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翡翠原石的翠友,最後看到成品都會驚歎翡翠的雕刻藝術,這藝術就是來源於底蘊深厚的玉雕文化。從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到良渚文化的玉琮,無一不是體現了中華文化精湛的工藝和博大精深的玉石文化。

只是國產的玉石如新疆和田玉等顏色不夠豐富,所以來自於緬甸的翡翠加上中國的玉雕造就了當代流行的翡翠玉石之美。翡翠行業裏也有三分料七分工之說,這裏的工就是指雕工,我們經常把玉石雕刻稱爲行走在刀尖上的藝術,由此可見雕工的重要性。

俗話說:“好料配好工”,遇到上好的料子玉雕師傅就像遇到了知己一樣。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好的料子和雕刻師就像是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兩者若能匹配,作品纔會震撼人心。

翡翠的原石外觀上看和鵝卵石比較相似,但是裏面的結構卻是截然不同的,經過切割成片的翡翠料子,完全地展現在玉雕師傅面前。看到玉石的品質以及玉石的色帶等,在玉雕師腦海中便湧現出來帶有空間感的畫面。

於是提筆,結合玉石獨一無二的特點每一筆都很精準地畫出一副畫,一個工藝精湛的雕刻大師也必然是一位功底深厚的繪畫師。這幅畫在我們眼前是單一的,但是在雕刻師心中卻是立體的,玉雕師是具有3D思維的,所以將玉石中的畫一刀一刀地雕琢出形。

中國的玉雕歷代都傳承着:“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道理,於是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美好的寓意,當你看到每一件翡翠玉雕作品時,請思考一下其中的吉祥寓意。

立體的人物玉雕翡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於細節之中體現雕刻的精湛技藝,完美演繹了玉石的靈性之美。這樣的作品作爲擺件,每日欣賞都不覺得膩,反而越看越有味道。

從一件平淡的翡翠片料到出色的翡翠作品,都是來自於玉雕師,所以玉雕師在玉器產業鏈條上扮演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雕刻對於翡翠來說是化蛹成蝶完美的蛻變。一件精美的翡翠飾品對於玉雕師的要求也是極其之高的,不僅要求其技藝精湛,還需啓動創作者的靈感,同時能夠因料取材,因材施藝。

既可以爲翡翠錦上添花,讓翡翠可以光彩照人,亦可以化腐朽爲神奇,融會貫通地雕刻出推陳出新的佳作。從而推動玉石文化的發展,讓更多的人欣賞這份難得的美麗。雕刻是一件辛苦的事,不僅要費盡心思地思考料子,還需要聚精會神的精心雕刻。沒有玉雕師超乎尋常的辛勤勞作就不可能有我們得以佩戴,把玩或欣賞的玉器。

同時,雕刻如同繪畫藝術一樣也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比如一件觀音作品,沒有10年的雕刻功底,很難雕刻出人物傳神的眼神。行內稱之爲“開臉”,這是雕刻人物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欣賞翡翠人物作品的關鍵。在玉器行業,玉雕師就是辛勤的園丁,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堅持,只爲精益求精地讓自己進步。

如果有幸收入一件好的翡翠玉雕飾品,一定要好好珍藏,這纔是對玉雕師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本文來自於珠寶鑑定師媛媛的原創,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