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養豬大王”劉永好瘋狂進擊地產,“千億黑馬”新希望路在何方?

(文/張志峯 編輯/馬媛媛)從去年開始,地產圈大佬大舉佈局“養豬大業”,“養豬究竟有多賺錢”成爲業內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談資。

其中,跨界養豬聲勢最旺的房企當屬萬科。2020年3月,萬科食品事業部成立,事業部首席合夥人由集團合夥人、高級副總裁譚華傑出任,初期主要佈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隨後不久,萬科豬場各類崗位出現在各大招聘平臺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此外,恒大、碧桂園、萬達等地產圈另外幾位大佬也已經早早佈局農牧業。但無論從規模還是名氣上,都遠遠無法與新希望媲美。

1951年9月出生於四川省新津縣的劉永好,1982年下海創業,從養豬與賣飼料起步,現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外界稱“養豬大王”。

如今的新希望早已不再侷限於養殖業,進軍其他產業如食品快消、地產文旅、醫療健康、金融投資等全行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在地產圈大佬紛紛佈局養豬產業的同時,“養豬大王”劉永好卻反其道而行之,進軍房地產的腳步明顯加快。

“翻倍式”激進擴張

日前,新希望地產發佈2020年財務報告。

數據顯示,企業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04.96億元,同比增長66.98%,近3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71.28%;實現淨利潤28.42億元,同比增長16.72%;2020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48.37億元,同比增長81.97%。

銷售數據方面,企業2020年全口徑銷售額達到1031億元,同比大增40.1%,在克而瑞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40位。

這一擴張速度稱得上去年最大“黑馬”。要知道,新希望地產儘管成立時間較早(1998年),但前20年間基本遵循其輔助業務的定位。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新希望地產銷售額僅15億左右,2013年增長到20億出頭,2014年接近50億,2015年70多億。

在2015年,同樣成立於1998年的碧桂園銷售額已經突破1400億元,即便成立於2000年後的後起之秀,入圍百強的門檻都已經超過100億元。

彼時的新希望地產開發房源雖少,但中規中矩,沒有特別出彩的標杆項目,也基本沒有不良歷史,稱得上“小而美”。

不過在此之後,劉永好的地產生意急劇膨脹。特別是2014年任命年僅32歲的得力干將、集團原辦公室主任張明貴接任地產事業部總裁,身爲外行的張明貴僅用了1年時間熟悉業務,“高週轉”擴張之路隨即便一發不可收拾。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企業合約銷售額145.60億,增長率超過100%;2017年171.12億,稍有放緩;2018年316.63億,接近翻倍;2019年735.9億,再次翻了一倍多。

2020年,受疫情黑天鵝影響,開發商們銷售增速普遍放緩,此時的新希望地產卻逆勢大增超過4成,順利晉級“千億俱樂部”。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規模之戰在土地市場表現得更爲明顯。根據機構統計數據,2017至2019年,新希望地產分別斥資187億、287.2億、407.9億購買土地,2019年拿地金額排在第28位,遠超其銷售規模排名。2020年拿地金額纔有所放緩,以250億位居第40,與銷售排名相當。

由於其“新一線、強二線”的城市佈局戰略,“高溢價”也成爲新希望地產一大標籤。如2017年 6月拿下昆明泛亞新區組團地塊、溢價率208%,2019年5月經過200輪叫價拿下大連一商住地、溢價率49%,同年8月又以溢價率60%拿下寧波一宗宅地。

2019年內,新希望地產不僅拿地的溢價率持續走高,單價也屢創新高,尤其在新進入一個城市時拿地更是不吝血本。2019年3月29日,新希望以53.2億的代價,在激戰120輪後奪得南京棲霞區一宗土地,首次進入南京,樓面價爲22628元/平方米,溢價率爲28.8%。而該地塊周邊的保利朗詩蔚藍銷許均價才3萬元/平方米。

2020年4月,新希望地產擊敗金地、保利等17家房企,以23.6億元的價格拿下佛山裏水洲村地塊,溢價率約48%,扣除配建面積後樓面價18252元/平方米,爲佛山歷史第二高價地。

只爲賣個好價錢?

