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閨蜜家玩的時候,正巧看到她在喂寶寶喫東西,小孩子難免會有些淘氣,一口飯在嘴裏就是不嚥下去。

閨蜜讓寶寶好好喫飯,可他就是不聽,還是老樣子。

三番兩次的不聽話,閨蜜開始急了,

“我數到三,你這口飯必須嚥下去,聽到了嗎?一、二……”

三還沒數到,寶寶很快就把嘴裏的飯嚥了下去。

閨蜜告訴我,這種情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生活中又有多少家長會用“數到三”這一招來管教孩子呢。

「數到三」有效?

其實不然,寶寶只是害怕你而已。那不僅有家長會問了,既然“數到三”沒有效果,爲什麼孩子還會聽話做事呢?

這是因爲寶寶在第一次聽“數到三”的時候是沒有意識的,他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在家長數完三的後面伴隨着懲罰。

所以之後等寶寶再聽到“數到三”的時候,就會聯想到第一次受到的懲罰,從而產生恐懼。爲了不再受罰才選擇妥協。

不過,時間長了,孩子對於“數到三”就不放在心上了。

爲什麼不建議家長「數到三」?

“數到三”只是暫時有效果,相對於長期教育孩子來說,還有很大弊端的。

一、寶寶不能真正認識到問題所在

就好比上面我閨蜜的行爲,數到三寶寶就把飯喫下去,但這種行爲只是迫於媽媽給的壓力,他可能並不想喫。

二、寶寶沒有表達機會,親子溝通有障礙

家長總喜歡把自己認爲好的東西給孩子,卻沒有問過寶寶想不想要這個東西,家長不問孩子自己也不會表達,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命令一個做,根本沒有溝通的機會。

三、寶寶沒有選擇權

父母總認爲自己有掌控孩子的權利,所以對於“數到三”的指令能讓孩子服從。但長時間的命令對於孩子來說會讓他沒有主見,容易產生依賴。

這幾招比「數到三」更好用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聽話,不妨試試下面兩種方法,比“數到三”好用得多。

比如自家寶寶搶走別人家娃的玩具,眼看倆人就打了起來。媽媽先不要對寶寶說:數到三,把東西還給人家。

可以先肯定寶寶的情緒,反問他:這個小朋友不給你玩玩具,你很生氣對不對?

這個時候再給寶寶提供選擇:你看看你有什麼玩具可以跟小朋友交換,或者你等一等,等小朋友玩完你再玩?

這一招適合給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寶寶使用,充分被尊重的意見和被接受的情緒,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視。

這種方法可以適用於多做場景,比如打疫苗,喫飯問題……孩子磨磨蹭蹭的不肯動。寶寶磨蹭大多是情緒原因,在肯定寶寶的情緒後給出多個選擇,把不愉快的事情,變成愉快的選擇。

孩子是單獨的個體,他不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家長給予的尊重和理解,在寶寶表達情緒的時候先不要急着否定,讓寶寶能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寶寶在今後的成長中會走得比較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