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風電年新增5000萬千瓦的目標實現不了

記者 | 席菁華

風電將迎來大發展,但仍有幾大問題待解。

3月28日,在《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暨2021風電發展論壇》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秦海巖表示,風電的未來發展目標已經明確,將成爲實現碳中和的主力軍,但仍面臨掣肘。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風電新增裝機量飆升,達到7167萬千瓦,同比大增178%。這一新增裝機已超過此前三年裝機量之和,也創下歷年新增裝機紀錄。

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0月,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期間,需保證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秦海巖提出,未來每年5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去哪裏安裝和佈局,是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風電不可能實現高速的可持續增長。”

他表示,在三北地區,開發商都在等特高壓的建設,希望把電賣到中東南部地區。但中東南部地區願不願意接受,存在着很大不確定性。

據界面新聞了解,特高壓的建設週期,一般需要2-3年。

秦海巖提出,三北地區的風電價格便宜,在碳中和時代,高耗能的工業企業一定會向擁有低碳、廉價清潔能源的三北地區轉移。“三北地區要把零碳便宜的價格窪地,轉變成工業企業的價值高地。”他表示。

他還提出,三北地區應提高本地風電消納率,壓減當地火電尤其是自備電廠的發電量。

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田慶軍也表示,在三北地區,應騰網換電。

他指出,在內蒙和新疆等地,火電的佔比很高,應儘可能在當地促進綠色電力的消納。此外,應騰籠換鳥,將東部和南部高電價地區的部分高耗能產業,向三北地區遷移。

在中東南部地區,掣肘風電發電的是土地資源。目前,受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影響,風電面臨生態紅線等多重剛性約束。

秦海巖認爲,風電建設佔地面積很小。他舉例稱,每臺機組佔地約100平方米,建設1億千瓦風電需安裝機組2萬臺,即全部佔地200萬平方米,這僅相當於兩個百萬千瓦火電廠的佔地面積。

田慶軍建議,中東南部地區徵地困難,風電場建設需以租代徵,充分利用臨時資源。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雙成表示,風電企業要積極尋求將風電項目的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重大工程的立項中。

此外,風電行業存在以投資換資源、以資源換訂單的問題,增加了非技術成本。

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奇提出,近期風電資源配置已呈現白熱化狀態,開發商都在搶資源,導致不少省份政府提出競爭性配置,並強制要求風電配備儲能。

此外,還有地方增加附加的投資條件。“這些都加劇了非技術成本,極大地壓縮了整體行業的盈利空間。”劉小奇表示。

受平價上網政策的影響,風電整機商已打響了價格戰。

金風科技(002202.SZ)總裁曹志剛認爲,此次價格戰與以往不同,因爲風電的長期政策明朗且確定,行業主要比拼的是風機度電成本和長期收益。

田慶軍提出,風電機組容量增大後,實現了成本的降低,風機也出現了相應降價。“過度的低價競爭會引起質量問題,但適當的降價對行業是有利的。”

華能河南分公司副總經理廖毛雄則認爲,希望風機價格慢慢下降,在把控成本的基礎上,先提高產品質量。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規部戰略管理處處長李鵬在會上提出,當前風電行業需要研究兩大戰略性事項。

其一,需要明確從現在到2035年,乃至碳中和時期的整個政策着力點。政策脈絡不輕易改變,行業才能夠進行長期投資。

其二是需要研究風電在未來新型電力系統裏的定位,明確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十四五”是碳達峯的關鍵期、窗口期,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中央首次明確新能源在未來電力系統當中的主體地位。

李鵬提出,未來五年風電行業將呈現兩個發展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風電場的產品化。李鵬表示,相對風機而言,風電場的壽命更長、利潤率更高。未來風電場會成爲整機廠家的產品,“這種資源合作,將成爲開發商和風電設備商的一個紐帶。”

第二個趨勢是風電機組的平臺化。李鵬認爲,在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下,風電機組不能夠只考慮發電,而不考慮調頻和對電網波動性的平抑。應該把儲能、數字化傳感器進行集成,使風電機組變成電網友好的平臺化產品。

“要實現這兩個趨勢,單靠設備廠家很難做到,在‘十四五’、‘十五五’時期,開發企業和設備企業需要形成合力。”李鵬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