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的精神家園,不是少數人發泄個人私憤、謀求不義之財的垃圾場。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針對管網治網中面臨的新挑戰、新問題,針對一些影響面較大、危害性較強、羣衆深惡痛絕的網絡亂象,有關部門要高度警惕依法履職,確保整治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發佈會,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介紹,要出“重拳”治理網絡亂象滋生蔓延,針對突出問題,打好攻堅戰、持久戰,要在全網開展“大掃除”,爲建立管網治網長效機制積累經驗。通過專項行動,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一些問題,進一步提高羣衆在網上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欣欣向榮,互聯網應用百花齊放,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同時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強大支撐。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佔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達70.4%,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網絡帶給人們更便捷的生活,與此同時,管網治網工作也面臨着許多新挑戰、新問題。

近日引起廣泛關注的綜藝節目“打榜倒牛奶”事件,是“飯圈”曝出的新亂象,也是管網治網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飯圈”是一個網絡用語,是粉絲圈子的簡稱,“飯圈”多是明星經紀公司依託網絡而培養組織起來的追隨者羣體。“打榜倒牛奶”只是青少年無底線追星亂象之一,“飯圈”衍生的問題還包括因追星造成羣體撕裂、網上謾罵互撕、人肉搜索、造謠攻擊、過度消費甚至大額消費,等等。各種“飯圈”亂象讓網絡空間充斥着金錢和戾氣。“飯圈”亂象也是綜合亂象,涉及平臺縱容及商家不良行爲等其他社會問題。

“飯圈”亂象是當前網絡上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但也只是涉及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問題的冰山一角。目前各類服務端APP都上線了“青少年模式”,雖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依然有不少漏洞和薄弱環節,同時一些社交平臺也存在着色情低俗、血腥暴力、封建迷信等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妨礙青少年上網學習的不良內容。隨着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快速崛起,還帶來了未成年人打賞主播、沉迷網絡等問題,引起廣大家長普遍擔憂。

事實上,不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網絡環境,對廣大人民羣衆而言,也普遍期待開展一場網絡空間“大掃除”。與現實社會一樣,網絡空間並非“淨土”:淫穢色情、賭博詐騙信息屢禁不絕;一些自媒體賬號爲獲取流量,製造虛假謠言、惡意營銷炒作,還有網絡水軍、流量造假、黑公關等頑瘴痼疾反覆興風作浪;彈窗推送新聞信息熱衷“標題黨”文章,不時刻意歪曲解讀重大政策製造雜音噪音,經常傳播低俗、八卦和驚悚信息。同時,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打着所謂“反思”“解密”的旗號在互聯網上散佈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羣衆對此反映強烈。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的精神家園,不是少數人發泄個人私憤、謀求不義之財的垃圾場。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管網治網中面臨的新挑戰、新問題,針對一些影響面較大、危害性較強、羣衆深惡痛絕的網絡亂象,有關部門要高度警惕依法履職,確保整治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不放空炮不走過場,久久爲功長期堅持。

必須以鐵的決心、鐵的作風從嚴整治網絡亂象,以鐵的手腕來一場網絡空間“大掃除”。要對“飯圈”的非理性、無底線等問題進行常態化治理,讓其在法律法規及社會主流價值體系之下規範發展,“清朗”系列行動要爲青少年健康成長護航。同時,要回應羣衆關切,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紮紮實實地解決羣衆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努力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營造有利於億萬民衆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