李商隱是一位出生於晚唐時期的詩人,他留給了我們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問君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比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等等。

再比如言簡意賅,卻又美妙無比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說到這兩句詩,怕是無人不知吧,每當人們表達對黃昏的讚美之情時,這兩句詩就成了被引用的對象。

然而一直以來,人們對這兩句詩卻都存在爭議,問題就出在“只是”兩個字上。那麼“只是近黃昏”中的“只是”究竟該怎麼理解呢?我們不妨結合全詩一起來聊一聊。

登樂遊原

唐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題目中的樂遊原早在漢朝時期就是有名的風景區,到了唐朝更是成爲皇城勝地,站在樂遊原上,長安城的一切風景皆可一覽無餘,文人墨客也爲讚美它而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佳作。

在這些佳作中,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卻憑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脫穎而出。

開篇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作者這裏只是很平淡地介紹了一下自己“不適”的心情,以及事情的發端與地點。如果非要評價這兩句的藝術美感,相信大家都會說它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的確如此,作者平鋪直敘,無論意境還是煉字方面都沒有去刻意的突出。

但是,這兩句所起的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它很好地爲後文做了鋪墊,把基礎打得很結實。

詩巷在我們的格律詩寫作課程中很詳細地講到過:即使開篇做不到吸引讀者,也要做到“穩妥”,把首聯“奠基石”的作用發揮出來。

轉合兩句就很有特點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作者在這裏忽然亮招,給我們來了超具藝術特色的描寫,用短短十個字,概括了黃昏的美、表達了內心的情。

這兩句之所以好,是因爲其中用到了“無限”與“只是”兩個詞進行了邏輯關係上的巧妙處理。所以縱然作者沒有具體去描寫黃昏的景色,黃昏的美依然能夠被讀者感知到,因爲有這兩個詞在激發我們去想象。

那麼隨之問題也來了,“只是”究竟該怎麼理解?有人同意將其解釋爲“但是”。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與心情,解釋爲“但是”非常妥當:夕陽無限美好,但是很可惜,天已近黃昏,所以這樣的美景很快就要消失了。這裏有作者對天色、對身世、朝廷命運三方面的嘆息,整個色彩是無比沉鬱的,非常契合開篇兩句所奠定的情感色彩。

還有人認爲“只是”應該理解爲“正是”,因爲在古代,只是還有一種意思就是“正是”。如果這樣解釋,那轉合兩句的意思也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夕陽之所以無限美好,正是因爲天近黃昏。

相應地,前面的轉折關係到這裏就變成了因果關係,而情感色彩也明顯變得積極樂觀,再與開篇兩句結合起來理解,貌似也是天衣無縫的;作者剛開始心情不好,但在看到夕陽的時候便頓時豁然。從手法來講,我們可以認爲他採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將兩種理解對比來看,筆者還是比較偏向於第一種,原因就是“但是、只不過”的解釋不但契合作者詩中的心情,而且還更契合他的人生遭遇與慣有的寫作風格。

那麼,對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著名詩句,各位看官怎麼理解,不妨談談自己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