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Healthline

來源:炫酷腦

作者 | 琳子

對於不可預測的事,人們天生就會感到緊張和到壓力。而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會規劃生活、增加可預期感,讓大腦變得更加勇敢。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原本規劃好的事情,因爲一些不可控的外力打亂了節奏,最後事情的發展和自己先前的預期完全不同。

這次的疫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原本計劃過春節出門遊玩、大喫大喝,卻因爲疫情擾亂了節奏。這時候,人往往會倍感壓力,想要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Via:Behance

01 爲什麼不可控事件會導致壓力?

當人們察覺自己對於事物的掌控權或自主權被削弱時,會感到巨大的壓力。

神經學家發現,當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時,人的大腦會快速分泌出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多巴胺dopamine等激素,這些激素會讓大腦進入一種“警戒”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大腦會立刻去捕捉這些突發事件的特徵,從而中斷了之前正在進行的思維活動。

這時候,大腦會努力思考兩個問題:

1。 “這個突發事件爲什麼會發生?

2。 “這個事件屬於什麼類型的事件?之前有沒有什麼類似的情況發生?

大腦想通過解答這兩個問題,來找回熟悉感和掌控感,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但很多時候,人們面對非常意外的事件,是無法立刻給出答案的。於是害怕和焦慮的情緒就會襲來,壓力感立刻變強了。

Via:Trendland

人面對不可控事件時產生負面情緒反應是本能天性。曾經有研究發現,在 16 周大的嬰兒身上,有着與成年人相似的,對於不可預測事件的反應:

科學家在嬰兒面前播放了一種用語音合成器製造的多位女性說話的聲音,讓這些聲音對嬰兒說話,類似“今天你怎麼樣?”這種簡單的語句,對於嬰兒來說,人類女性的聲音較爲熟悉,但是這次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並沒有女性圍繞在嬰兒身邊,這就構成了一件意料之外的“奇怪”現象。

實驗顯示,大部分嬰兒在聽到聲音之後,都會將目光移動、鎖定在發出聲音的機器盒子上,並且盯着這個機器盒看。其中,有半數嬰兒,會皺起眉頭,顯示出沮喪的情緒,然後開始哭泣。

說明嬰兒的大腦認爲,人類的聲音與人類本身總是在一起的,所以並不能接受一個機器盒子發出熟悉的女性聲音。當嬰兒大腦中的信息不能夠相互匹配和解釋彼此的時候,嬰兒就會感到沮喪、難過。他們感到自己無法理解周遭世界,就變得十分有壓力,於是大哭起來。

Via:JessicaKuks

其實,這種對於不能理解而產生的壓力,和身體受到了傷害感到疼痛而有壓力,都有着相似的過程,只是一種是生理上的挫折,另一種是心理上的挫折。而很多情況下,人們更容易忽視這種心理上的挫折,因爲它是無形的。

在人們長大之後,相似的心裏挫折也一直都可能存在,只是對象不再是發出人類聲音的機器盒子,而是社會上、公司裏,或者身邊的很多意外事件,比如經濟危機、房價上漲、傳染病的爆發等等。

因爲這些事件的出現挑戰了人們的知識儲量量,比如,已知的社會經濟學知識並沒有教過他們如何面對新型的經濟危機,或者現代醫學中還沒有出現過對於這種新型流感的治療經驗,所以這些事情超過了人們對於社會的理解能力。

當人們無法快速瞭解和熟知這些新的事件,就會感到挫折和沮喪。那些無法瞭解、無法掌控,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就讓人們感到了壓力,好像回嬰兒時期,第一次聽到語音合成器製造的人類聲音一樣。

02 缺乏控制感的長期影響

研究還發現,人們對於生活事件的不可控制感不僅會產生短暫的壓力感和負面情緒,還可能會引發更長期的情緒問題,影響人們對於生活幸福感的體驗。

2017年,伯明翰大學商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英國兩萬名公司員工的數據進行過系統性的分析 。他們發現,有 40% - 50% 的受訪員工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的自主權比較低,尤其是在工作節奏和時間安排上沒有自主決策的能力。

Via:eLearningIndustry

數據分析還顯示,職員們在工作當中感受到的自主權越多,幸福感和工作滿意度就越高。這個研究告訴我們,一個可預測、可掌控的工作或者生活環境,會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實驗還顯示,靈活的工作日程和工作環境對女性的積極影響作用更大,這很可能是因爲自主性更強的工作可以讓職業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

03 壓力對控制感的反作用

最近,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招募了 205 名 60 - 94 歲的老年人蔘與者,對他們進行了爲期三週的心理學信息監測。

通過數據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睡眠質量和壓力情緒能夠顯著地影響老年人對生活的控制力和的感知能力,教授紐珀特等人還發現,壓力對人們的控制感的影響是持久的。

Via:Dribbble

當人們經歷過高壓事件後,事件對當事人情緒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一天以上,進而會對當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造成長期的影響。

可見,壓力與控制力之間存在一個不健康的循環:當人們感到自己對生活或其他事物的控制力變弱時,會感到壓力,這樣的負面情緒又會進而促使人們對事物感受到的主觀掌控力降低。

04 壓力對大腦的影響

以上研究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不可預測事件對人的影響。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不可控的外界壓力會給大腦能量帶來什麼變化呢?

