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企借所謂“人權問題”停購新疆番茄,新疆番茄種植戶駁斥:“強制勞動”是沒有的事!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馬晶晶】據日媒報道,日本“番茄醬之王”可果美(Kagome)日前宣佈已停止進口新疆產番茄,並表示“人權問題是做出決策的因素之一”。可果美公關負責人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在中國沒有開設工廠,目前僅向中國出口蔬菜果汁這種飲料產品,但未能就進一步問詢給出回答。15日,《環球時報》記者通過多方採訪瞭解到,圍繞新疆番茄的所謂“人權問題”純屬子虛烏有,新疆番茄種植早已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生產,自主耕種的農戶也認爲是“給自己當老闆,比打工強多了”。

新疆阿克蘇市依幹其鄉番茄種植戶胡國強1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家有3畝番茄地,每年開春和夏季收穫兩次,共約20噸。種植番茄伴隨着很多農活,像是打頂、整枝、澆灌等等,平時靠他和妻子兩個人完成。農忙時僱用零工幫忙三四天,最低工資每天150元。零工有漢族也有維吾爾族人,都是一樣的工錢,每天管一頓午飯。

胡國強介紹說,收割以後,本地批發市場會上門收購,自己不用爲銷售發愁。他笑稱,“累歸累,我是自己給自己當老闆,比打工強多了”。阿克蘇市依幹其鄉另一位番茄種植戶王成斌家也是類似的情況,他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爲自己種地,“強制勞動”是沒有的事,即便僱用零工也很尊重他們。

上海浦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艇1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該公司在新疆開展農業生產援建項目,目前在喀什設置800座種植番茄的日光溫室,僱用800名當地員工。他介紹說,新疆番茄分爲兩種:一種是做菜,一種是做番茄醬。前者大部分在設施內種植,按照在喀什莎車的情況,給當地僱員發放的工資在當地算是較好的收入。做番茄醬的大部分已經機械化了,工資更高,每天工作8小時。張艇表示,該公司番茄年產5000噸,全部內銷,日本不買完全沒影響。

新疆社科院中亞所原所長潘志平1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番茄是新疆的支柱產業,產量很高。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新疆番茄味道甜美,加上相對低廉的人工成本,新疆番茄物美價廉,吸引大批批發商從新疆採購原材料。

潘志平說,不只是番茄,新疆農業規模化生產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引進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用北斗衛星指揮播種,在手機上操控機器,播種、施肥等等全是機器,早就實現了機械化生產。而且,隨着扶貧項目的落地,爲當地帶來很多就業崗位。他說,明明是“勞動使人快樂”的場景,怎麼在某些人看來就像是“被迫勞動的奴隸”一樣呢?“所謂‘強迫勞動’‘人權問題’放在新疆就是睜眼說瞎話,非常可笑”,潘志平說,“新疆的番茄銷售供不應求,哪個國家或企業不買也沒關係,但這意味着他們將要花費更高的採購成本”。

據《日經亞洲評論》14日報道,可果美一方面表示“人權問題是做出決策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該公司定期視察新疆的工廠和農田,確認此前使用的番茄不是在侵犯人權的條件下生產的。

針對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朱穎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政府正在配合美國在新疆問題上的口徑,附和所謂“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等說法。日本公司選在日本首相菅義偉啓程訪美的時間點與新疆劃清界限,實際上就是在向美國政府獻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