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衛星批產時代來臨!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首顆衛星下線

微信公衆號“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消息,5月13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以下簡稱武漢衛星產業園)主題活動拉開帷幕。活動以“築夢中國星谷,揚帆航天時代”爲主題,邀請了150餘位國家部委和相關部門、地方政府、有關央企、高校、公司的領導和專家共同見證武漢衛星產業園開園以及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首顆衛星下線這一里程碑時刻

本次活動是在湖北省人民政府、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武漢市人民政府、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主辦,新洲區人民政府、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爲期半天的活動設置了首星下線儀式、產線參觀、主題論壇等環節,並設現場展覽,集中展示了衛星設計、研發、製造等最新研究成果及解決方案。

國內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

迎來第一顆衛星下線

活動伊始,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忠林,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劉石泉,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樂成,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龔波,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湖北省政府祕書長蔚盛斌,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祕書侯秀峯共同見證了由航天科工自主研發的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第一顆衛星下線。

據悉,該條衛星智能生產線於2019年啓動建設,目前已具備正式投產運行條件,產線具有“柔性智能化、數字孿生、雲製造”等典型特徵,通過採用智能製造先進技術,可實現生產過程中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製造全過程數據採集與控制等功能, 滿足小衛星總裝集成測試的需求。

本次下線衛星是面向批產設計的典型衛星, 主要由結構與機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等7大系統組成,通過零部件出庫、部裝、總裝等多道工序,圓滿完成該典型衛星在衛星智能生產線上的總裝集成測試,順利實現衛星成品下線,有效驗證了該衛星智能生產線的可行性,標誌着衛星批產時代的來臨,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悉,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後,小衛星的生產效率將提高40%以上,單星場地面積需求將減少70%以上,單星生產週期將縮短80%以上,人員生產效率將提升10倍以上。

重磅發聲

引領航天產業發展

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忠林,航天科工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劉石泉,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二院黨委書記馬傑分別致辭。

王忠林代表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對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王忠林表示對於航天科工集團一直將湖北作爲戰略佈局重點倍受感動。“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王忠林與在座嘉賓分享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航天事業重要論述講話的三點感受。

一是發展航空航天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經之路,航空航天是國家實力的重要象徵,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更是湖北譜寫新篇的濃墨重筆,抓住航空航天發展的重大機遇就能迎來未來發展的制勝先機;二是湖北具備打造航空航天產業新高地的顯著優勢,創新資源富集、產業實力雄厚、區位交通優越,是中國最具發展優勢和潛力的省份之一,在鄂發展大有空間、大有前途、大有可爲;三是湖北將提供一流營商環境、一流產業生態、一流金融支持,爲企業發展添薪助力,共同譜寫航空航天發展新篇章。

劉石泉代表航天科工集團作講話。劉石泉指出,航天科工集團始終秉承“科技強軍、航天報國”企業使命,立足“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戰略定位,圍繞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加強航天領域前沿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究,持續推動商業航天創新發展,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征途上,發揮着中央企業的主力軍和頂樑柱作用。

劉石泉介紹,航天科工自覺融入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協同打造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大力發展以衛星產業園爲代表的一批航天高科技產業項目,推動構建資源集約、開放共享的航天產業生態,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效,歷時兩年建成的武漢衛星產業園一期工程即將正式投產運營,爲後續批量化衛星製造和大型星座構建,逐夢中國“星谷”提供有力支撐。

面向“十四五”開局,劉石泉強調,航天科工將繼續堅定信心、砥礪前行,秉持開放態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供衛星設計、製造、發射、測運控、應用等體系化服務,構建開放共享的新型衛星產業生態體系,推動航天全產業鏈的聚集協同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爲,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程用文在致辭中指出,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第一顆衛星下線,是我國商業航天發展的又一個突破。

點亮中國“星谷”,服務航天強國。程用文指出,自2016年8月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落戶武漢以來,武漢堅持大視野規劃、大手筆投資、大氣勢招商、大會戰建設,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整體定位,力爭將中國“星谷”打造成一流現代智慧園區、一流產城融合示範區、一流央地合作典範。

馬傑在致辭中指出,二院建院以來,始終堅持“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神聖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爲主線,着力打造新發展格局。

馬傑強調,建設武漢衛星產業園,是在湖北省着力打造航天產業第三極的統籌部署下,二院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動力源的重要舉措,是落實航天科工集團“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戰略部署、推動二院航天產業、雷達與電子信息產業、網絡信息產業三大業務板塊高質量協同發展的必然選擇。後續,二院將依託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構建新型空間產業生態體系,服務國家航天強國戰略。

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龔健雅作了題爲《天基遙感實時智能監視系統及關鍵技術》的報告。武漢市新洲區區委書記趙利洪、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東明分別圍繞航天產業基地建設情況、衛星智能製造技術發展等進行了主題報告。

簽約入駐

共建衛星產業生態

隨着武漢衛星產業園逐步投入使用,航天科工集團將逐步構建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快響應”的產業生態,全力打造國內最具研產實力和行業資源吸引力的以“聚合、開放、共享、創新、普惠”爲特徵的“三公里生態圈”,推動航天產業、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武漢衛星產業園品牌效應、集聚效應初步顯現。來自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北京吾天科技有限公司等集團內外多家單位首批簽約入駐武漢衛星產業園。李伯虎院士工作站、武漢市科普教育基地也獲得批覆掛牌。

後續,航天科工集團將依託武漢衛星產業園, 以衛星智能生產線爲核心,不斷吸引衛星產業配套上下游企業產業生態聚集,構建基於數字孿生、柔性智能、雲製造的新型研製生產模式,打造新型空間產業生態體系。

衛星產業園的成長相冊

2019年4月24日

2020年1月8日

2020年3月25日

2020年5月8日

2020年9月11日

2020年11月23日

2021年2月18日

...

逐夢星辰大海,探索還在繼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