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已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正式開始。

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曠惠桃教授介紹:立夏之後,天氣漸熱,植物繁盛,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養生保健應順應季節變化而爲之。

早晚須禦寒 睡好子午覺

立夏後天氣逐漸炎熱,溫度逐步升高,但早晚仍比較寒涼,晝夜溫差較大,加之立夏時節雨水明顯增多,寒涼之氣與陰雨溼氣交織,極易導致疾病流行。

民間有“捂三凍九”之說,此時農曆仍在三月,故早晚要適當增添衣物,選擇具有吸溼性較強的面料(如全棉)、寬鬆的服裝,並注意勤洗澡,勤換衣,經常洗曬被褥;儘量避免感受寒溼,以防誘發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或風溼病等。

從春到夏,晝長夜短,氣溫升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立夏後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保持充足的睡眠,儘量早睡早起,晚上10點左右開始休息,並儘量保持午間小睡約半小時,睡好“子午覺”。

因爲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有利於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沛的體力,確保下午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學習。

立夏重養心 靜養忌動怒

中醫認爲,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季心陽最爲旺盛。

入夏後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且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爲低下。

臨牀常見中老年人動怒生氣誘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猝死等。故在春夏之交要順應節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養心護心。注意保持心態平和,心情愉悅,切忌大怒。

建議立夏時“靜養”。在工作之餘,不妨宅在家靜靜休息,不要過度勞累,可多做深呼吸,即腹式呼吸。

取端坐、站立或右側位臥式時,用鼻子吸氣的同時使腹部隆起,用口呼氣的同時將腹部收起,注意呼吸深長無聲,每次5分鐘~10分鐘。

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安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養草等,精神有所寄託,既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又有利於清靜養神。

運動宜適度 切忌汗淋漓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運動鍛鍊宜適度,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喜好選擇散步、爬山、打球、跑步、做操、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等,最好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體質較好者,可增加一些負荷量,如延長跑步的距離和時間等。

夏季人體容易出汗,雖然適當的出汗有利於人體散熱,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出汗過多而損傷心陽。

如出汗較多,要及時補充水分,但不可一次性大量喝水,避免造成水中毒。應在平時就多注意補水,大量出汗時可適當補充一些淡鹽水。

飲食宜清淡 常常品“三鮮”

立夏時節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爲主,多喫蔬果、粗糧。

平時可多喫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喫動物內臟、肥肉及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

立夏後可適當多進稀食。

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可選擇加入荷葉、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立夏藥膳三款

1、綠豆粳米粥

原料:綠豆20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綠豆、粳米淘洗乾淨,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煮粥,直至豆熟米爛;最後將冰糖兌入粥內,攪拌均勻即成。

功用:清暑生津,益氣養胃。

2、山藥奶肉羹

原料:羊肉500克,生薑25克,生山藥片100克,牛奶500毫升,蔥25克。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塊後與山藥、生薑以小火清燉3小時左右,取羊肉及湯一碗,再加牛奶500毫升、鹽少許,煮沸後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

3、黃芪銀花粥

原料:生黃芪50克,金銀花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生黃芪、金銀花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中,與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入1000毫升水,煮爛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清暑熱,解溼毒,補中氣。

(編輯ZS。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曠惠桃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