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小珏相信有個歇後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從生活常識上來說,打死我也不相信用直鉤可以釣上魚。這個故事,大概也說明了姜子牙自信、豁達、淡定的心態,同時也說明了周文王慧眼識珠,這纔有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天下。

姜子牙的行爲藝術,不僅爲他贏得了功名利祿,釣上了周文王這條大魚,而且還成了有名的歇後語。今天要說的另外一個人,則遠遠沒有姜子牙出名,他造就了一個成語,卻顯得十分生僻。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也被道教奉爲始祖,然而他的學生列子卻相對默默無聞。這是因爲列子真正做到了清靜無爲,他是戰國人,安於貧困,不求名利,隱居在鄭地40年,著書立說。《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這些故事都是出於列子筆下,今天要說的釣者,則出自《列子·湯問》:

詹何以獨繭絲爲綸,芒針爲鉤,荊蓧爲竿,剖粒爲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汩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撓。楚王聞而異之,召問其故。詹何曰:“曾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鶬於雲際,用心專,動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唯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塵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將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這裏說的是一個叫詹何的人,他只用單股的蠶絲爲魚線,以彎芒刺做鉤,以細竹竿爲魚竿,以剖開的米粒爲釣餌,在百仞深的深淵中釣魚。說實話,小珏也認爲這是在開玩笑呢,但詹何就是能釣到一輛車的魚,而且不弄斷絲線,不扯直釣鉤,更沒有拉彎魚竿。

楚王聽說這樣的奇才,出於好奇的心理,便將詹何找來問明緣由。詹何回答道,他的父親曾經教過他,善於射箭的人,僅僅用細小的弓箭,纖細的弓弦,順風射中兩隻黃鸝鳥。這靠的就是用心專一,善假於物。所以,他釣魚也是用了這個方法。

詹何繼續說,他釣魚的時候,就是專心致志,不帶有任何雜念。他丟線沉鉤,都是用力均勻的。所以,他並沒有被外界擾亂心神,魚兒看到釣餌,就像看到塵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樣,毫不疑心地喫掉它。所以,他能夠夠以弱克強,以輕御重,以柔制剛。

詹何最後建議,楚王治理國家,也可以採用這個方法,那就什麼困難也不怕了。

毫無疑問,這種釣魚的方法比姜太公釣魚更加神乎其神,但“詹何釣魚”卻成爲了一個成語。雖然它比較生僻,但卻講述了深刻的道理。

列子是道家,他的原意自然是落腳於最後治國安邦的方法之上。這實際上是道家天道無爲、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而引申出以柔克剛的政治、軍事策略。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漢初時,歷經秦末農民戰爭、平定諸呂等歷史大事件後,漢朝國力困頓,漢文帝、漢景帝就是通過休養生息的文景之治,才逐步恢復了國力,也爲漢武帝征伐匈奴創造了先決條件。

其實,這個成語更重要的意義是告訴我們做事要講究方法。一個好的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讓我們以弱勝強。這就是技巧的重要性,雖然成語本身說得過於神奇玄幻,但作爲寓言,小珏認爲還是可以接受的。

對於家裏有小孩的朋友而言,輔導一些成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些典故自己也不太清楚,生怕教錯了,很多讀者私信問過小珏有沒有什麼辦法。平心而論,現在的語文教育是越來難,小珏有時候也有無力感。但是,比我厲害的專家多得是啊,我們可以讓專家走進生活,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尋找答案,鍛鍊他們的自立能力。

推薦這本《笑讀成語全4冊》給大家,裏面有大量成語故事,基本上足夠日常生活實用。每則成語都配有詼諧生動、妙趣橫生的四格漫畫,爲孩子營造出輕鬆愉快地閱讀氛圍,讓孩子告別死記硬背,輕鬆掌握成語,從而汲取成語背後流傳千年的大智慧!正版圖書,原價145元,平臺和書店有活動,現在只要七十多塊,相當划算,我自己也入手了一本,鏈接奉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