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基礎建設上已經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比如我國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里程均爲世界第一,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這些工程的建設爲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8年,我國的港珠澳大橋正式投入使用,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意味着我國的基礎建設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這項工程也傾注了我國建築行業中無數專家學者的心血。在建設港珠澳大橋時,我國還因爲技術上的難題而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向荷蘭購買海底沉管隧道技術,但荷蘭居然張口就要15億元,還不許還價。於是我們決定,不要了,自己造!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我國香港、珠海和澳門的一座跨海大橋,能夠爲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助益。這座橋樑有由通航橋、人工島、海底隧道和陸路線組成,其中施工難度最大的莫過於通航橋和海底隧道了。在修建海底隧道時,我們採用了沉管隧道對接的方式修建,但其施工難度大,要求技術高,當時的我國還不具備這樣的水平,於是就準備向擁有這項技術的荷蘭購買。

沒想到在我們向荷蘭表示想要購買海底隧道沉管對接技術之後,對方卻獅子大開口,要15億元進行技術轉讓,而且還不允許還價。這種坐地起價的行爲極大地刺激了我們,於是我國當即決定,不向荷蘭購買技術了,我們自己造!於是,工程學家們開始了艱難的技術攻關之路。經過我國技術人員不懈地努力,我們終於成功地掌握了海底沉管隧道對接技術,證明了“求人不如求己”。

或許你不知道這項技術的難度多麼高,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種沉管由鋼殼和混凝土構成,每節的重量高達8萬噸,比我國的航母還要重。在進行海底對接的時候,要求海牀地基沉降不超過十釐米,於是我國技術人員採用了複合地基結構。在對接的時候,要求兩管之間的誤差在15毫米之內。我國技術人員採用了數字化控制、遙感控制等全自動化操作,成功將海底隧道進行對接,工程可以保證120年不漏水。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基建工程的傑作,也在世界橋樑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我國不購買荷蘭技術,轉而自己技術攻關和研究就可以看出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在基建上取得這麼多的世界第一,靠的正是中國人奮鬥和鑽研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接下來完成更多偉大的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