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宿命般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种种遭遇都很相似,最终对立于彼此面前,才华智慧不相伯仲,但却只能各为其主,拼个你死我活。

在这么多历史宿敌中,要说名气最大的一对,莫过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了,他们都是三国时期名气鼎盛的谋士,成为跨越千年的历史名人。不仅如此,他们仿佛是天生要彼此对决的敌人。

诸葛亮是蜀国谋士,司马懿是魏国谋臣,他们二人最初都并不是权位最高的大臣,但因为卓越的才能,都在先帝死后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不仅如此,他们也都曾手握大权,还带兵讨伐过边疆。

不过由于性格迥异,他们二人也有很明显的差距。诸葛亮讲求忠义,一生都是为了刘备的目标在奋斗,先帝死后更是呕心沥血,为了蜀国鞠躬尽瘁。而司马懿不同,他知道比智谋比不过曹操,只能隐忍,直到靠着长寿熬死了三帝,才在时机成熟之下叛乱夺权。

在中国这个最讲求道德伦理的国家,司马懿的所作所为,也使得他被后人不齿,因此名声比诸葛亮臭得多。

这也不只是后人的妄断,其实从他们各自平定自己国家的边疆祸乱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二人之间在人品上的差异。

先说诸葛亮平定南中祸乱的事迹。当初夷陵大战之后,蜀国可谓是伤筋动骨,从此再也没有与其他两国交战的实力。为了在蜀国伤口之上再撒一把盐,东吴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还想出了唆使蜀国边疆首领叛乱的主意。

当然,东吴成功了,以孟获等人为首的南中部落,一起联合起来反叛蜀国,对蜀国产生了极大威胁。

当南中地区脱离了蜀国控制之后,诸葛亮无法坐视不管,亲自率部队南下镇压叛乱。

其实在古时候,地区性叛乱很常见,统治者多数采取的办法都是血腥镇压,即采取大军进攻,打败叛乱者,并将叛乱者残杀的方式,威慑当地人。这种手段的确非常有效,短时间内几乎不会再出问题,但是却无法起到根治性效果。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便采取了另一种策略。

有了诸葛亮的领导,蜀军很快就将叛军击败。诸葛亮将原本是蜀国旧臣的高定等人斩杀,留下了以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叛乱分子。

对于这一类少数民族分子,诸葛亮没有想着杀鸡儆猴,而是采取了恩威并济的手段。等南平的局势稳定之后,诸葛亮并没有采取强压政策,反而是大肆任用当地人,还教给当地人很多农业方面的先进技术。

诸葛亮此举的效果非常明显,此后一直到蜀国被灭,南中一带都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叛乱。时至今日,南平人民依然对诸葛亮心存敬畏之心。

而司马懿在平叛魏国的边疆祸乱之时,采取的方法则完全相反。

当时在北方,高句丽等少数民族已经开始有猖獗之势,但是却被辽东太守长年镇压,打得一直抬不起头。也许是因为如此,太守公孙渊自认为实力强大,公然宣布自立,背叛魏国。

公孙渊此举惹怒了魏明帝,立即派司马懿前去平叛。虽然魏明帝给了司马懿不少兵力,但是司马懿很显然不准备强攻。原本公孙渊虽然在辽东一带势力强大,但是根本不够中原三国看的。

司马懿本就瞧不起公孙渊,自然也没想着在这损兵折将太多。他联合当地少数民族鲜卑族,一起攻打公孙渊,最后以自己放极小的代价拿下了公孙渊。

打败他后,司马懿占领辽东,下令屠杀公孙部族男子七千多人,以震慑敌人。做完这些后,司马懿嫌这里太远,将带来的军队全部撤离,把辽东人口全部带到中原地区。

这是导致中原地区此后边疆战乱不断的罪魁祸首——无论是高句丽还是鲜卑,都是靠着司马懿的举措开始壮大,从此开始了千年的边疆袭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