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買個比亞迪還分三六九等呢?!”這是一位成都準比亞迪車主寫給王傳福信中的一句話。日前,這位車主寫信向王傳福痛陳,自己訂車(宋DM-i)三月餘,仍未收到提車通知,其所在的成都地區5家網點首批交車數量不足20臺,而鄰市重慶僅一家門店陳設展車就有15臺,隨之質疑比亞迪是否是地域歧視。

此事在比亞迪DM-i車型準車主圈內引起譁然。5月17日,比亞迪官微發文,稱目前DM-i系列車型確實存在產能不足導致交付週期過長的問題,對於上述車主提及的“區域戰役市場”也是供認不諱。究竟是真的訂單過量,還是飢餓營銷,不妨跟說哥一起來了解下!

一、一紙公告,承認區域營銷戰略

關於這一紙公告,有網友對其的評價是“凡爾賽式道歉”,名義上是對車型交付延期做出道歉,實際上是變相宣傳自己訂單量爆炸。公告文一經發出後,就已經有不少媒體從訂單多的角度狠吹了一波比亞迪的DM-i混動系統,甚至已經有人從內部獲得消息,稱目前DM-i車型訂單已經積壓了數十萬訂單。

但仔細品讀這篇申明後,說哥只看到了避重就輕。整篇文章分爲四段,第一部分先打了個廣告,感謝大家對自家產品的關注,重點強調了自己

秦(參數|圖片)PLUS DM-i百公里3.8L的油耗,這裏還使用革命性這樣的詞語進行修飾。第二部分,則是用訂單量大來解釋交付週期過長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稱目前新增訂單需要等待3.5個月才能提車。而在公告文的評論中,有網友稱自己從上市開始訂車,直到現在仍然音訊全無,他還戲稱,官方的3.5個月應該是3-5個月。

而備受關注的“分地域交車戰略”,官方也承認了,在公告第三部分中,比亞迪將其解釋爲是通過部分市場進行營銷嘗試,以便爲全國用戶提供服務體驗。第四段則回應了原成都車主提出的訂單查詢以及線上跟蹤系統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交付問題進行了道歉,但比亞迪方仍然沒有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關於區域交付,關於線上訂單跟蹤系統,滿眼看過去只有一個“等”字。而就連線上訂單跟蹤系統也是那位成都車主在信中提出的建議。其中,作爲學習對象的

坦克300(參數|圖片),當初面對產能不足的問題,是直接宣佈停止接單了的。

二、何爲“崑崙戰役”?&爲什麼會有“崑崙戰役”?

之所以說哥認爲比亞迪公告“避重就輕”,是因爲官方選擇性淡化了大多數車主們更關注的“區域營銷戰略”,而將主要矛盾幾種在產能與需求的不對等關係上。實際上,從文章開篇的那封信中,可以看出,這位車主對於DM-i混動系統的實力以及產能較低的情況表示了理解,陳述的主要痛點在於廠商對於各個區域的不平等對待,以及訂單信息的不透明。

這個所謂的區域營銷計劃,官方的命名是“DM-i崑崙戰役”,大致意思是,在DM-i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優先保證重慶、天津、湖南、江蘇、廣西等三省兩市的訂單。至於對插混車型更偏愛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爲何無一上榜,說哥猜測,可能是因爲比亞迪認爲自己在北上廣深的接受度不如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公司。

而選擇重慶、天津、湖南、江蘇、廣西五個地區作爲試點,是因爲這些地區不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程度高,對於比亞迪的認同度也比較高,選擇五個地區作爲重點對象,可以作爲未來銷量第一的標杆城市來宣傳。

知乎上就有網友爆料,戰役行動從五月初開始,時長兩個月,主攻銷量,重慶某店要求宋DM-i車型兩個月600臺訂單。總結來說,崑崙戰役的目的就是爲了儘可能搶佔五大城市的市場份額,但現在看來,這個營銷目標,很有可能會是以犧牲其他城市車主的耐心和信任爲代價。

三、“DM-i” 真有這麼火?

以前只聽說比亞迪的售後不做人,現在看來,營銷部門的問題也不少。對於如今官方宣稱的,因訂單過多才導致產能不足的原因,說哥其實也是持保留態度的。去年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上市時,官方也說是供不應求,導致訂車需要40-50天的交付週期。

但在終端銷量的表現來看,遠遠還沒到爆單的地步,與同價位的競品

Model 3(參數|圖片)相比,漢EV的銷量優勢也並不大。不可否認,漢EV的刀片電池確實有效地降低了純電車的電池安全隱患,但將產能不足的問題直接與訂單過多劃等號,也屬實有些誇張了。與其這樣,說哥更傾向於刀片電池產能不足的說法。

現在的DM-i車型也是一樣,不能否認比亞迪這臺插混系統的能力,畢竟在節能方面,DM-i混動的熱效率已經達到了43%。實際例子是,DM-i超級混動系統可以讓你在不充電的狀態下,買到百公里最低油耗3.8L的 秦PLUS DM-i,或者是最低油耗4.4L的

宋PLUS DM-i(參數|圖片),又或者是搭載了1.5T發動機,油耗又低至5.3L的唐DM-i。

這對於城市通勤用戶來說,誘惑力是不容小覷的。但你說這樣一個插混車型,因爲訂單量過大而影響產能,現實嗎?要知道,就算是本田

CR-V(參數|圖片)的插混車型平均月銷量也不過5000臺。但是,DM-i系列產品與比亞迪漢一樣,有一個同樣的特點,他們都需要刀片電池。

寫在最後的話:

技術或許是好技術,但此次的品牌操作無疑會影響潛在消費者的好感。比亞迪的售後和營銷手段素來是被大衆口誅筆伐的對象,如今這樣一來,想必又要傷害不少準車主的心了。那麼,對於遲遲無法交付的產能問題,如果你是準車主,你可以接受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