通過快速擴張,新希望地產走出四川,在昆明、南寧、杭州、南京、廣州等15個重點一二線城市有了100多個項目。

不過,企業超高負債也由此而來。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末新希望地產總負債1113.9億元,同比增長23.58%,資產負債率高達77.48%;企業流動比率1.47,同比下降9.26%;速動比率0.63,同比下降4.55%。

同時,企業2020年末流動負債合計高達814.38億元,同比增長30.27%,是非流動負債的2.72倍。其中,短期借款5.8億元,同比大增184.8%;應付賬款65.66億元,同比增長51.32%。

這也導致快速擴張中的新希望地產陷入極度缺錢的尷尬境地之中。

日前,有知情人士向觀察者網透露,地產業務不同於畜牧業,非但無法享受農業政策補貼優惠,而且作爲資金密集型產業,使企業負債急劇攀升,不良資產率快速提高,特別是近幾年受到調控政策影響,高溢價激進拿地帶來的危機逐漸顯露。爲此,劉永好正打算將新希望地產打包出售,以緩解集團資金壓力。

“近幾年新希望地產不斷稀釋權益佔比,以達成千億目標,加上2020年‘榜單服務’支出大增等一系列操作,正是老闆想要將地產業務賣個好價錢的前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地產公司本身規模不大,即便H股上市估值也極低,A股上市更是沒戲,因此2020年新希望地產在克而瑞、中指、億翰等幾個榜單機構上花費上千萬,排名突飛猛進,以此來提高估值。

年報顯示,新希望地產依託股東新希望集團強大的實力背景,在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高質量的穩健增長讓新希望地產榮獲“2020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成長速度TOP10“,成功躋身”2020中國房企綜合實力 TOP 40“,並榮獲“2020 年中國房企品牌價值 TOP30”。

觀察者網查閱發現,企業除全口徑銷售金額恰好達到第40名之外,其他指標距離40強仍有不小差距。

以克而瑞數據爲例,新希望地產2020年操盤金額僅548.4億元,排在57位;操盤面積272.3萬平方米,排在66位;權益銷售金額537.7億元,排名55位。

同時,財報信息顯示,“由於公司本期新增合聯營企業所致”,2020 年末長期股權投資從上年45.9億元暴增232.96%至153億元。

也就是說,按照克而瑞公佈數據,企業權益佔比才50%,“千億”注水一半;企業所有參股項目中,操盤比例也只有一半,表明企業運營、管理實力同樣存在不足。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房企不惜犧牲部分利潤來大量稀釋權益佔比,以此提高排名,除了想要提高“身價”之外,也有可能是真的缺錢,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機構認可,以此得到更多更低息貸款資格,繼續維持“高週轉”開發模式地正常運作。

同時,2021年1月,規模與地產嚴重不匹配的新希望服務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緊急上市籌資。令人玩味的是,根據招股書顯示,新希望服務目前在管項目僅55個,其中只有2個項目來自獨立第三方。

維權潮四起

急速擴張之下,恰逢限價政策強調控,權益佔比及利潤率急劇下滑,也使企業不得不動一點“小心思”。

在這方面,儘管新希望地產起步較晚,但應對“經驗”比傳統房企有過之而無不及,導致企業近幾年各地維權案例層出不窮。

如南京錦麟融譽府項目被曝在突破限價的基礎上,精裝標準大幅下降;溫州白麓城項目被曝鼓包、構造柱移位等多個質量問題,溫州十一峯樓盤精裝房使用工程油漆等。

再如嘉興鷺棲湖項目,有媒體報道稱開發商捆綁高價搭售車位,其中畸形、迷你車位佔比近半,且與標準車位同樣售價高達30萬元,還有不少車位佔用消防、人防通道,以至於業主調侃稱“能劃線的地方都劃了,就差牆壁和天花板實在沒法停車了”。

甚至在部分城市政府主導的網絡問政平臺上,新希望地產被市民投訴虛假廣告、“欺詐銷售”等問題一度刷屏。

有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分析稱,劉永好擴張地產業務的時機選得並不好。2018年開始,史上最嚴調控週期開始,一方面高溢價地塊頻出,另一方面限價政策導致“麪包”賣不上價,開發商們躺着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提升運營管理能力和產品品質,而是鑽空子、怎麼賺黑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品牌信譽危機之外,企業在去年末距離千億一步之遙的關鍵時刻,還遭遇了一場人事“地震”。

2020年12月,公告顯示,新希望地產副總裁韓繼濤、副總裁王維勇、首席戰略投資官楊守海因個人原因,請求辭去所擔任公司高管職務,辭職後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從職位來看,三位成員都稱得上是新希望地產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中韓繼濤更是新希望集團的老將,也是公司旗下核心業務負責人。

並且三位核心成員在距離千億目標只差臨門一腳之時共同出走,事情本身就透露着不同尋常的意味。

如果再將時間線向前延伸三個月,2020年9月初,一手將新希望地產業務做大的總裁張明貴接替鄧成,擔任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的新一任總裁。所以,這次三位高管突然同時辭職的重大人事調整,外界紛紛猜測,是張明貴上任後重整架構的動作。

無論如何,新希望地產的千億目標總算“如願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無論是將之“賣一個好價錢”,還是打算繼續融資“高週轉”擴張,提升自身運營管理能力與房屋質量都是必經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