倫敦大學學院的腦科學專家卡爾弗里斯頓,曾在他的專著裏從統計學的角度闡釋了不可預測性對於大腦的影響:

根據熵增的理論,自然界的萬物都會自發地從有序向無序發展,並且一直遵守這個規律。而從無序變爲有序的過程則需要注入能量。

同理,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壓力事件可以被看做是無序的。所以,大腦的認知系統在努力減少對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時,它會面臨一個關鍵的限制:減少不確定性所需的大腦能量。

Via:Theadventuresofawildflower

而如果事情遲遲不能得到解決,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大腦的能量危機,甚至可能導致全身和腦功能紊亂,例如記憶受損、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

綜上所述,壓力是需要大腦額外的能量來化解的,當大腦能量不夠時,大腦就會陷入危機,人的健康也會面臨威脅。

05 如何應對不可控的壓力?

事實上,減少不可預測的事物並不容易,畢竟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增加生活中的可預測性來對抗壓力。這個說法在神經學研究中也被驗證過,在神經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常常用老鼠做實驗來推斷人的腦部活動變化。

在一個研究老鼠壓力感的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在老鼠在接受有規律的壓力源刺激時,比如每次燈打開後就會受到電刺激,這樣可預測刺激給老鼠帶來的壓力要明顯低於隨機電刺激小老鼠帶給它們的壓力 。這也就是說,當老鼠們可以預測壓力是有規律地出現時,他們的壓力就會比較低。

人也一樣,如果人能夠預見到他會經歷的壓力,那麼壓力帶給他的危害就比隨機的壓力出現時要小得多。

比如每個月10 號學校都會有月考,你的大腦就會早早地準備好去面對“10號考試”這個事件,考試日期逼近時,你也不會特別緊張。但是,如果突然得知 20 號也要考試,這場“意外”的考試就會使你倍感壓力。

Via:Freepik

所以,在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增加可預期感來減少這種壓力,也就是把壓力盡量規律化。比如,你可以每天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寫好一個一天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列表,並且明確每個任務或者項目的目標。這樣,你就已經預測到這一天中可能出現的壓力事件了,當壓力事件真的出現時,壓力就不會很大。

同樣,你也可以在每次任務開始前,先進行一次“頭腦風暴”,縝密地考慮一下各種在任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阻力,這樣可以幫助你預測任務中可能經受的挫折,從而減少壓力的產生。

比如,在登山之前,問自己,如果天氣比想象中的糟糕怎麼辦?如果不小心摔跤了,如何緊急處理?在做演講之前,也問自己,如果今天投影儀放不出來,還有什麼備選方案可以輔助我的演講?在考試之前,問自己,如果老師一反常態,把考卷出得特別難,或者突然改變打分標準,我該怎麼辦?

通過預想到諸如此類的突發情況,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遇事時也不會再那麼緊張、無助。使用這種方法時,我們對於壓力事件的理解能力也會增強。因爲,通過羅列出自己可能遇到的意外事件,我們的大腦就開始分析和思考這些事件了。

Via:GIPHY

生活中沒有寫好的劇本,不可預測性本來就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這就好比擲骰子,我們知道骰子一定會給出一個數字,但是我們不確定是哪一個數字。

有句話說,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世界一直在變。所以我們其實完全可以將不可預測性理解爲一種人生常態。在面對不可預知的事件時,我們常常默認這些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因而產生很大的壓力和無助感。

不妨換個角度,將不可預見的事物看做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並且做好規劃和準備,我們就可以將不可測的情況轉變成“我們曾經設想過的可能性”,只有這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感覺束手無策、焦頭爛額了。

06 總結

人的大腦天生就會對於不熟悉、不理解的事件感到警覺和困惑,而不可預測的意外事件就屬於這一種事件。

這些事件短期內會讓人緊張、感到壓力,長期來看,也有可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幸福感,而且會反過來,進一步導致人們失去對於生活的掌控感。

想要降低這些負面影響,人需要增加自己生活的可預期感,規劃自己的生活,預測各種可能的風險,理解意外事件本來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雷斯勒曾經說過:“有規律的生活對健康和發展都有好處。”讓我們學着做好未來的規劃,減少壓力感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