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日本政府最早將在4月13日召開內閣會議,正式宣佈上述決定。

美國《科學》雜誌曾撰文認爲,被處理過的核廢水中含有多種放射性成分,如同位素氚和同位素碳-14。這些放射性物質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對人類具有潛在毒性。

一家位於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在兩個月內(57天)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污染影響。

在該消息傳出後,韓國等亞太國家媒體均紛紛加以關注。不過,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前,韓國政府尚未對此事表態。

去年10月,韓國外交部曾就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一事表示,韓國政府已啓動以國務調整室爲中心的跨部門應對機制。韓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關於核污水處理相關信息公開、嚴格遵守國際社會要求的環境標準、加強國際社會參與的客觀透明監管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4月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方應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決策。

趙立堅說,日本福島核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政府應當秉持對本國國民、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深入評估福島核電站含氚廢水處理方案可能帶來的影響,主動及時地以嚴格、準確、公開、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決策。”他說。

亞太地區變得更敏感

這一次日本政府會正式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嗎?這將對哪些亞太國家波及最大?亞太區域水產業將受怎樣影響?他們又將有哪些應對之道?

作爲日本近鄰,韓國對此事較爲敏感。該消息甫一爆出,韓國主要媒體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

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國際政治與經濟系韓國籍教授姜昊求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韓國學界對日本將核污水排入大海一事的觀點較爲一致。學界認爲,在一年以內,日本核污水排放後先流入韓國東海流域,之後隨潮流,流入濟州島海域(韓國南海)與韓國西海。

另據韓國媒體報道,如果日本將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220天之後就會先抵達韓國濟州島,400天后則會到達韓國西海岸。

“日本排放核污染廢水入海,將直接影響韓國國民健康。” 姜昊求表示,“因爲有些魚類屬於洄游魚,共同生活在日韓海域,這些魚類接觸核污水後,核污水內放射性成分,將迅速擴散到整體海洋食物鏈,危害海產品安全。”

韓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委員長嚴在植曾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水入海,必然會導致放射性氚元素在海洋中擴散。

在放射性物質在海洋擴散問題上,其他太平洋區域內的國家亦有反應。據菲律賓媒體報道,菲律賓科技部核研究所曾於去年12月發現,西菲律賓海的放射性物質呈上升趨勢,從珊瑚蟲身體中分離出了超常濃度的碘129。

菲律賓參議院對此表示,該國需要進一步調查這些放射性物質的來源,以保障國民健康。

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洋研究院教授王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菲律賓曾檢測到海水中核輻射突然增加,並不能排除與日本排放核廢水的關係。“菲律賓專家多次呼籲國際上的大國,必須要阻止日本不負責任的行爲。”他稱。

不過據王勤觀察,其研究機構旗下數據顯示,如果從東南亞國家整體上看,該區域的政府、企業及民衆反應好像不是太強烈,其原因可能在於這些國家距離日本相對較遠。

如何影響亞太地區水產業

10年前核泄漏發生後,爲了控制反應堆溫度,福島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朝反應堆內注入了大量冷卻水。反應堆內的冷卻水再加上雨水與地下水日復一日地湧入,核電站內源源不斷地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帶有輻射物質的核污水。

據東電的數據,截至2021年2月1日,核電站裏已累積了124萬噸核污水。爲了解決核污水問題,東電在福島核電站內修建了許多罐狀的污水儲存設施,但是每個儲存罐只能容納1000~1300噸污水,目前,福島核電站內已經有1074個儲水罐。按照現在平均每天新產生180噸核污水計算,到2022年夏天,核電站內就再沒有空間來建造儲水罐。排入大海是大概率事件。

日本政府的這一計劃由來已久,去年消息爆出時就曾遭到該國漁民反對,後者稱此舉將摧毀他們的產業。漁民的擔憂在於,消費者會因此避開海鮮。在亞太其他國家,此種擔憂同樣存在。

2011年3·11地震後福島核電站事故的爆發,2013年8月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污水外泄事件,均一度嚴重影響韓國國民對魚類產品的消費信心。

韓國海洋水產部的調查顯示,2013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污水外泄後,韓國國民對水產品消費銳減,在傳統菜市場消費同比下降40%,在大型超市消費下降20%。

韓國資源經濟學會曾發佈《日本核電站事故對韓國水產業的影響》報告。該報告認爲,上述事件爲韓國水產業每月帶來約160億~375億韓元(約合0.94億~2.2億元人民幣)的損失。在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間,韓國水產業魚類產值爲37596億韓元(約合220億元人民幣),日本福島核電站引起的損失額大約1577億~3681億韓元。

韓國海洋水產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韓國從日本海產品進口額從2011年的5.63萬噸,下降至2019年的3.29萬噸。

姜昊求認爲,2013年核污水外泄對韓國水產業雖衝擊巨大,但尚屬一次性衝擊,市場可以在幾年內逐漸恢復。而此次日本政府表示,核廢水排放時間長達30年,排放量超過100萬噸,韓國水產業恐將遭遇比2013年核污水外泄事件更嚴重的打擊。

“此外,這也會對餐飲業、批發零售業造成巨大沖擊,進而導致韓國水產產業鏈面臨崩潰的風險。在這背後,將直接影響佔韓國總就業人數5%的133萬名韓國水產業就業人員的生計。” 姜昊求表示。

在東南亞方向,王勤認爲,東南亞國家的水產業可能也將被波及。商務部國別報告顯示,東盟國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域,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漁業產區,其中太平洋中西部的漁業資源最爲豐富,魚種最多、漁業產量最高。

王勤認爲,從國別來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受波及概率較大。而上述國家和中國、日本均在世界十大漁業產出國之列。除美國市場外,東盟的主要水產品貿易對象都分佈在亞洲,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太平洋海水受到核污染威脅,將撼動整個區域的水產養殖產業及貿易活動。

亞太國家有何應對之道

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故後,韓國政府曾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8縣的海產品。2015年日本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認爲韓國此舉違反世貿規則。在2019年的終審判決中,WTO認定韓國政府的措施不屬於不正當限制,日本政府敗訴。

針對日本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一事,亞太國家有何種應對之道?

第一種方法是繼續單方面禁止進口相關海產品。姜昊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鑑於韓國政府此前做法,此次韓國政府有可能採取更爲積極的措施,包括針對所有的日本水產品加強核輻射檢驗措施、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等。

“但是,若韓國採取對日本水產品的全面禁止進口措施,日韓貿易摩擦會進一步加劇。” 姜昊求稱,“可以推測的後果是一方面日本會對韓國部分產業實施貿易報復,另一方面日本將向WTO重新申訴。”

第二種方法則是訴諸國際法和國際組織。韓國濟州道知事元喜龍曾表示,如果日本將福島核電站污水排入大海,他將在國內外法院提起訴訟。

韓國外交部曾表示,政府將繼續把保護國民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並與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

韓國媒體近日報道稱,韓國政府正在考慮派韓國專家到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參與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污水處理情況的調查監督,對此進行評估,以保障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質含量符合或低於相關標準。與此同時,排放核污水時,加強對日本水產品的核輻射檢驗、檢疫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