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英雄之桥

古今战场荡腥风

在卢沟石桥建成之前,兵家在争夺燕京古城时,往往会在卢沟河两岸展开激战。当燕京古城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划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疆域之内,与中原政权的战争更是在卢沟河一带展开,卢沟桥古渡口成了战略咽喉之地。

从北宋伐辽,到金朝军队攻入燕京;从蒙古灭金到元朝建立;从元朝中期,蒙古统治集团争夺皇位的“两都大战”,燕铁木儿败忽刺台、马扎罕于卢沟桥,解大都之围,到明朝大将徐达派兵守卢沟桥防御元朝残余势力;从“靖难之役”朱棣与建文帝殊死搏斗之地,到“土木堡之变”于谦坚守北京,卢沟桥都是“畿辅咽喉”。从明朝在卢沟桥畔修筑“拱极城”到明清之交,清军攻打北京,卢沟桥都是重要战场。就是到清朝在全国统一,经历过康乾盛世,国力由盛到衰,内患外忧越来越多后,加强卢沟桥等处的军事防卫变得更加重要。总之,在近千年的历史争战中,卢沟桥这个战略要地,荡漾着血雨腥风。

自古以来,卢沟桥一带就是交通咽喉,军事要冲。

1122年10月,北宋伐辽,北宋军队50万人一度抵达永定河南岸卢沟桥附近驻营,少量军队攻入燕京,但宋军大败。

约1123年,金朝军队攻入燕京,经过交涉将燕京城还给宋朝,焚烧古渡口附近的简易卢沟木桥。

1189年6月—1192年3月,金章宗修建卢沟石桥。

1234年,蒙古灭金。

1271年,元朝建立。

1328年10月,“两都之战”,燕铁木儿败忽刺台、马扎罕于卢沟桥,解大都之围。

1368年明朝军队徐达部攻占大都,参政傅友德分兵守卢沟桥,卢沟桥是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维护政局稳定的要害之地。

1399年8月—1402年7月,靖难之役,卢沟桥是燕王朱棣与侄皇帝建文帝殊死搏斗的争夺焦点。

建文帝中央政府军队李景隆部攻北平,燕王撤卢沟桥守兵,诱敌深入,李部久攻不下,败退德州。

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坚守北京,明确卢沟桥是“畿辅咽喉”。加强对卢沟桥的防卫。

明末东北满族崛起,不断向关内侵扰,明朝政府在卢沟桥畔修筑拱极城,以加强咽喉之地的防卫。明清之际清军攻打北京,卢沟桥是一个重要的战场。

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军西路大军长驱直入,跨卢沟桥,穿拱极城,从广安门打进了紫禁城。

清统一全国后,内患外忧愈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派恭亲王驻扎卢沟桥。

民国建立后,我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卢沟桥一带常成为争战必经之地,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的奉军吴佩孚的直军在卢沟桥长辛店、固安和马厂一带曾激烈交战。

来源: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