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果殼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創意天才似乎“都有病”。他們多愁善感,腦洞清奇,有的近乎瘋狂。曾有人分析過140多位藝術家和他們的疾病,認爲藝術家的某些特徵,很多時候都歸結於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甚至病變。

當然,藝術創作是一個很主觀的活動,我們很難說藝術風格和疾病是否有着直接的聯繫。但如果是高度依賴視覺的畫家有視覺障礙,那他們畫筆下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

梵高《自畫像:包紮過的耳朵和菸斗》

眼前的薄霧——白內障

1922年,82歲的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我日漸惡化的視力讓周圍的一切看起來都像蒙了一層霧似的。我此刻看到的世界非常美,這正是我想要在畫中表達的。現在的我非常快樂。”

這一年莫奈完成了一副他最具代表性的畫作《日本橋及睡蓮池》。這幅畫以深黃和暗紅爲主,線條模糊,幾乎看不出來事物的輪廓。

而在1899年莫奈還沒有患上眼疾的時候,他曾以同樣的背景畫過另一幅畫。這一幅與他晚期的那一幅差距甚遠:這一幅畫的細節更加清晰,顏色的運用也更加細膩。

這層矇住了莫奈世界的霧,就是常見於中老年羣體的白內障,一種現在只需通過移植人工晶體就能改善視力的眼部疾病。然而在莫奈那個年代,白內障手術還沒有這麼先進。一開始,莫奈擔心手術的風險,但最終還是在1923年移除了晶狀體。據稱,手術後他能看到紫外光,因此他重畫的睡蓮比之前有着更多的藍色。不過,這一說法也遭到質疑,因爲他此前就畫過藍色的睡蓮。

莫奈在不同時期(白內障手術前後)畫的睡蓮

白內障手術要移除晶狀體,是因爲晶狀體混濁會導致視力缺損。晶狀體對我們的眼睛來說就像照相機的鏡頭,在正常健康的情況下是乾淨清晰的,能夠將光線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晶狀體內含有水分和晶狀體蛋白來維持其正常功能。而晶狀體蛋白的結構就像我們身體中其他的蛋白一樣,會因爲氧化、紫外線輻射等外界因素受損。

白內障的成因

人一生中長年累月的磨損導致這些蛋白結構異化,累積在晶狀體中,最後就像囤積已久的灰塵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線模糊。晶狀體蛋白的累積還會讓人視線黃化,就像在眼睛前蒙上了一層黃紗布,導致顏色認知錯覺。

畫風受白內障影響的畫家不止莫奈一個。美國女畫家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是與莫奈和德加等印象派大師齊名的畫家。但是相比莫奈,她的畫風更着重於線條、輪廓和細節的描繪。卡薩特在68歲時被診斷出白內障。不幸的是,因爲一戰期間醫療人員短缺,她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在71歲時被迫放棄作畫。

卡薩特36歲時的畫作。可以從帽子和裙子的皺褶看出卡薩特對細節描繪的精準。

卡薩特患白內障以後的畫作。比起她早期的作品,這幅作品的顏色和細節都相對有限

缺失的色彩——紅綠色盲

在藝術界,有不少秀美的畫作也出自色盲畫家之手。

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出生在英國薩福克郡,擅長風景畫,尤其是他家鄉周邊的風景。有學者認爲康斯太勃爾患有紅綠色盲,當他看到粉色、紅色或橘色時,他無法感知紅色的部分,所以只能看到剩下的綠色和藍色。

因此,他的畫作中大多隻用過綠色、黃色和藍色系,而紅色系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

StratfordMill, 1831

DedhamLock and Mills,1820

正常視覺(左)和紅綠色盲(右)看到的世界

kcentar.me

美國當代畫家彼得·彌爾頓(Peter Milton)像康斯太勃爾一樣,也是紅綠色盲。但對於他來說,紅色的缺失爲他打開了黑白世界的大門——雖然他依舊能夠辨認綠色和藍色,但他決定乾脆摒棄所有的顏色,只用黑白作畫

Mary‘s Turn,1994:這幅畫裏的瑪麗就是之前提到的患有白內障的瑪麗·卡薩特

模糊的世界——黃斑部病變

紅綠色盲是一種光感細胞病變,還有一種比較罕見的光感細胞病變——黃斑部病變,可以讓人視覺模糊甚至失明。

視網膜黃斑是光感細胞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也是視覺系統中敏感度最高的地方。當這一處的光感細胞出現功能障礙、壞死,或者血管破裂導致細胞碎片殘留在黃斑,患者的視覺就會變得模糊

