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性格相投,優勢互補,這二味溫裏精英太排得上名了。

一個辛甘大熱,陽剛威猛,能讓十二經絡都感染上它火熱的工作激情,補心陽以通脈,宣通氣血,併除脾溼腎寒等。爲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另一個同樣辛甘大熱,入肝舒筋,入脾長肌肉。入心通九竅。入腎引身體之虛火歸源至腎,讓腎將其封藏起來,由此補火助陽,除積冷,通血脈,散寒止痛,治五勞七傷,陽衰與裏寒重症。

圖片

顯然,前者非附子莫屬,後者非肉桂莫屬。肉桂可減緩附子毒性。二者的組合如七月流火,氣血同調。
對陽虛證能溫助元陽,消除陰翳。
對內真寒外假熱症,能破陰回陽,引火歸原。
對亡陽證能強心回陽救逆。
對風寒溼痹之四肢關節疼痛證,能溫經散寒,祛風除溼止痛。


 
宋代官修醫書《聖濟總錄》補骨脂散,採用官桂附子入心肝脾腎,治肝臟風冷,手足拘急,及轉筋,一切筋寒之病。

補骨脂散組成:

補骨脂30克 莽草葉30克 官桂30克  炮附子30克 炮乾薑30克 幹蠍7.5克(微炒)

上藥六味,搗細爲散劑,每次服6克,用酒、水各75毫升,加蔥白6.6釐米,鹽少許,同煎取90毫升,空腹時熱服。如是急轉筋嚴重的,用熱酒調服。

2
 
金元名醫李東垣所著《蘭室祕藏》桂附湯,採用桂附辛溫助陽,陽和則陰氣消退,去寒止帶。主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陽氣虛極,大寒之證,帶久不止,下流白滑如涕,腥氣難聞,多悲不樂。

圖片

桂附湯組成:

黃柏1.5g(爲引)、知母1.5g,肉桂3g,附子9g。水煎服。飯後久一點再服。

3

明代大醫張景嶽,在金匱腎氣丸基礎上加減化裁出的方劑右歸丸,採用附子肉桂作君藥,溫補腎陽、填精補血,將專攻於補推上了一個新高度。

右歸丸組成:
熟地黃、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藥、山茱萸(酒炙)、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杜仲(鹽炒)(方有成藥)

適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等症。

4
 
清代名醫陳士鐸昇陽降濁湯,採用附子肉桂直入於至陰之中,引柴胡、荊芥升提其陽氣。

治因氣虛陽衰,不能通陰而致大腸閉結不通,飲食無礙,並無火症之見,亦無後重之機,有至一月不便者。

昇陽降濁湯組成:

人蔘15g 黃芪15g 白朮15g 當歸15g 柴胡10g 荊芥1.5g 麥冬15g 肉桂3g 附子0.3g

水煎服。一劑大通。

圖片

5

近現代名醫吳佩衡教授以使用大劑量附子聞名,他同時喜歡用肉桂伍附子,且將其組合定名爲“桂附湯”(附子二兩 ,肉桂三錢 ) 。用於治療心臟病怔忡、驚悸、失眠。

大醫張仲景所創之四逆湯一方,吳佩衡教授應用最爲廣泛,四逆湯是用於治陽虛陰寒證的主要方劑,有回陽救逆之功。原由附子、乾薑、乾草三味組成,吳佩衡教授常加一味肉桂,稱之爲大回陽飲。用於一切陽虛陰盛危急之證,有起死回生之功。被稱爲火種第一方。

大回陽飲組成:

附片60g、乾薑30g(二者先煎1小時)、肉桂12g 、炙甘草9g。水煎服。(劑量僅供參考)

本方亦可用於牙痛,胃痛,脅痛、腰痛,胸痹心痛,子宮肌瘤,陽痿早泄等多種病症的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