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板塊成弱市下的“中流砥柱”,順週期下有四大增長點

紛亂的盤面下,銀行板塊似乎成了市場的“定海神針”,在順週期下,銀行板塊的看點都有什麼?21世紀資本研究院此篇分析。21硬核投研,領先一步爲你捕捉市場機會。

五一長假結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仍然沒有回過神來,兩市保持節前的弱勢,受到創業板的拖累,深成指跌1.58%,基本抹平節前漲幅。這其中,權重股的弱勢下跌是主因。

週四的主力資金流向榜單可見一斑,京東方A、貴州茅臺、比亞迪、華東醫藥、中國平安、復星醫藥均遭到超10億主力資金的拋售,併發生較大跌幅,華東醫藥尾盤被砸至跌停。

但另一方面,主力資金淨流入榜首的是招商銀行,這與此前券商集體看多銀行板塊的步調一致。

那麼本期內容就與大家一起再梳理一下,銀行板塊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01 銀行業重回正軌

在2020年,中國銀行業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考驗,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績。隨着供需兩端持續回暖,經濟復甦態勢延續,銀行業的經營業績也在2020年第四季度出現明顯回升。同時,從微觀層面看,貸款投放力度加大、息差邊際改善、非息收入拉動以及經濟向好預期下的撥備計提減少均有利於銀行利潤的穩步回升。

從一季度基金持倉情況看,銀行板塊持倉較2020年末明顯回升。從全年視角看,銀行板塊將維持穩健經營格局,配置價值仍將延續。

在資金供需面上,從銀行間市場隔夜利率看,3月以來Shibor保持穩定。

資產質量方面,2021年一季度上市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43%,較去年年底下降0.05個百分點,各類銀行資產質量均呈現向好趨勢,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農商行2年一季度不良率分別較20年年末下降0.04pct、0.05pct、0.05pct和0.01pct。

此外,近1個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穩中有降,表現出市場對經濟復甦的信心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銀行業隨着國內經濟復甦走出了一條“V型”復甦曲線。而利率方面,由於美元持續疲軟,人民幣的持續走強,中國開始吸引更多資本流入。又因爲外部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加快構建銀行新發展格局顯得尤爲重要。其中,數字化普惠金融建設、逆週期調節市場等舉措充分發揮了銀行防範金融風險的作用,銀行業重新走上正軌。

但未來的銀行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致力於投資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與銀行是相輔相成的,實業興,金融才能興,中國銀行業還需立足於更長遠的發展。

02 銀行業四大增長點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收入主要分爲三部分:淨利息收入,手續費和佣金,以及其它收入。其中淨利息收入爲主要收入來源,四大行淨利息收入佔到總收入的70%-80%之間,近年淨息差NIM在2%以上,而股份制銀行普遍在2%以下,盈利能力較國有大行要弱。

結合去年數據分析,銀行業通過金融科技在不斷降低運營成本。疫情加速了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銀行機構借力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敏捷反應,精準發力,在提升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的同時,全面整合線上線下優質資源,極大地降低了銀行的人工成本、渠道成本和運營成本。預計2021年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將回升至4%至5%左右。

透過2020年數據橫縱向比較,我們發現了銀行業2021年業務很可能存在的增長點:

1. 信貸投放引領資產規模增長

2020年,上市銀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支持“六穩”和“六保”等方面持續發揮關鍵作用。重點舉措包括:重點支持促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城鎮化建設改造、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等金融支持等。

以上舉措使上市銀行資產規模以信貸投放引領增長。截至2020年末,38家上市銀行的總資產達200.6萬億元,同比增加10.09%。伴隨央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現金及存放央行佔總資產比例逐年降低。同時隨着對去通道化、去影子銀行的監管要求的持續深化,上市銀行進一步壓縮非標投資,金融投資佔比也持續降低。

2.經濟復甦背景下公司貸款增加

2020年末,上市銀行貸款餘額112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加12萬億元,增幅12.19%。貸款結構維持穩定,個人貸款佔比41%,公司貸款佔比55%,其餘爲貼現票據。個人貸款未延續近年零售轉型大潮下的高增長,2018年至2020年增速呈現放緩的趨勢,分別爲16.92%、14.66%和13.27%;公司貸款增速不斷加快,2018年至2020年分別爲5.30%、8.24%和11.97%。

3.大型銀行普惠型貸款投放和讓利

2020年,上市銀行業務貫徹國家普惠金融的發展戰略規劃,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監管出臺多項政策要求對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全年增速要高於40%。截止2020年末,大型商業銀行普惠貸款餘額達到4.38萬億元,增速48%,高於股份制銀行29%的整體增速。從讓利水平來看,披露了新發放普惠貸款利率的五家大型商業銀行,2020年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水平下降45個基點以上,最多達64個基點,讓利幅度明顯。

