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

徐州豐縣的一個公園裏

幾名少年模仿起流行的“晃船”橋段

沒想到發生了悲劇

當天,幾名少年結伴到湖邊玩耍,其中3人跳上了清理湖內雜草的小船,模仿起最近短視頻平臺流行的“晃船”橋段,在船上來回搖擺。

然而,3名少年在搖晃過程中全部落水。

事發後,公園裏的遊客、公安、消防、當地民間救援隊展開聯手施救,3人先後被救上岸。

但不幸的是,其中一名14歲少年因搶救無效死亡。

據瞭解,事發前,結伴遊玩的少年曾多次先後登船,並拍攝多段視頻上傳到個人短視頻賬號。

這些視頻的“危險係數”逐步上升,晃動幅度增大,最終導致3名少年不慎落水。

模仿短視頻平臺裏五花八門的動作和搞怪玩法,很容易出現意外事故,造成嚴重後果。

2019年5月,重慶一名中學生模樣的男孩,模仿短視頻平臺上流行的"跑酷",站在一棟高樓的露天平臺外沿處,凌空飛躍到了另一邊,周圍的小夥伴還不斷爲他加油、吶喊。

2018年,陝西西安一名8歲男童,因模仿短視頻平臺上“膠帶粘門”的整人視頻,導致6歲的弟弟絆倒摔傷,下巴縫了十針。

2018年,湖北武漢一位父親和女兒模仿短視頻平臺上的翻跟頭動作,孩子的頭部直接着地,脊椎受損嚴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佈了一項針對“青少年網絡傷害問題研究”課題的調查。

調查顯示:48.28%的青少年接觸過黃色網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過含有暴力、色情、恐嚇、教唆、引誘等內容的電子郵件或視頻,14.49%的青少年因爲相信了網絡上的虛假信息造成了財物或身心上的傷害。

此外,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網時長爲5.3小時,其中每天上網時長8小時及以上的佔37%。

可見青少年已經成爲了上網的主力軍,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小覷。

2019年的時候,山東有兩名未成年女孩在家模仿網絡短視頻,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因操作不當意外引起爆炸,其中,13歲女孩周哲於5日不治離世。

據周哲的父親表示,女兒當時模仿的是一個名叫“辦公室小野”的博主的短視頻教程,而在相關短視頻平臺上,類似的視頻並無風險提醒。

事件發生後在全網引起熱議,“人血饅頭”、“碰瓷”等說法甚囂塵上,但種種觀點總是難免讓人略感些許偏激。

索性今天讓我們暫時放下哀痛,摒棄偏執,心平氣和的來討論一下:

在這類事件中,一個孩子的死,到底誰之過?

如果單從法律上講,事故的主責都是監護人來承擔,監護人沒有資格把責任全都推脫到別人身上。

這些事件中的孩子,父母沒有對他們進行足夠的安全教育,又沒有妥善保管好危險物品,即使沒有晃船和爆米花的視頻,可能孩子也會因爲跑酷或者烤雞腿之類的其他事件而受傷。

所以,看到了本文的各位父母,多多做好安全事故教育,包括並不僅限於:水、火、高空、地震、飲食、交通、陌人生誘拐等內容。

做好未成年人的監護工作,少讓孩子接觸不良視頻,不要自己偷懶躲清閒而讓孩子長時間玩手機!給孩子多看看《十萬個爲什麼》,少看點《十萬個冷笑話》。

如果講法律,孩子的父親是主要責任,但是生活就是生活,不是判案,我們不能因爲法律上定義孩子是個未成年,就說這件事孩子沒有一點責任了,對麼?

家長也有家長的難,生活的壓力抗在肩頭,沒辦法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闖禍了,家長可以承擔責任,但是孩子失去生命的時候,除了孩子自己是沒有人能夠去承擔的。

人總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不論是否成年。

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就毫無保護的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我其實很想說孩子自身有責任的。

但是孩子所有的認知與行爲,都來自與家長、學校、社會共同的教育。

如果方方面面都教育到位,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

我無法將責任加諸到孩子身上,他們付出的代價已經太大了……

寫到這裏,心情挺沉重的。所有人都有責任,所有人又都有苦衷。

我覺得以上這些所有人都要爲此負責,但是其實我自己也想不明白應該怪誰。

現實生活就是這麼複雜啊,並不是非黑即白,事件終會過去,法律也會進行判罰,但是這種事又怎是法律所能全然囊括的呢?

以上所有這些,做好其中的某一點也許依然無法避免悲劇發生,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也沒辦法做的更好了。

但是今天我們把它拿出來討論,就是希望人們以此爲戒,再有類似事情可以改善一點點,注意一點點,小心一點點。

我們每做好一點點的改進,就可以減少無數悲劇的發生。

比起追責,我們更希望能夠吸取教訓……

本期編輯:楊子葉

來源:中國教育報、荔枝視頻等

《安徽啓蒙狗》法律顧問:何振國(安徽九華律師事務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