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國際陸港已成爲贛州最富活力的經濟增長引擎。

江西贛州國際陸港,大貨車來往穿梭,港口內堆積着木材、汽車等無數貨物,像一座座小山排列着等待出發。一架架起重機威武地矗立,汽車的喇叭,吊裝的哨子,機器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猶如雄壯的交響樂。

伴隨着長鳴的汽笛聲,無數貨物將會從這裏運往世界各地。

這個內陸港已成爲當地富有活力經濟增長的引擎,它佔地面積約3500畝,投資130多億元,擁有國際港口、國際鐵路集裝箱中心、海關監管作業場、保稅中心、現代倉儲物流中心、公路口岸及臨港產業園。

作爲江西聯通歐亞大陸的黃金通道,贛州國際陸港於2016年5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打通了沿海港口羣,開行19條中歐(亞)班列、4條鐵海聯運班列和19條內貿班列,運行線路輻射全球50%以上面積。

“我們是中國內陸第八個臨時對外開放口岸,也是首個國檢監管試驗區。”贛州國際陸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貴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贛州國際陸港如此快速的成長,最根本原因是當地政府打破行政壁壘,主動與深圳鹽田港集團合作。

鹽田港集團作爲深圳國企,積極響應《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與贛州方面合作。2020年3月,贛州市南康區政府、贛州國際陸港與鹽田港集團簽署協議,共同成立港務公司。

此舉不僅創造“老區+特區”合作模式,更爲推動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邁出了有力一步。

江西的母親河——贛江,江水穿城而過,千年古城牆橫臥江邊。

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我們爲何想和鹽田港合作呢?關鍵是想充分藉助鹽田港資源優勢,大力引進相關航運、物流、金融企業入駐,加快把贛州港建設成爲便捷、高效、有競爭力的內陸口岸,實現與鹽田港的同頻共振,使它成爲國際貨物集散地。”張貴生稱。

深圳是改革開放和創新創業的高地,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是天然深水良港,也是中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門戶。

“鹽田港集團既給予資源,還委派出專業化管理團隊,這極大加速了贛州港的成長與發展。”張貴生稱。

在他看來,跟鹽田港的合作能讓贛州港一躍成爲江西首個對接國際的陸路口岸,並具有聯結“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集散國際貨物的先天優勢。

深圳鹽田港集團與贛州國際陸港的合作,只是贛州對接和融入大灣區的一個樣本。

“贛州是江西最有條件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區,我們給予的定位就是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贛州市發改委地區經濟科科長王勤對澎湃新聞稱。

作爲革命老區與紅色故都,贛州肩負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的使命。

江西的母親河——贛江,波光粼粼,浩浩蕩蕩,江水穿城而過,向北奔騰,千年古城牆橫臥江邊,在夕陽餘輝下滄桑而迷人。

這條河流自南向北縱貫江西全省,自古以來,它都在內河貿易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說大運河連通江南與中原(華北)政治中心,那麼贛江就聯接了經濟活躍度極高的珠三角、閩南與長三角。

“我們(贛州)就是江西重要的通道。”王勤稱。

贛州自古以來在經濟上都是“一路向南”。伴隨着鐵路運輸的興起,原來以內河貿易爲主的贛州面臨挑戰。如何突破當前侷限,提高產業吸引力,化解人口流出的現狀,成爲江西新興產業和投資高地,成爲擺在贛州面前的一道難題。

經過仔細研究,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賦予贛州新的使命和定位——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2020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其宗旨和目標很明確——支持贛州市打造全省對接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示範引領全省對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上述措施給予的戰略定位爲“三區一園”。

所謂“三區”指的是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而“一園”則是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

爲進一步落實措施,江西省人民政府還特別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建設領導小組”,該小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江西省、贛州市主要領導擔任,而小組成員由江西省各部門單位和贛州市主要負責人擔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上述戰略規劃與工作機制,充分說明江西省支持贛州對接融入大灣區的力度。

爲何江西對贛州融入大灣區如此積極呢?

“贛州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有利於帶動全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王勤稱,此舉既能增強當地經濟“造血”功能,還能把贛州建設成爲省域副中心,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城市體量和經濟實力。

江西和廣東毗鄰,贛州下轄多個縣更是與廣東接壤,擁有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和產業相連的獨特優勢。可能正因兩地在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便利性,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各大城市就業創業。

爲儘快實現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當地政府正加大基地建設力度,多個項目相繼開工。

據中新網報道,2021年,贛州將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贛深高鐵、大廣高速複線等陸路通道,建設至香港、澳門、珠海、佛山等地空中聯絡線,力爭融入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

江西方面還計劃推動多個項目,加深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聯結,比如科創城、產業合作試驗區、科技合作試驗區、智能製造產業園和國際汽車小鎮、高鐵旅遊走廊,以此加快建成大灣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優質生態產品供應基地和旅遊休閒後花園。

上述項目和規劃部分系中長期目標,眼前最大任務還是招商。2021年,贛州給自己定下具體目標——力爭引進投資百億元。

不久將來,全國首個“格力小鎮”將在贛江拔地而起。

贛州和粵港澳大灣區早已開始多層次的合作。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正式啓動,這是一個由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海關與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共同建立的平臺,以供港澳質量安全標準爲標杆,讓大灣區居民能喫到供港澳標準的肉菜。

