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年底,南京來了個遊方和尚,瘋瘋顛顛,口出狂言,自稱是大明親王,因戰亂出家,直闖皇宮,口口聲聲要找弘光帝。

既是大明親王來尋親認戚,弘光帝不敢怠慢,但鑑於天下宗室衆多(誠如前文所述,崇禎末年已高達二十多萬人),卻也不肯輕信,先交由有關行政部門審理鑑別。

然而審理結果,卻讓人大感意外:這個和尚其實是個騙子,徽州人,在蘇州爲僧,佛號大悲,不過想趁天下大亂,想渾水摸魚,冒充親王,進入皇宮招搖撞騙,僅此而已。

顯而易見,這不過是一件普通的詐騙案而已。

但阮大鋮卻敏銳地捕捉到了裏面的殺機——這大悲和尚原本思維混亂,先稱己爲齊王,其後又說是吳王、定王,說話顛三倒四,糊糊塗塗,在審訊過程中受到驚嚇,更是胡言亂語、口不擇言,供詞中竟然出現了這麼一句“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該與他作正位”( 李清《南渡錄》卷二)。

就是這一句,讓阮大誠怦然心動。

他決定以這一句爲突破口,將這個普通的詐騙案搞大,搞成震動朝野的政治大案。

他對大悲和尚實施誘供,引誘大悲和尚把更多的東林人士牽涉進來。

不用說,阮大鋮的智商比這個瘋和尚高多了,在阮大鋮別有用心的淳淳誘導之下,涉案人員由大悲一人一下子擴大到一百四十三人,其中赫然出現了史可法、高弘圖、錢謙益、姜曰廣等人的名字。

爲了讓人們對這一百四十三人有更加形象和直觀的認識,阮大鋮親自操刀,以這一百四十三爲原型,分列“十八羅漢,五十三善才童子,七十二聖賢菩薩”,寫了一部大衆通俗讀物——《正續蝗蝻錄》,以東林爲蝗,復社爲蝻。

《正續蝗蝻錄》推出,阮大鋮意猶未盡,又繼續作《蠅蚋錄》,指附從東林、復社者喻爲蠅爲蚋,將打擊對象擴展到“八十八活佛,三百六十五天王,五百尊應真”,人數高達千餘人!

小樣,看還不玩死你!

阮大鋮的志向很偉大,他的目標是想把東林、復社人士趕盡殺絕。

弘光對阮大鋮這種狠毒的作風實在看不下去了,召對閣臣,“皆請包荒以安反側”,(李清:《三垣筆記》下,《弘光》),主張息事寧人。

這樣,這個轟動一時的大案僅以“妖言罪”將大悲和尚斬首而告終。

瘋狂行動告一段落。

但,僅僅是一段落而已。

因爲,被迫害得悲憤莫名的東林復社兩黨很快迎來了他們反擊的機會。

這機會就是接下來發生的“僞太子案”和“童妃案”。

“僞太子案”的發生時間距離“大悲案”不遠,都是同一年年底的事情。

這年年底,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家僕穆虎從北京逃歸南京,路上偶遇一少年,兩人結伴而行。夜間投店,共寢一室,穆虎忽然發現少年內衣上赫然繡着龍紋,不由大喫一驚。

在那個年代,敢身穿繡龍紋內衣的人,要麼是皇帝,要麼是皇子,這年輕人是怎麼回事?莫非、莫非……?

穆虎的心臟劇烈跳動,趕緊低聲詢問少年的身份。

少年大大方方地回答說:“我乃皇太子也!”

南京政府滿天下尋找皇太子,豈料,這皇太子就在眼前。穆虎高興得差點暈過去,從此小心侍候,沿途對少年呵護有加,無微不至。

轉年回到南京,穆虎將情況全部稟告給高夢箕。

高夢箕嚇了一大跳,卻不敢聲張。

如果這事發生在新君未定前的四月份,自己無疑是撿了個天大的金元寶。現在,南京朝廷已經有主,你這個皇太子這個時候出現,先不說你到底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誰知道弘光帝是什麼意思?自古以來,爲得到龍椅寶座,從來都是有你無我的,提前讓弘光帝退位肯定是不現實的,賞你一把大刀還差不多。

慎重起見,高夢箕讓家人把這位“太子”送往蘇杭一帶,保護加軟禁,靜思下一步應對之策。

“太子”對高老爺的做法大爲不滿,認爲自己堂堂大明太子,這麼藏着掖着,算怎麼回事兒?

在蘇杭一帶,招搖過市,元宵燈會,哪人多往哪兒鑽,當衆抒發國破家難之慨,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是乃“崇禎太子”。

“太子爺”既然這麼高調,高夢箕可不敢藏匿了,趕緊密奏弘光帝,將自己掌握到所有有關這個“太子”的情況一五一十地悉數彙報。

讀了高夢箕的奏報,弘光帝卻表現得很大度,立刻派遣內官持御札宣召“太子”入京。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三月初一日,“太子”從浙江金華到了南京,由錦衣衛馮可宗看管。

弘光帝在朝堂上大大方方地對羣臣說:“有一個黃毛稚子自稱是先帝的東宮太子朱慈烺,如果他真是先帝之子,即便是朕之子,朕定當撫養優恤,不讓其失去倚靠。”(“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王鐸《擬山園選集》卷十一)詔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一同前往辨認真假。

聽說有人自稱是從北京南來的太子,大家都激動萬分,懷着複雜異常的心情前往觀看。

這些人中,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大學士王鐸——王鐸曾擔任東宮教官,做了太子長達三年的老師。

王鐸對太子體貌特徵的描述是:“大目方顙,高聲寬頤,厚背首昂,行步莊,立度肅。”

此外,劉正宗、李景廉等人也都擔任過東宮講官,對太子的音容相貌、言行舉止,也極其熟悉。

以劉正宗的話來說,太子相貌的最大特徵就是“眉長於目”,不同常人,該“太子”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的不了。

等見到“太子”,衆人都驚詫莫名,王鐸更是脫口而出,斷喝道:“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豈其然乎?”

爲了在衆人面前揭穿這個僞太子的真面目,王鐸大剌剌地走到他的面前,問道:“汝識我不?”

少年嚇了一跳,瞪大了眼睛,哆哆嗦嗦地答道:“不也。”

王鐸冷笑不已,又問:“講書在何殿?”

侍班講書之所是設在端敬殿,那少年卻懵然無知,半天才擠出兩個字:“文華。”

王鐸不置可否,繼續逼問:“几上位置何物?”案桌上放置的是講讀數目十個算子,該少年一頭霧水,哪裏得知?只是雙眼迷離,眼內充滿了求助之色,茫然四顧。

行了,什麼也不用說了。

王鐸當即昌言明告諸臣,說:“此人明明是假,此事確確可憾。”

劉正宗、李景廉等人也坦言不認識此人。

由是,錦衣衛不由分說,取大索將少年牢牢捆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