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小米造車以全資形式進行 10年投資100億美元

原標題:關於“小米造車”,雷軍有太多糾結與惟一關心

“造車,將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

3月30日晚,雷軍在主題爲“生生不息”的小米新品發佈會上如此說道,言語中既有對於造車項目的熱切期盼,但更多的似乎還是“沒有任何後路可言”的毅然決然。

值得一提的是,新品發佈會開始前兩個小時,小米突然發佈了一項正式決議:小米智能電動汽車項目正式成立。這也意味着,在過去3個月裏,對於傳聞一直“半推半就”的小米終於決定“下場”造車。

那麼,在這場接近3個小時的新品發佈會上,雷軍究竟透露了哪些關於造車的關鍵信息?

“糾結”的決策與“米粉”的鼓舞

對於造車,雷軍坦言是一個無比糾結的決策。

“有時候白天覺得有100條能做,但晚上一冷靜,又給了自己100條不能做的理由。”雷軍在發佈會現場表示。

據雷軍介紹,自1月15日起,小米開始認真調研造車,並且聽了很多意見,“一大羣拼命勸我造車,說小米對硬件和互聯網都很懂,完全不理解你們不造車,你想一想,你們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做就落伍了,但那時我還只想做手機。”

“當然還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他們告訴我說汽車工業非常複雜,投入巨大無比,動輒幾十億、上百億,週期很長,很容易翻船,你們是外行,搞不定的,別人的電動車都搞了五六年,現在是不是晚了。”雷軍表示。

而對於這個糾結的決策,雷軍認爲是廣大“米粉”給了他勇氣和決心。

發佈會上,雷軍指出,在去年年底的“雷軍的新年願望”活動上,一位米粉的願望是開着全套智能小米房車周遊中國,這一個小願望對他觸動極大。 

“很多米粉特別喜歡車,只要米粉需要的,就是我們該做的。”雷軍表示。

小米造車將是全產業鏈投入

在此次發佈會上,雷軍重新解讀了關於小米造車的公告,指出了三大關鍵點:

第一,小米將在10年內投資100億美元,換句話來說,小米管理層有權在10年內調動100億美元用於智能電動車領域,雷軍特別指出,這是在規劃之初就下達的“硬指標”。

第二,雷軍重點強調,爲了更好地爲消費者提供完整生態體系,小米造車將以全資的模式來幹,所有錢都小米自己出。

換句話來說,小米造車將是全產業鏈的投入,可以預期的是,不同於很多企業尋找代工生產,未來小米將極有可能採取自建工廠的模式。

“在啓動項目前,很多投資者都來問我有沒有投資的機會,我收到過各種各樣的投資方案,但是經過我們的反覆考慮,我認爲只有將所有生態環節全部拉通,纔有可能給米粉帶來全新的體驗。”

最後,雷軍表示,自己將親自帶隊,做全資公司的CEO。

具備四大造車優勢

事實上,對於造車而言,雷軍也在發佈會上表示,自己也接收到很多“負面能量“,但是其仍舊認爲小米造車具備不小的優勢。

首先,雷軍就指出,對於造車,小米虧得起。“我們有什麼,我們有錢!”雷軍在發佈會上表示。

3月24日,根據小米2020年財報顯示,其年度總營收爲2459億元,同比增長了19.4%,其中經調整後淨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2.8%,現金總儲備超過了1000億元。

“在擁有現在的現金儲備基礎上,不打一場硬仗,簡直愧對米粉。”雷軍在發佈會上表示,在過去的75天,小米舉辦了85場業內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資深人士研討,內部開了4次管理層深度討論會以及2次董事會。

此外,雷軍認爲,小米所擁有的全球萬人研發團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態系統都是支持小米重新創業的重要基礎。

“我非常清楚造車的風險,動輒就是上百億投資,至少3-5年的投入。但是我也在想,我們今天的小米,已經不是10年前小米,當時只有3,5人的團隊,而憑藉今天小米的積累,值得我們大幹一場。”雷軍表示。

“我已經做好5-10年的準備 ,並且懷揣着對於造車無比的敬畏進入這段全新的征程。”雷軍表示,經常有人會問他壓力大不大,但自從他下定決心的這一刻起,就只關心小米能不能做出感動人心的好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