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第十六屆中國易學大會暨中國易學發展論壇在山東泰山如期舉行。論壇由華夏大易(北京)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華周易協會、文化部華夏文化促進會等共同舉辦。

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易學的現狀和發展。因疫情特殊時期,出於安全考慮,大會未邀請往屆經常參會的來自美國、韓國、比利時、委內瑞拉、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的易學團體及專家學者。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易經大會組委會主席楊澤卯先生對海內外學者對論壇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周易》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學術體系,博大精深,辯證唯物,體系完善。它可以爲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辨方式和具體方法,引導我們在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健康發展,創造出屹立於世界文化之巔的中國傳統文化。

楊澤卯希望廣大易經學者本着“創新、求實、科學、求實、和諧、和平、進步”的精神,繼續學習和總結優秀的學術成果,更好地爲社會服務,爲祖國服務。

會議上,30多位代表老師在會上發表了講話。他們在《周易》研究之中展示了祖傳或創新的成果,鼓舞了社會各界人士。其中出生在易學世家的張寶剛先生認爲《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在幾千年以來,一直被譽爲“經學之首”、“大道之源”。張寶剛老師在易學研究報告中指出必須正確認識易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特別是與現代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相適應,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人民生活。自1975年2月出生在河北衡水的奇門遁甲講師張寶剛從小對易學有濃厚興趣通覽古今易學叢書,而且張寶剛在易學研究生涯中一直深入民間,並且在研究報告中提出自己深入民間後特有的易學理念“用貼近生活的話語幫廣大易學愛好者普及易學知識”。

作爲中華周易協會常務理事的孫志華老師也受邀出席,孫志華老師,1969年出生於杭州富陽,做人低調,善於求索,又含而不露。關於本次大會孫志華老師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易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對它的研究歷史悠久,成果頗豐,對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有積極的影響,但隨着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過去的一些研究成果未必滿足現在人的需求,易學研究也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本次大會重點研究和探討易學與自然科學、易學與中醫藥學、易學與自然災害防控研究、易學與綜合設計、易學與建築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旨在向世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本屆大會對於未來易學的發展與傳承有着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此次大會,世界各地更多的易學愛好者找到了前進學習的方向,把易學文化傳播到世界更多更遠的地方,這也是每個易學愛好者應盡的使命與責任的擔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