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生命的最初 30 年,你养成习惯;在生命的最后 30 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不管过去如何,你的习惯,正在决定着你未来的活法。

坏习惯就像人的阑尾一样,坏了就要切除,否则误己伤身。

坏习惯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戒掉这三种坏习惯,你的人生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

1

戒掉无用的抱怨,接受现实,坦然面对。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种时候,你可以找人倾述,但要记得别把抱怨当成习惯,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满脸怨气的人。

惯于抱怨的人,大多是对现状心存不满却又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觉得这些都是生活的错,是别人的错,而自己只能通过言语来表达不满和委屈。

但事实却是,越抱怨,只会越不幸。如果你总是说一些丧气话,总是习惯性诉苦,到最后只会让身边的人越来越远离你。

很多事情,你越是抱怨,生活就会越糟糕;很多遗憾,你越是抱怨,就越觉得懊悔。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猴子受了伤,它原本应该捂着伤口等待结痂愈合,可它在遇到每一个朋友时都扒开伤口给朋友看。好不容易结好的痂又被撕裂,又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疼痛。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只小猴子,逢人便说自己遇到的烦心事,结果越抱怨越心烦,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你更加痛苦。当抱怨成了习惯,就像用海水来解渴,你喝得越多,反而越渴。 不抱怨,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成全。

林徽因自幼喜欢建筑,出国留学时,也是一心想报建筑系。 但因为种种原因,林徽因并未如愿学习建筑。 她没有抱怨,反而常去旁听建筑系的课程,主动加强学习。

后来,她学成回国,只身穿越荒无人烟的山林,踏遍全国 15 个省,考察两百多个古建筑。

面对世人不解的眼光,考察路上的苦难重重,她不抱怨,咬着牙向前走,用柔弱的肩膀一力扛起中国建筑史的半壁江山。

聪明的人知道,抱怨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让别人讨厌之外,无一用处。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把抱怨的时间转化为行动,寻找可能的出路。

聪明人,能咽下抱怨,藏起牢骚,用一种更平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发生的一切。

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抱怨。

怨天者无志,怨人者心穷。 与其抱怨,不如接受现实,坦然面对。

树从来不怨。

无论生长山坡上、沟河边,还是荒野里,甚至是岩石的夹缝里,只要有一定的阳光、土壤、水分,总能茁壮的成长。无论将来会长成怎样,总会无怨无悔,一如既往。

即使成不了参天大树,也要尽情绽放自己,不枉到世上活一回。

人就要像树一样,任何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有这样一则故事。

二战时期,在法国的一个偏僻小镇上,据说有一个神医,能够医治百病。

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拄着拐杖的伤残军人来到这里。

人们议论纷纷:“难道他是想让神医再给他一条腿吗?”

结果这位军人停了下来,回答道:“我不是祈求神医给我一条新腿,我只是想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该如何生活。”

许多时刻,我们总会在遇到麻烦时,习惯性地去抱怨。

其实,可以改变的,就竭尽全力去改变,无法改变的,就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对。

抱怨看似是一种宣泄,但其背后隐藏的危害是巨大的,长期爱抱怨的人,无论从外形、神态,还是行动力方面来说,都会受到消积力量的影响,凡事都往消极方向想,对生活没有希望,得过且过,是非常可怕的一剂人生催老剂。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抱怨这件事情上,适可而止,只有这样,你才会重回阳光下,有正常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考验,收获各种幸福。

抱怨就是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

费斯汀格法则是这样说的: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决定

对待事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我们会过怎样的生活,而态度是可控的,关键是你的选择,你控制的度。

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

遇事不抱怨,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成功的秘诀就是,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生活有时候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继而改变面对生活的态度,最后改变结局。

少年天才的霍金却患上危疾,未几甚至完全瘫痪,连说话的功能也被彻底剥夺。

可他没有抱怨,依旧努力生活、学习,因此这世上就有了千古传诵的“科学巨人”。

才情横溢的司马迁却遭受了宫刑,经历着世上最残酷的折磨。

可他也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更加努力地著书立说,于是就有了名留青史的《史记》。