“菜籃子”平臺也給贛州的現代農業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機會。

澎湃新聞記者獲悉,早年2019年5月,贛州市與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當地多家企業成功申報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大灣區企業來了

“我們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積極而迫切的。”王勤稱。

位於贛州市南部的定南縣,跟廣東山水相連,全縣總面積1321平方千米,人口約22萬,距離深圳約300餘公里。

2020年,在當地縣城中心,一個巨大招牌格外引人注意——“定南——深圳北五環”,此舉是當地對定南縣未來發展的定位,以及定南旅遊、招商形象宣傳口號。

“這句看似誇張的宣傳口號只是表達一種決心。”贛州市政府一位官員對澎湃新聞說,定南縣作爲承接大灣區產業的前沿陣地,通往深圳的交通很便利,即將通車的贛深高鐵也會途經定南並設站,從定南縣到深圳僅需一個小時左右,稱作“深圳北五環”背後是爲吸引更多的資金和產業。

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贛州不少區縣均能分到一杯羹。

據經濟日報報道,2020年8月20日,江西贛州下轄的三南(龍南市、全南縣、定南縣)園區一體化暨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作爲承接大灣區產業最前沿的龍南經開區,一舉簽約230億元。

另據央廣網報道,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共簽約項目156個,簽約金額達到2121億元。

報道稱,這次簽約項目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有色金屬等產業爲主,也包括生態旅遊、商業綜合體、物流、醫療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這充分說明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價值和意義。”王勤稱。

贛州南康區格力電器(贛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的建築工地,車輛穿梭、機械轟鳴,該公司在此規劃的一幢展示廳即將竣工。

“今年內我們必須投產。”格力電器總經辦主任莊正偉對澎湃新聞稱。

不久的將來,全國首個“格力小鎮”將在此拔地而起。

“格力小鎮”將以格力電器智能製造基地爲核心,同步規劃建設格力廣場、產業園、人才公寓、國際交流展示中心、智慧圖書館和行政服務中心,以及學校和醫院。

作爲核心項目的格力智能製造基地,總投資超100億元,規劃面積3000畝,首期用地約1500畝,將主要從事智能家電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預計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以上,可提供超3000人的就業崗位。

格力爲何選擇落戶贛州呢?

莊正偉介紹稱,當前格力電器在石家莊、臨沂、合肥、長沙、武漢、重慶和成都建立了智能製造基地,分別輻射不同的區域市場,到江西建設基地首先是彌補空白,而當地政府的戰略規劃也打動了格力的管理層。

“南康區傢俱產業很發達,格力電器是做家電,家電和傢俱彼此分不開,當地政府提出的泛家居理念,引起了我們董事長(董明珠)的投資興趣。”莊正偉稱,除了上述商業和產業判斷外,格力電器的投資行爲也響應了中央“不要忘了蘇區的父老鄉親”的託付。

莊正偉此前在格力電器珠海總部工作,此後調到長沙智能製造基地,去年從長沙調至贛州,這段經歷也說明了中國製造業已從沿海向內地更深層次延伸。

按照當地政府規劃,“格力小鎮”正式投產,原來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傢俱”將升級爲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平臺。格力的到來,也吸引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傢俱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集體落戶。

“我到這裏後才發現許多原來在深圳投資建廠的人,現在都到贛州了,所以我們經常週末在一起聊天。”贛州立德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德電子)總經理何武宜對澎湃新聞稱,他所管理的是一家專注研發、生產液晶顯示屏及觸控屏的國內知名企業,產品廣泛使用在多個國際品牌終端。

立德電子總部位於深圳,於2017年決定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廠。

“我們投資原因很簡單,當地政府提供了不錯的標準廠房,而不只是一塊空地。”何武宜開玩笑說,不是所有投資都是絕對理性,“決定只在一秒鐘”的事也常有。最根本的原因是贛州距離深圳很近,擁有較爲發達的交通網絡。

“從江西到深圳的沿線城市,已逐漸形成了液晶顯示屏及觸控屏的產業鏈。”何武宜說,南昌有歐菲光、聯創光電,吉安有做手機顯示屏的合力泰,河源、惠州有中光電,因此我們選擇了這裏。”何武宜稱。

2018年,由於國際環境的劇變,立德電子曾身處困境。

“我們的主力客戶是中興通訊,未曾想美國製裁,造成手機顯示屏業務大幅度下滑,讓公司運營差點停擺。”何武宜說,經過政府的幫助和自身努力,公司重新尋找到了客戶,有驚無險度過了危機。

“在關鍵時刻,當地政府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包括廠房免租、貸款,乃至於獎勵,這對企業都至關重要。”何武宜說,政府提供了良好政策、營商和地理環境,立德電子實現了快速發展,如今該廠已擁有2000多名工人,建成生產線14條,每天出貨量超4萬片。

下一步,立德電子也準備上市。

“偶遇贛南蘇區擁有企業上市IPO綠色通道等政策優勢,不用排隊,這對沿海企業具有吸引力,促使這裏成爲沿海產業向內陸轉移、沿海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的首選地。”何武宜稱。

(客家新聞網記者楊成雄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