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0日報道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4月18日發表文章稱,臺芯片商深度捲入中美科技戰。作者爲吳瑞蓮。文章摘編如下:

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生意興隆。該公司的最大市場是美國,佔其總銷售額的61%,而中國大陸的份額位居第二。這家公司目前正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1000億美元提高產能,以便在數字設備的使用激增之際滿足對芯片似乎永無止境的需求。各國和企業也正在尋求臺積電等企業來填補缺口。

但在這美好前景的背後,臺積電和臺灣地區其他芯片製造商,以及整個臺灣地區經濟都面臨令人擔憂的情況。這個情況就是中美爲爭奪技術優勢而展開的科技戰。芯片是這場競爭的一個關鍵方面。隨着臺灣地區芯片製造商和決策者發現自己陷入日益加深的中美科技戰,他們必將越來越感受到這一挑戰。

面對科技戰帶來的不確定性,一些觀察人士開始質疑臺灣地區對芯片行業的過度依賴。與此同時,美國人也開始懷疑,他們是否應該減少對臺灣地區芯片的依賴,尤其是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之際。

多年來,美國一直在芯片行業保持着領先地位。但許多美國芯片公司只設計芯片,卻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等代工廠。在過去20年裏,美國在世界芯片產能中的份額下降了一半,降至12%,預計到2023年將進一步降至10%。

鑑於臺企在芯片行業的重要角色,一些觀察人士認爲,製造這種對兩個戰略競爭對手都具有吸引力的產品的風險很大。

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已認識到美國在芯片領域繼續依賴臺企的風險。該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說:“美國對芯片進口——尤其是從臺灣地區進口——的依賴,造成一種戰略脆弱性。”

報告提議,美國應當重振最先進芯片的國內生產,以控制風險並確保供應。

在美國計劃減少對臺企芯片的依賴的同時,中國大陸面對美國的技術脫鉤行動,也把芯片生產的自給自足列爲優先考慮事項。研究人員指出,隨着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節節攀升,它不僅可以減少從臺灣地區的進口,還可以成爲臺企的競爭對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