遇事不抱怨,把怨气化为动力,让事情转坏为好,才是对糟心事最大的报复。

2

戒掉无谓的取悦,活出自己。

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都会有人说三道四。

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别等回头的时候,发现这辈子最亏欠、最对不起的是自己。

如果为了取悦别人,而迷失了自己,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女主大岛凪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性格温柔,待人真诚热心,却反遭同事利用、排挤。

为了过上平静无事的日子,她总是小心翼翼地看人脸色,与周围人保持步调一致。

工作上,有时候明明是同事的错,最后她却背了锅,虽然心里委屈,她还是选择息事宁人。

生活上,为了男友的一句“我最喜欢直发了”,天生自来卷的她,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卷平自己的头发。

原本以为这样低眉顺眼的讨好,大家都会喜欢自己,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同事当她是小透明,每天要求她做各种不合情理的工作,甚至把她当做用过之后可以随便抛弃的“便利贴”,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深爱的男友把她视为乖顺的“创可贴”,不透气不美观的 24 孝女友,乏味又无趣,只能拿来玩玩。

后来,她出现呼吸困难住进了医院。 从医院醒来时,没有一个人联系、问候她,更没人去探望她。

身边人冷漠的态度,让她心寒至极。 她清醒地意识到,越是卑微讨好别人,别人就越不把你放在眼里。

无谓的取悦,换不来别人的感恩和尊重,只能换来自私和冷漠。

《红楼梦》里,秦可卿,一个贾母眼里“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一个温柔妩媚、袅袅婷婷的姑娘,却成为红楼大戏中匆匆上场又悄悄谢幕的那一个。

作为宁国府的长房媳妇,她的位置决定了要和府中上下人等接触,要打理一应大小事务。初入这座圣殿的她,能圆融周全、游刃有余地做到吗?

凭着一股儿时炼就的倔强,她做到了。她获得了贾母,公公婆婆以及下人们的一致认可,获得宁荣两府合族的同声赞美。

婆婆尤氏说她:“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

又说:“她这为人行事,哪个亲戚、哪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

表面上,秦可卿的为人处世、理家掌事获得了全场满分,可谁又知道她背后的千万付出。这其中,需要多少次的委曲求全,多少回的殚精竭虑?

她敏感,她不容许自己出差错,让人笑话了去;

她自尊,她要协调好每一层关系,不让人轻看了去;

她好强,她要处理好琐碎的每一件家事,不招一句抱怨和诋毁。

她处处在意别人,唯独忽略了自己。书中描述她:“平日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可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因为太力求完美,因为太怕失去,她年纪轻轻,却日夜思虑、心力憔悴。她不知道,取悦越多的人,委屈更多的是自己。

与人相处中,我们总会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而放低了自己的位置。

可我们却不明白,任何的感情都不是靠讨好来维系的。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顾佳,为了儿子能上好的幼儿园,她百般讨好王太太。

之后,为了公司的业务,她更是想尽快融入到富太太们的朋友圈中,希冀通过她们,可以让自己更快的进阶到上层社会。

于是,她卖房买名牌包包,穿名贵的礼服,以为这样做能和富太太们打成一片,可事实上,富太太们压根就瞧不上她,在朋友圈发合照时,还把顾佳给裁掉了。

之后,富太太们更是联合设计骗她买下了有问题的茶厂。

到这里,顾佳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花那么多心思去讨好的人际关系,到头来都是假的,自己仿佛就是别人眼里愚蠢的小丑。

不必要为了不值得的人浪费自己的感情,委曲求全得来的关系,都太虚假不堪一击。

付出是对等的,不是失衡的,让你费力的关系,一定是不适合你的。

你越迁就,就会越容易没了自我;你越讨好,关系就会越脆弱。

正如太宰治说过的一句话:“我讨好了所有人,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段关系的维系,从不靠一方的委曲求全和低声下气来成全。

恰恰相反,它靠的是彼此相处舒服,互相懂得尊重与珍惜。

学会不讨好别人,做最真实舒服的自己,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为了维护一个家,一次次地放低自己的地位。

可她越放低自己的地位,爱人反而越不珍惜她的付出。换来的,也只有一次次的伤害。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回归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意愿。

只有与自己真实的内在和谐相处时,你的人生才会散发出闪耀的光芒。

正所谓,爱自己才是浪漫的开始。

取悦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3

戒掉冲动,控制情绪,不生气。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生气,便成为了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

