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點7道菜僅1道正品,暴露“跑腿”業務系統性風險

■ 來論

以代跑腿爲特點的騎手服務,不能留下“送貨上門卻不知貨從何來”的隱患。

一則“騎手跑腿買7道菜僅一道是正品”的報道,引發輿論關注。據報道,3月20日,湖北武漢李女士通過某平臺“跑腿”點餐。但沒想到的是,送來7個菜,僅1道菜系該店出品。對此,騎手稱因擔心超時,有6個菜是在外購買,並承認多拿了客人36元。而平臺方面回應表示,已聯繫消費者提供先行賠付,停止該騎手的服務資格;該騎手已失聯,當地警方和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送貨上門卻不知貨從何來,這讓習慣選擇“跑腿”業務的消費者難免有所擔憂。要知道,相比於較爲傳統的外賣業務,“跑腿”業務顯然更具不透明性——外賣業務直接下單到店家,而“跑腿”則是將錢和需求發給騎手,騎手直接買好送貨上門。

這意味着,如果點了一道沒有門檻的家常菜,且包裝上沒有店家標誌,就可能真不知道是哪家的。就如此事,如非顧客發現涼麪分量不足而找商家覈實,估計從頭至尾都會被矇在鼓裏。

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爲,不僅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更暴露出涉事平臺“跑腿”業務本身存在的系統性漏洞。

雖然騎手聲稱“當時距離店鋪五六公里,來不及所以在另一家店點了菜”,但這顯然不能成爲私下調換飯店的理由。

騎手爲生計奔波、趕時間可以理解,但尊重行業規範是從業的第一準則,不能以辛苦來博同情,進而成爲投機取巧的“空子”,將矛盾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更何況,其一番偷樑換柱後,食品衛生安全能否保證也存疑。原本的大飯店可能變成蒼蠅館子,平臺上明廚亮竈的照片可能給地溝油打了幌子……

“菜不知何來”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經濟利益,也罔顧消費者的健康訴求。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從私換飯店到自取差價,一系列違法操作全憑一張假冒的流水單“打掩護”。這不免讓人要追問:這麼短的時間裏,假流水單從何而來?這背後是不是存在“造假一條龍”?

就此看,“板子”打在騎手身上,也要打在平臺身上,此事反映出,平臺對“跑腿單”的監管約束還應更到位,避免給造假以可乘之機。

根據相關法律,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此事中,雖無法判定平臺對騎手的行爲是否“明知”,但漏洞被利用,平臺也負有相關責任,該承擔起相應責任,給消費者一個說法。

見微知著,一次“移花接木”,讓我們不禁捏把冷汗。而要保證“跑腿”服務的真實性,不能僅靠一張流水單,還需平臺提供新的憑證,來解決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反思此事,也提醒平臺需及時修補相關漏洞,以更爲周全、有效的監管約束,來避免類似的系統性風險,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保障平臺長遠發展。

□李有理(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