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消費金融告別賺“快錢”

近日,各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陸續公佈2020年業績報告,記者從中分析發現,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金融行業增長放緩,不良率、投訴率增多。同時,由於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迅速發展,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分期購物平臺、互聯網電商平臺等紛紛加入消費金融領域,賽道已擁擠,競爭加劇。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金融行業的快速增長期已過。接下來的增長空間,更多的來自存量置換。一方面是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下降釋放一些空間,另一方面則是GDP持續增長從分母側釋放一些空間。但無論哪一方,都是緩慢、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階段,競爭將更加激烈。

“即便是龍頭企業,也要經歷一段相對痛苦的以價換量階段,通過向平臺方、借款人、資金方等讓利來保持市場份額,淨資產收益率等盈利指標會出現明顯惡化。”薛洪言表示,消費金融進入分化階段,這是長期投資者夯實基礎、前瞻佈局的機會,但也需要降低預期,慢慢耕耘。而投機主義者基本可以離場了,要賺快錢已難上加難。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目前,監管對不同評級的消費金融公司採取不同的監管措施,有助於獎優罰劣,體現了差異化監管原則和方向。從評級要素看,公司治理與內控、風險管理兩項權重合計達63%,突出了對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的重視,契合消費金融公司實際情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導向性。

經過10餘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互聯網科技的加持,目前,消費金融行業逐步邁入成熟階段。持牌公司中行業巨頭有捷信、招聯、馬上等消費金融公司,有的正在啓動上市計劃。《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消費金融公司已發展到26家,註冊資本433.4億元,資產規模4861.5億元,貸款餘額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消費金融這條賽道參與者漸多,資產規模龐大。在審慎合規經營思路的發展下,消費金融行業規模穩步增長,將逐漸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監管層不斷強調加大不良貸款的管理與處置力度。規範發展消費金融的目的是要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精耕細作替代粗放發展。

消費金融作爲強監管行業,其發展程度深受監管政策導向影響。“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規範發展消費信貸。未來三五年,在消費金融監管趨嚴的總基調下,消費金融必須精耕細作,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

薛洪言表示,隨着消費金融行業從普遍受益階段進入分化階段,消費金融機構需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以降本增效爲抓手,不斷髮掘內生潛力,以穩爲主,放棄對規模的非理性預期。同時,要積極開闢“縫隙”業務,如高難度的場景分期業務,與銀行機構進行差異化競爭。

“再好的行業也有差企業,再差的行業也可能有好企業。站在投資視角,行業僅有參考價值,終究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定乾坤。”薛洪言表示,當行業變得競爭激烈時,投資者必須放棄那種撒胡椒麪的投資法,着眼於企業自身的成長性和競爭力。

具體來講,薛洪言認爲,在獲客引流方面,廣告推廣、助貸等業務模式將全面規範,在准入上更加嚴格,從源頭截住非持牌機構,在模式層面強調“實質重於形式”,通過業務穿透來界定各方權屬,消除潛在的套利空間;在產品結構方面,壓降高息現金貸產品,持續擴大場景消費貸佔比,鼓勵金融機構在家政、托幼、教育、文化、旅遊、體育等方面創新消費貸產品;消費者保護方面,注重信息安全、數據授權,着重解決多頭舉債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