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批27張支付牌照續展結果:支付寶、財付通等24家通過,銀聯繫牌照整合中止3家

記者:遊淼

首批27張支付牌照第二次續展結果終於出爐,24家支付機構順利通過。

5月13日,央行官網公佈對27家非銀行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決定。根據央行公告,2021年5月2日,27家支付機構所持《支付業務許可證》到期。此前,這27家支付機構均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續展申請。作爲一項常規行政許可工作,中國人民銀行依法依規審查了有關續展申請,並作出續展決定。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除銀聯旗下三家公司因整合原因向央行中止續展外,其餘24張支付牌照均成功續展。續展完成後,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通聯支付、快錢、匯付等在內的首批獲牌支付機構的牌照有效期再延5年,至2026年5月。

前述三家未能續展的機構分別爲: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據央行披露,這三家擬與其控股股東銀聯商務開展整合工作,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交了中止續展審查申請,在中止審查期間繼續開展業務。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向記者表示,各家續牌結果正常出爐,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和意外。本着同一家支付機構只允許一張牌照持有的原則,此前傳聞銀聯商務系牌照整合也在預期之內落地。

“可以看到,即使此前頻繁受罰的支付機構也沒有被吊銷牌照,說明監管方面還是本着能夠持續開展業務的原則,罰完即止。”王蓬博稱。

不過,在金融科技研究人士蘇筱芮看來,近年來,央行不斷完善支付行業的監管工作並加大對“累犯型”機構的懲治力度,當“累犯型”機構積累到一個臨界點,未來不排除出現不予續展的情況。

“合規工作不到位、多次收到過罰單的機構更容易面臨續展的不確定性。”蘇筱芮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牌照續展的業務範圍依舊覆蓋了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多個類型,監管最新提出的兩大分類標準尚未落地。

對此,王蓬博表示,可能因爲時間關係的制約,牌照依然按照此前分類原則,並沒有依照已經徵求意見的二號令,按照賬戶和收單更換分類標準。以後推行時是否重新依法更換值得期待。

2021年1月20日,央行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並正式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遵循公平競爭、實質重於形式、普惠金融的核心監管原則,按照業務實質確定支付業務新的分類方式。即按照資金和信息兩個維度,根據是否開立賬戶(提供預付價值)、是否具備存款類機構特徵,將支付業務重新劃分爲儲值賬戶運營業務和支付交易處理業務兩類,以適應技術和業務創新需要,能有效防止監管套利和監管空白。

近年來,監管部門通過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加大了市場退出力度。據第三方統計,此次續牌完成後,將有42張支付牌照被註銷,支付牌照剩餘數量爲229張。

在蘇筱芮看來,當前支付監管環境仍然面臨高壓態勢。近年來,監管對非法活動如電信詐騙、跨境賭博、套路貸等打擊措施持續升級,並明確思路從支付結算端入手加強清理整頓。

支付機構不僅要建立健全自身的風險防控機制,也需要與時俱進對非法支付領域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開展研判,此外,“雙罰制”的升級也促使支付從業者保持警醒,只有做好合規才能使機構發展行穩致遠。

附:央行披露27家支付機構續展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