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茶定義:

我們認爲:首先,老茶是指解放後、公私合營之前,全國衆多茶莊字號遺留下來的各種茶品。時間上包括清晚期、民國和解放初期。茶品遺存主要是全發酵茶和半發酵茶,我們見到的茶品主要有普洱生茶、熟茶各種型制和茶膏及老茶頭和茶化石,黑茶的各種型制,紅茶的各種型制和茶膏,白茶及各種型制和茶膏,武夷巖茶中的大紅袍,其中大部分是可以喝的古董茶。

二、中國的茶葉發展歷程概況如下:

茶樹被人類發現利用約有五千年的歷史,最早發現和加以利用的是炎帝神農氏,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早期人們飲茶湯是作爲藥用的,食嫩葉是作爲蔬菜。隨着時代的推移,茶慢慢普及成爲一種具有藥用功能的飲品,最終成爲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在中國,茶文化發展歷程大體經過了“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的過程。茶文化經歷了秦漢的啓蒙,魏晉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確立,宋代的興盛和明清的普及各個階段。

有關茶的記載首推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它對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相關經驗做了系統的總結。它把佛道儒的思想融入於茶道和茶文化之中,並且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了茶葉生產和製作的第一手資料,又遍稽羣書、廣採博收茶家採製結晶,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學專著。

其次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有序言、產地、天時、採擇、蒸壓、製造、鑑辯、水、味、香、色、藏焙等衆多方面,不僅詳細具體精闢,而且通俗易懂,堪稱茶書中的精品。

再次清中期阮福的《普洱茶記》寥寥800餘字,詳細介紹普洱熟茶製作工藝及附產品。今之茶人對普洱生熟茶認知爲上世紀70年代纔有熟茶,真是“貽笑大方”了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茶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富含中華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滲透於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不同時代茶器、茶具的使用和製作工藝,茶道茶藝表演,品茶禮儀,茶與國畫和書法,茶與詩詞與楹聯,茶與戲曲音樂、舞蹈,茶與養生和健康。中國是茶葉之鄉,茶文化不僅發揚光大,而且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促進了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同時也擴展了茶葉市場。

三、老茶遺珍在哪?

茶葉作爲中國人生活必需品,又是對外貿易主打商品,所以從商品營銷視角去思考探尋更明確。

1、收購。主要是產茶區和茶葉加工地收購。我國就有21個省市種茶,加工地有在產茶區也有在非產茶區。例如山西爲非產茶區,清中晚期,山西茶商在許多產茶區承包了大量的茶山,有的在當地加工成型,例如各種緊壓茶,千兩茶柱,百兩茶柱及各種小茶柱,有的把茶葉運回當地再加工或重新包裝,使用不同等級和層次的包裝材料,供應層次越高,包裝材料越高檔。以滿足供應不同的對象。

2、儲存調運線路。主要指茶路沿線所經過的產茶區和加工地,以及所經過的鄉村城鎮及所輻射地區。明清茶路上的茶商以山西人爲主體。茶商既要應對產茶區氣候條件和各種災害導致的產量不穩定,又要滿足市場需求。一般情況下當年的新茶不出售的,全發酵和半發酵的茶儲藏到一定的年份價值更高,所以茶商必須有一定的儲備量。山西獨特的地理環境適合茶葉的儲存,所以山西會有很多的窖藏茶品,而且這些茶品適合長時間儲存的,如黑茶、普洱茶等。

3、銷售。對茶需求的地區。山西人在明清時期是販茶主體,控制了國內市場80%和國際市場的全部。山西不僅是販茶主體,而且是存儲調運的集散中心。山西茶號興盛期約有200-300個字號經營不同種類的茶葉,銷售到衆多國內市場和俄國、歐洲市場。服務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羣體。

四、山西茶莊字號遺存

1、獨特的地理環境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部,特別是山西北部處在與少數民族交錯地帶和結合部,自古就是邊貿通道和茶馬互市場所。山西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少,氣候乾燥,所以存物不腐,且山西人好窖藏財物。晉商的崛起,爲了穩定貨源,擴大規模,設有衆多的貨物儲存地。雁門關以南人口衆多,土地資源有限,生存空間狹小,迫使山西人爲生存尋找新的空間,他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艱苦創業,也促使茶葉貿易範圍進一步的擴大。

2、晉商的茶票號是時代的產物 明清500年的晉商曆史是時代發展把晉商推到了前臺。近水樓臺先得月,聰明喫苦耐勞,勇於冒險和創新服務周到細緻入微的經營模式。晉商很好地把握住了機會,進行了大量財富積累,成爲全國首富之地。明代初期,茶葉已經成爲晉商經營的重要商品之一,“中開法”的執行使山西駝幫鹽幫興起壯大,走出山西行走全國各地,貿易品種和總量不斷增多和擴大。“隆慶議和”茶馬互市等商貿開通,使晉商勢力進一步擴大爲茶邦的興起奠定基礎。清朝入關及康熙平定葛爾丹等使晉商與政府有了深度的合作與信任,從而享有經營蒙疆特權。典型代表是介休范家和大盛魁。恰克圖買賣城的設立使晉商茶邦大規模擴大直至鼎盛。早期在恰克圖經營茶葉和其它商品約40家左右,鼎盛期光茶葉一項就近200個茶莊字號在同時經營,使茶葉從陸上走出國門進入俄羅斯和歐洲市場。例如,榆次的常家和祁縣的渠家太谷的大盛魁汾陽的牛家、王家等茶號都在俄羅斯設有許多茶莊分號。茶莊大規模地經營推動了票號的產生。反過來反哺茶葉貿易,時代的脈絡總是起起伏伏,茶葉貿易必受影響。不管怎樣,還是在不斷發展變化,時好時壞,直到解放後改造私有制公私合營,原有茶莊字號經營模式終止。

3、茶莊老字號遺存 解放後私有制改造和公私合營使得原有茶莊字號不能完全支付僱員和掌櫃待遇,以現有茶品、店鋪等頂替,所以衆多茶品就散落在民間。五十年代後喝茶是資本主義情調,再加上相關政治改革,使老茶得以沉睡,而且許多後代也不知道以前家裏情況,直到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使得這些沉睡老茶開始在舊貨市場出現,其後被有心收藏者開始收藏,開始研究、展示。

例如,大同市晉商茶莊遺珍館館主高明遠先生愛好瓷器的收藏,十幾年前下鄉收瓷器時,在一個偏遠的鄉村只有7戶人家,他們生火用黑磚茶,當高先生髮現後,覺得太可惜了,用重金全部買下,後與湖南黑茶研究所專家溝通,才知道老黑磚茶的價值,激發了收藏老茶,研究老茶的興趣,通過多年的收藏,擁有大量的藏品,用來展示和研究,目的是回顧晉商曆史,激活晉商基因,服務當今社會。

五、我們所見到的藏品大同晉商茶莊博物館高明遠先生通過十多年對山西老茶收藏統計如下:有200多個茶莊字號藏品,總量3000餘件。牌匾10多塊 。

隨着時間的推進,我們還在不斷的發現新的字號茶品和相關的資料,逐漸完善博物館的藏品,讓明清晉商茶品留下來,傳承下去,挖掘晉商精神和經營模式及先進理念,服務當今社會的發展。

山西各個字號老茶
每個都具有百年曆史
老茶地毯圖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