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俞閒話

作者:俞敏洪

感謝各位理事、各位媒體朋友、各個機構、各位專家、爲“情繫遠山”的發展提供了真心的支持的所有人,沒有你們源源不斷地在專業上、資金上、精神上的支持,“情繫遠山”是走不到今天的。

今天我們在“新世界酒店”進行鄉村教育的探討,我覺得這個酒店選的特別好,“新世界”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要給鄉村孩子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真正能夠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展開翅膀,飛向更高的天空的世界。

“情繫遠山”走過了四年,從當初我跟邦鑫兩個人喝一杯咖啡的時間決定要做這個事情,到後來那麼多志同道合的,本來還在戰場上互相廝殺的朋友坐在一起來探討鄉村孩子的前途,我覺得這件事情真的很了不起,讓我感覺到我們這幫培訓機構人的情懷,甚至是某種貴族風範。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貴族風範,就是有底線地進行競爭。不管國家對於培訓機構怎麼看,我內心對於培訓機構還是充滿了驕傲的。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培訓機構的人在做教育,至少我做了快三十年了,很多人也做了二三十年了,他要是對於教育沒有點情懷的話,不會扎得這麼深。當然培訓機構也是魚龍混雜的,大江奔流時一定是泥沙俱下,一定也會有出問題的,甚至是居心不良的。但是我相信加入“情繫遠山”的培訓機構肯定都是有情懷的,都是希望爲教育領域做出重大的貢獻的。

我們一起來做“情繫遠山”這樣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證明。其中有一個女士給我發微信,說俞老師今年我們公司沒錢了,而我不願意退出情繫遠山,一個是我個人想辦法籌錢,第二個允許我緩交,但是離開“情繫遠山”對我來說好像是對教育的一種不忠誠,這讓我特別感動。其實“情繫遠山”進出都是自由的,我們有力量就爲鄉村孩子多做點事情,沒有力量的話,我們就先把自己的事情幹好,但是教育的情懷不會因爲有錢沒錢而改變。所以我們是一幫有教育情懷的人聚在一起,來做教育真正需要的事情。

就像今天我下午在論壇中所講的那樣,培訓機構有問題,需要國家來監管,需要制定一些規範,我們沒有任何意見,因爲我們希望在規範的發展過程中能夠行穩致遠,能夠臻於至善,能夠爲中國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提供更多的服務。

同時我剛纔說了,一是大量的培訓機構做教育的人是有情懷的,二是由於培訓機構所特有的市場機制,在科技與教育的結合上,在產品和內容的研發上,甚至在教育人才隊伍的培養上,都有獨到的優勢。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所有的培訓機構,加起來這10年爲公立學校至少輸送了10萬以上的優秀人才。據我統計新東方大概輸送了35000人左右,在新東方當了一到兩年、兩到三年,當然還有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老師,他(她)們開始要成家、生孩子的時候,走進公立學校去應聘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受到了公立學校的歡迎。因爲他們在培訓機構培養出了靈活的教學方法、與學生互動的能力,當然也把培訓機構的科研成果等等,帶到鄉村學校去。

所以我覺得我們一方面歡迎國家來對我們進行監管,給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另一方面我們要自律,我們自己要做得更好,更加的完善,讓政府能夠另眼相看,同時我覺得我們本身也要從內心覺得做這件事情是對得住自己良心的。

我挺欣賞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我也相信部分意義上,人作爲羣體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的行爲必須有利於羣體的整體生存,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有一兩個個體違反羣體的原則,甚至成爲害羣之馬,羣體一般都有能力把它排除掉。尤其是人作爲一個高智商動物,作爲一個羣體動物在做的事,就是他做的事情一定要符合羣體的整體利益,有句話叫通過利他來利己,只有你做的事情是利他的,纔會有利於你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人就有了內在的道德律,也就是康德所說的,讓我敬畏的只有兩種東西,一個是頭頂的星空,一個是人內心的道德,人內心的道德的核心組成,我覺得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良心和良知。

當我們反問一下自己的時候,其實立刻就能明白做的這件事情到底是有良心的還是沒良心的。比如說你發虛假廣告,你良心對不住吧,你對客戶承諾了但做不到位,你良心對不住吧,你收了家長的錢不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不提供合格的老師,你良心上過不去吧,你總希望你提供給客戶的產品是物超所值的,就像我們常說的口號叫做超越期待,打動人心。

我們也希望把我們創造出來的優質的系統資源、師資隊伍、內容,以公益的方式來傾斜到農村去,給那些無助的農村孩子。某種意義上有些孩子都已經被人遺忘了,甚至都不被自己的父母注意。過去我到農村去就能感覺到,我把孩子稍微摟一下,孩子就會眼淚嘩嘩地流,我就知道這個孩子從來沒有人這麼抱過,結果導致我也是哭得稀里嘩啦的,這就是人性相通。

我覺得我們通過不斷地把“情繫遠山”這個平臺做好,爲農村孩子提供我們積累的各種教育服務,從任何一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不求幫到所有的人,我們也沒有能力幫到所有的人,我們不求我們的行爲能改變整個中國鄉村教育的方向,但是我一直相信人最重要的就是“不以小善而不爲”,哪怕我們的行爲只幫到了一個人。

我相信我們“情繫遠山”越來越到位的支持,一定能夠幫助到很多的人。之所以我說越來越到位,其原因就是我們現在越來越深入到農村孩子的內心,原來只是一個理念,我跟邦鑫在談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自己都沒去過農村一兩次,但是自此以後,我到農村已經去了十幾次,今年我的計劃是再去五到六次,每次都要抽出大概五天左右的時間,不僅僅是爲了“情繫遠山”,我希望通過我的考察,能夠爲國家對鄉村教育、鄉村農業、鄉村文化的決策提供某種事實依據或者支持。

總而言之,儘管這個平臺四年來穩步發展,規模還不算太大,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進來。專家們,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構的老總們,媒體朋友們,以及其他各個領域的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把這件事做好,我相信一定能做好。十年後再看“情繫遠山”,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站在他們的遠山上,看到全世界的光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