正常黃斑(左)和黃斑變異(右)

anatomychartpad.com

黃斑變異患者看到的世界

the new york eye surgical center

有學者認爲著名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在年輕時就患上了黃斑部病變,他的視覺在之後的五十年裏日漸惡化。我們可以從他晚期作品越發模糊的輪廓、線條和朦朧感中看出他的視力變化。

德加51歲(左),55歲(中)和65歲(右)的畫作

可怖的空洞——玻璃體積血

想必你對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吶喊》已經再熟悉不過了。

然而,當你看到下面這副自畫像時,會更加不寒而慄。這幅畫中的蒙克一臉愁容地躺在病牀上,一隻手無力地捂着眼睛,深藍色的骷髏異物在淺色的背景中格外突兀。

這個異物並非蒙克的憑空想象,而是他對恐懼的切實投射。他的恐懼正是來源於自己的眼疾,以及擔心隨眼疾而來的死亡。

究竟是什麼樣的眼疾帶給蒙克如此大的恐懼?它就是玻璃體積血——玻璃體內的血絲會讓人看到網狀異物,大塊的積血有可能對視力產生致命的影響。玻璃體在視網膜和晶狀體之間,當視網膜或眼睛內其他部位的血管因爲撞擊或其他原因破裂,血液就會滲入玻璃體內,引起玻璃體積血。

玻璃體積血

Summit Medical Group

1930年,66歲的蒙克發現自己得了這種眼疾,血塊以各種不同的形狀和斑點出現在他的視線內,有的看起來像鳥,有的看起來像同心圓。他決定用畫筆記錄下來眼疾讓他看到的世界。

在一幅名爲《視覺障礙》的自畫像中,蒙克記錄了他視覺範圍中心的盲區。

在另一幅名爲《受傷的眼睛》的自畫像中,異物則以鳥的形態出現在視覺範圍中。他在自己的記錄中寫道:“當我仰望天空時,這些暗點以鳥羣或烏鴉的形狀出現在我的視線內。這些應該就是累積在玻璃體邊緣的血塊。”

色彩的奏鳴——聯覺

我們之前提到的眼疾都是用眼睛本身的病變引起,其實大腦皮層負責感官區域的錯亂也會引起視覺異常,比如聯覺

聯覺又叫做通感,指的是一種感官上的刺激(比如聽覺)能同時激起另一種感官(視覺和嗅覺等)的感應。比如說,有聯覺的人在聽到音樂時會感覺或看到顏色,或者在看到某種特定的顏色時會聞到不同的味道。

即興曲,1910

被公認爲現代抽象畫創始人的俄羅斯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就擁有色覺和聽覺聯覺的能力。康定斯基從小就對顏色非常敏感,他認爲“顏色是琴鍵,眼睛是和絃,靈魂是琴絃交錯的鋼琴。畫家是奏響音樂的雙手,越過一個又個琴鍵,撥動靈魂的共振。”

他曾在看完一場歌劇後對友人說:“我看到許多錯綜複雜的顏色,瘋狂,粗獷的線條不斷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康定斯基的畫作中,音樂無處不在。他的三部重要作品分別命名爲《構成》(composition,在英文中也有樂曲的意思)、《即興曲》和《印象》。德國畫家布魯諾·哈斯(Bruno Haas)認爲康定斯基畫中的不同顏色相互共鳴,產生視覺上的“和絃”

學術上對聯覺症的研究比較有限,對這個現象的成因也衆說紛紜。大部分科學家認爲,聯覺症是因爲大腦內負責各種感官區域的交叉干擾產生的。在普通人的大腦中,負責每個感官的區域與負責其他感官的區域是分開的。而像康定斯基一樣有色覺和聽覺聯覺能力的人,當他們聽到某個詞或某種音樂時,負責處理顏色的視皮層也會被激活。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眼疾只是給生活帶來不便的純粹的不幸。而對於藝術家來說,這些視覺上的異常和缺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天分。它們讓莫奈的睡蓮多開了一種顏色,爲德加筆下的少女蒙上了一層霧,奏響了康定斯基千顏萬色的和絃。就像德加曾說過的那樣:

“相由心生,而正是那些‘錯誤’的相構成了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