4.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未來可期

近年銀行業大力開展綠色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綠色產業。圍繞“十四五”規劃和碳達峯、碳中和的“30·60”目標,各大銀行深入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風險,致力打造環境友好型銀行。截至2020年末,中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超過11萬億元,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環保項目的貸款餘額及增幅規模位居前列。

03 大型銀行評級結果最好

一季度銀行業淨利潤增速1.5%,實現正增長。總體來看,一季度盈利增速環比回升。按照當前環比提升3-4個百分點左右推演,大型銀行盈利增速可能在5%附近。同時股份制銀行整體盈利增速向好,但預計將呈現分化態勢。而2020年營收同比增速大於5%、撥備覆蓋率較厚(大於200%)的招行、平安、興業等,盈利增速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

政策方面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一方面,從報告釋放的信號來看,2021年,存款利率監管優化將從持續整治高息存款、互聯網存款監管升級、加強對異地存款的管理三個方面發力。另一方面,報告明確指示降低實際貸款利率而不是名義貸款利率,意味着2021年降低融資成本的方式將主要通過降低手續費和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減少企業的綜合成本。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大支持普惠金融力度,經營情況不穩定的普惠小微企業信貸成本依然會維持在較低水平,利好經濟發展。

再來看看近期金融機構評級的結果。

總體上高風險機構數量減少,地區風險差異較大。評級結果總體穩定,大部分機構評級結果在安全邊界內(1-7級),“紅區”(8-D級)高風險機構數量顯著下降。從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最好,農合機構風險較高。大型銀行評級結果爲1級的1家,2級的11家,3級的8家,4級的3家,7級的1家,24家大型銀行資產佔比71%。中小銀行中,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分別有95%、74%的機構分佈於1-5級,且無高風險機構;城市商業銀行的評級結果次之,有72%的機構分佈於1-5級,但也有12%的機構爲高風險機構(資產佔全部城商行的4%);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信社)和村鎮銀行風險最高,高風險機構數量分別爲285家和127家,資產分別佔本類型機構的8%、10%。從地區分佈來看,各地區風險狀況差異較大。此外,地區風險狀況差異大:從評級結果看,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地無高風險機構或數量較少,部分東北、西北及中部省份高風險機構數量較多。

04 各銀行業績分化

平安、招行、寧波率先發布一季報,業績表現亮眼。平安、招行、寧波三家銀行一季報營收及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爲10.2%/18.5%、21.8%/18.3%、10.6%/15.2%,盈利同比增速表現良好。

此外,三家銀行資產端擴張及息差韌性支撐淨利息收入同比正增長。一季度平安、招行、寧波三家淨利息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爲8.5%/8.2%/32.1%。除信貸投放驅動規模擴張外,淨息差情況也備受關注,招行、寧波息差環比上年末逆勢提升11BP、33BP,平安銀行環比僅微降1BP,主要受益於資產負債結構優化及有效的負債成本管控。非利息淨收入也同比正增長,且財管管理相關手續費收入均實現了較強勢的同比增速,寧波銀行財富管理相關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65.0%,平安銀行財富管理、信用卡、對公結算及理財等業務對手續費形成較強正貢獻。

但是,個股業績分化較大,Q1共有7家A股上市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超過15%,除了上述三家外,還有江蘇、成都、杭州、青島銀行;而大行及小部分中小行盈利增速偏低。

比如浦發銀行2021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淨收入 495 億元,同比下降 10.6%,增速較去年年報降低 13.6 個百分點;一季度撥備前利潤同比下降 15.0%,增速較去年年報降低 16.2 個百分點。

不過因基數及息差變化等因素,Q1或爲今年銀行板塊的盈利增速低點,後續有望上升。

05 資金與估值

北上資金延續流入,近3日銀行板塊淨流入12.54億,排行第二。個股方面,近5日主力資金淨流入較多的有招商銀行(6.18億)、平安銀行(5.25億)、寧波銀行(2.64億)。

在估值方面,截至4月30日,銀行板塊(中信)估值約爲0.72xPB,近十年以來分位數爲4.11%,仍然處於歷史低位。銀行業作爲順週期行業,隨着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經營壓力將得到一定的緩解,從而推動銀行股估值修復。

【出品:南財智庫·21世紀資本研究院】

【資料參考:光大證券銀行業週報;華福證券銀行行業週報;普華永道2020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中信建投銀行業週報254期;中信證券銀行業投資;中銀證券銀行業週報等】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作者:馮展鵬,實習生嚴紀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