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孝王當政的時間其實不長,也就只有很短暫的三年而已。但是在燕孝王時代的天下,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其中最讓人震驚的就是東周王室滅了。

這件事自然也跟西陲的秦國相關,只是此時的秦國已經不是當年被諸侯們視作邊陲小國的諸侯了,此時之秦國已是戰國七雄,在這七個強大諸侯國裏面,真正逐鹿中原的不過二三,尤其是在燕孝王時代來看,燕國的地位反倒更像是當年的秦國,是真正的邊陲。

此後之燕國是基本沒有逐鹿過中原的,或許是本身對自身實力認識不夠,或許是傳統使然,燕國的注意力依然還是放在更爲東北方向的地方。

近人王國良推論“ 燕筑北長城,不在燕王喜時,就在孝王末年”,大致從這裏可以看出來,燕國之長城在燕孝王時期已經成型。此時之燕國既無南侵之野心,又無北拓之雄心,守成而已。

那麼,燕國這種心態如何形成的呢?

時間如果可以倒流的話,燕孝王一定最想看到的是三十年前,也就是燕昭王時代。那纔是燕國真正的盛世巔峯,也是燕國曆史上最爲輝煌的時刻。燕國樂毅率領諸侯聯軍攻打齊國,齊國全境百分之九十以上土地都爲燕國所佔,齊國幾乎就要亡國。對燕國而言,這個事件沒有第二個。

可是即便是如此燕國也沒有最終滅亡齊國,反而被齊國反攻,到手的大片疆土全數退還不說燕國還遭受諸侯國的猜忌,燕昭王而後數年之間,燕國即多年間遭受鄰近趙齊等國之侵擾,甚至遠在西陲的秦國也要對燕國有所覬覦。

對燕國人而言,這種轉瞬之間即從巔峯跌入低谷的落差感,還有這種民間不過一代人就能見證的時代風雲,或是讓燕國全體國民都產生了某種錯覺,那便是我大燕國還是不要逐鹿中原了,好好守護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也就好了,不要成天有什麼幻想。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燕孝王對這句話或會有所感觸,三十年前的燕國疆域擴展有兩千多里,甚至燕昭王還在持續擴張。而至於燕孝王時,燕國則是隻能以築長城來防守北疆,更多的軍力則是部署在西南方向,隨時擔憂的是趙、齊兩國。

當然,趙國經歷了長平之戰,國力已極度衰微。齊國經歷了當年的樂毅之戰,國力也是大不如前。可是就算是如此,這兩個國家與燕國相比,依然還是要強大的多,隨時都會帶兵侵擾燕國邊境,以兵力逼迫燕國臣服。因此,燕國的目光,除了防守,也想要聯盟。

此時東周天子是周赧王,這位天子有想法,只是有點自不量力。當大多數諸侯國對秦國之戰略都轉變爲退讓之時,周赧王居然要約合六國去攻打秦國。這樣的軍事行動,無疑不會被秦國所原諒。

燕孝王呢?居然聽從了周赧王的號令,派遣了軍隊增援周赧王。本來周赧王的軍事行動,不過是天子最後的尊嚴之戰而已,就是要讓天下諸侯認識到,天子還是敢於出戰的。只是,燕孝王的派兵增援,就讓秦國認識到,不管是天子還是諸侯,還是有很多殘餘的意識認爲秦國是可對抗的。秦國會怎麼做呢?那當然就是把這種想法完全抹滅,東周天子要戰那就戰,而且還要戰得徹底,秦國直接派兵把東周滅掉。

沒了天子的東周列國,還是列國嗎?秦國眼中反正不是列國了,天下之國只有一個,那就是秦國。可憐的燕孝王沒有認清現實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