殊不知,生气正逐步毁掉我们的幸福人生。

人在生气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生气对人五脏六腑的伤害极大,生气,就相当于是在慢性自杀。

中医说:百病源于气。

生气是很多疾病的起源,发脾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情绪效应”实验。

实验显示:人在生气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会使水变成紫色,在身体内很难排除。

而每次生气时排出的毒素,足以使一只小白鼠致死。

生气,会有损健康。

生气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而且你为它付出的代价更高。

生气,会使人陷入负面情绪中;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智;生气,会慢慢吞噬掉一个人的健康。

每次生气过后,我们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只是当时正在气头上,控制不住自己,会容易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

最后导致破坏了心情,损害了身体。

生气,本身并无意义。

与恶人生气,他能让你感受灾难的一面;与小人生气,他会让你变得小肚鸡肠;与外人生气,对你的生活毫无意义。

每一次生气,除了伤害别人之外,伤害最深的是自己。

而且你能伤害到的,都是最在乎你的人;能让你生气的,全都是不在乎你的人。

不与家人生气,家庭更和睦;不与朋友生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与爱人生气,则感情更甜蜜。

冲动是魔鬼,有太多因冲动而后悔终生的事,切记不能冲动。

不生气,才是我们的护身符。

有这么个故事:一个叫士成绮的人,听说老子有过人的智慧,于是登门拜访老子。

结果,他一到老子家,看到屋里杂乱不堪,颇为失望。

他怒说:“我听说你是个大圣人,历经艰苦来见你,谁知,你屋里这么脏乱。”

老子听完,毫无反应。

士成绮感到无趣,转身便离开了。

次日,士成绮觉得失礼,来找老子道歉。

老子说:“我对那些虚名不感兴趣,早当破鞋扔了,我还是我,不会因为别人的话改变。”

生活中的许多事,靠生气无法解决。

生气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相当于是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也是帮别人来惩罚自己。

发火前想一想,争吵中让一让,静下心缓一缓,学会不生气,学会放宽心。

情绪稳定,不生气,能成就自己;情绪失控,只会输掉自己。

在情绪发出来之前,务必要保持理智,切不可被情绪冲昏头脑。

一日,曾国藩在上朝途中,他坐的四抬轿子,同某官员的八抬轿子,相遇在了一条窄巷。

对方一看是四抬轿子,便认为其官职比他低,轿夫便借对方没及时让道的借口,一把从轿中拉出了曾国藩,并给了他一个巴掌。

结果,八抬大轿里的官员一看被打的是曾国藩,吓得忙下跪谢罪。

面对对方的蛮横,曾国藩没有生气,反而将官员扶起,说:“是本官挡了你的道,不怪你。”

面对糟心事,曾国藩选择不生气,一笑而过。

控制情绪,不生气,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教养。

控制情绪,调整自己,既可防止自己的精力消耗,又可赢得他人的好感。

能控制情绪的人,内心是平静的,做事是充满智慧的,拥有智慧,才能把握人生。

西汉时期,刘邦打败项羽称王,后因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一步一步走向了人生巅峰。

刘邦之所以能成为人生赢家,就是因为他有控制情绪的本领。

韩信是刘邦的一员大将,很有本事。曾经他在攻占齐国之后,想要成为“假齐王”。

于是派人送信给刘邦,刘邦看到后大发雷霆,他觉得韩信目中无人,居功自傲,不把他放在眼里。

但是张良提醒刘邦:“韩信毕竟是大功臣,这个时候万万不可挫他锐气,否则他起兵造反,到时候就无法收拾了。”

刘邦听完,马上平息心中的怒气,稳定好情绪,就派人回复韩信,表示愿意封他为真正的齐王。

刘邦知人善用,能采纳他人意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而赢得人心,成为一代君王。

俗话说:控制了情绪,也就等于控制了人生。

谁都会有情绪高涨,谁都面临情绪崩溃,但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你的情绪控制能力越强,对生活的掌控感才会越好。发脾气只是本能,压得住脾气才是本事。

当你戒掉了无用的抱怨,戒掉了无谓的取悦,戒掉了情绪,才能为以后的自己赢得更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