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Well + Good網站3月24日文章,原題:爲什麼說“中餐不健康”是種族歧視的一個藉口 我從16歲起就常提起一件事,解釋我和好朋友爲什麼不再去喫亞洲自助餐。在英國伯明翰,我們當時去了一家我喜歡的餐廳,那裏有三文魚鐵板燒、脆皮海苔、紅燒茄子、豆腐、鴨肉煎餅、壽司等等。我們各喫了7盤菜。兩個小時後,我們捂着腫脹的肚子,頭暈目眩地走出餐廳。

  多年來,我們經常回憶起這段經歷,一邊傻笑,一邊做出我們以爲是喫多了味精造成的顫抖和頭暈。而實際上這很可能只是喫多了的緣故。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這件事一點也不可笑。

  我是英籍新加坡華裔,但也被一個錯誤的、種族主義的偏見所迷惑,即認爲某種成分專屬於“中國人”。後來我才知道,這種疏忽是一種醜陋的、更廣泛的言論的一部分,其現代的、有時是暴力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無法忽視。

  在新冠疫情期間,西方的反華現象飆升,助長了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仇恨犯罪。2020年第一季度,英國的仇恨犯罪上升了3倍。美國亞裔權益組織“停止仇恨亞太裔”表示,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間,該組織在美國收到了近3800宗仇恨事件報告。

  豬流感起源於墨西哥和美國,瘋牛病起源於英國,但這些國家和他們的人民並沒有被妖魔化,而現在華人卻因爲新冠疫情而被妖魔化,成爲種族主義暴力的替罪羊。

  有一個謠言(後來被揭穿是假的)在世界各地流傳,說這場大流行是由於一個女人食用了“蝙蝠湯”,而最初關於病毒起源的新聞報道則盯着中國“溼貨市場”不放——錯誤地將所有這些市場描繪成病毒的滋生地。

  疫情以及它所助長的針對亞洲人的種族主義暴力,似乎是又一個例子,說明中國的飲食和文化在西方是如何被根本誤解。

  作爲歷史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中國的烹飪蘊含着哲學、歷史和情感。然而,“中國菜”在西方總體上仍然是油炸食品和不健康的代名詞。

  實際上,健康是中國傳統飲食的內在要求。中餐講究甜、酸、苦、鹹、辛辣等五味,與特定的器官的營養平衡。

  沒有人能夠倖免——連我也不例外,從小就被灌輸了這種對中餐的偏見。但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從傾聽中學習。我現在知道,我們應該講述一個關於食物的不同故事。(作者薩曼莎·西蒙茲,喬恆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