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城市運營管理中心

執行:李春劉廣超杜文育李思遠曹傑高志強張波張亞林於揚李紅汛陳海峯李曼吉小平實習生李森郭磊劉碩通訊員王文靜張路路張蓉輝楊焱王銀行肖應輝文圖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據瞭解,目前河南省擁有各類博物館300多家,數量名列全國前茅。這些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博物館散佈城市的大街小巷,除了一批耳熟能詳的“國字號”令人津津樂道,那些饒有興味、好看好玩的博物館,同樣值得駐足流連。

本報記者帶你走進河南各地博物館,通過輕鬆愉悅的體驗探訪,爲你呈現“最‘花哨’”的、“最有學問”的、“最具‘鄉愁’”的等最有特色、最有味的博物館風貌,帶你去看看咱“不一樣的博物館”。

動容>>

最“令人動容”的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56座豐碑,銘記16.5萬淅川移民名字

在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魚關村,有一個鮮爲人知的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丹江南岸盛灣鎮魚關移民村原址,小小的博物館建築面積只有520平方米,但她卻是丹江南水北調移民歷史的見證和縮影。5月18日,記者驅車百餘公里來到淅川縣盛灣鎮,坐上擺渡船跨越丹江支流,沿着窄小的鄉間小路來到魚關鎮,來到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據悉,該博物館中珍藏了丹江移民圖片20000餘幅、書籍1200餘類、媒體報道7000篇、紀實視頻20000分鐘、民俗實物2600餘件,全面展示淅川移民遷安過程以及淅川丹江移民的生產生活、民風民俗以及文化傳承。豎立在丹江岸邊佔地總面積1.2萬平方米的56座“移民豐碑”上,鐫刻着淅川10個鄉鎮、184個行政村、1276個村民小組共16.5萬名移民的名字、移民遷安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名單,按照搬遷鄉鎮在丹江庫區的位置排列,巍然屹立在丹江之濱。

學問>>

最“有學問”的博物館:一文甲骨穿越千年,承載中華文明傳播世界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於甲骨文的故鄉——安陽市,在這座繁華的現代都市裏,踱步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大門前,這座恢弘大氣的建築彷彿帶着撲面而來的殷商之風就出現在眼前。該博物館內基本陳列以世界文字爲背景,以漢字爲主幹,以少數民族文字爲重要組成部分,薈萃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徵和演化歷程。在該博物館的一片片甲骨上,分佈着點點“圖案”,讓人彷彿“穿越”到殷商晚期,肅穆的占卜、神祕的祭祀、緊張的戰事……一幕幕通過這片片甲骨流傳千年。據介紹,中國文字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以文字爲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爲了宣傳弘揚中華傳統文字文化,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精華。中國文字博物館多次舉辦“漢字巡展”,讓世界感受到以漢字爲載體的中華文明的魅力。

漢字>>

最具“漢字味”的博物館:走漢字大道,聽漢字故事

“許慎文化園,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規劃建設而成,佔地150餘畝,按照中國傳統建築規制,採用中軸對稱佈局……”記者來到漯河市許慎文化園,走進這座河南省最具“漢字文化”內涵的博物館,探尋關於“字聖”許慎和《說文解字》背後的傳承與發展。據悉,許慎文化園以展示漢代建築和漢字文化爲主要特色。“要說我們園區之最,莫過於漢字文化了,這應該是全省乃至全國最具漢字文化內涵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張宏告訴記者,許慎文化園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規劃建設而成,許慎是漯河市召陵區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他歷經近三十年時間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使中華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和統一,被後世尊爲“字聖”。

漢風>>

最具漢風韻味的博物館:金縷玉衣長啥樣?記者帶你實探商丘博物館

商丘博物館內有近兩萬件(套)館藏文物,多爲商丘本地區田野考古發掘出土或民間徵集所得,包括陶器、玉器、瓷器、石刻等類別。其中,在商丘永城芒碭山出土的漢代最高規格喪葬殮服——金縷玉衣被稱爲商丘博物館鎮館之寶。據介紹,金縷玉衣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由頭罩、面蓋、上衣、袖、手套、褲、腳套等幾部分組成一套完整的殮服,是爲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爲“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絲線編造,稱爲“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縷玉衣”。漢代人認爲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商丘博物館,一幅畫有四神獸的精美的壁畫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博物館的講解員告訴記者,該壁畫名爲“四神雲氣圖”,創作於西漢早期,原壁畫經考古專家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原樣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爲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

鄉愁>>

最具“鄉愁”的所在:在許昌感受中原農耕文明

在許昌,有一個盛放濃郁鄉愁的地方,這裏也是你田園尋夢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許昌學院的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3500多件(套)實物展品,真實、生動、系統展現了中原地區傳統農耕生產生活方式和境況,勾畫出傳統農耕時代的全景畫卷。這裏不僅珍藏着中原農耕記憶,更有魂牽夢縈的田園夢想。

治癒>>

最“治癒”的中醫藥博物館:一米多長的龍頭鍘刀,是用來切藥的

3個月前,在新鄉市衛濱區,一座中醫藥博物館掛牌成立。這是新鄉市首座中醫藥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切中藥用的鍘刀、稱重的小秤、盛藥用的藥壺,還有行醫用的醫鈴……凡是和中醫有關的,在這裏你基本都能找到。走進博物館,立馬能看到玻璃櫃臺裏陳列着的各種中醫藥器皿,古樸大氣的藥櫃,木質、石材的藥臼,形態各異的藥碾,精確到三分之一錢的桿秤……目前博物館收集到的“寶貝”大多是明清時期的中藥器具,其中藥械器皿有400多件,中醫典籍近400本,中藥古方1000多個。在博物館的正廳,陳列有多口切藥用的鍘刀,一口一米多長的龍頭鍘刀則是館主家的祖傳之寶。

花哨>>

最“花哨”的博物館:國內唯一牡丹專題博物館成洛陽新地標

今年春天在洛陽,除了鮮豔多姿的牡丹以外,還有一處地標性的建築受到大衆熱切的期盼,那就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牡丹專題博物館——洛陽牡丹博物館。從洛陽牡丹博物館開建,到如今的試運營,這座矗立在洛陽城市現代軸線最南端的高閣,滿載着衆多期望,成爲今後市民和遊客探尋洛陽千年牡丹文化的搖籃。

高高聳立在南山山頂,獨具唐代風格的建築特色,讓它一亮相就成爲洛陽城市建設新地標,也成爲洛陽牡丹元素的新代表。

芳華>>

最具“芳華”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紀念館:再現知青在那個火紅年代裏的芳華

1968年8月24日,廣闊天地大有作爲人民公社迎來首批70名鄭州的下鄉知識青年。到1982年止,郟縣共安置知青插隊落戶3000餘名,其中,廣闊天地大有作爲公社共接納鄭州、洛陽、許昌、北京等地6批知青668名,有124人成爲中共黨員。2012年,郟縣在廣闊天地博物館的基礎上建成佔地20000平方米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紀念館。1000餘幅圖片、400多件實物,再現知青在那個火紅年代裏的芳華。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爲鄉因爲知青而聞名全國,知青故事由於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紀念館的建成而留在人們的記憶裏。

壯碩>>

最“壯碩”的博物館:它的“小鐵牛”見證中國人“溫飽”變遷

初夏,洛陽街頭霧炮車噴出的水霧,在天空折射出彩虹,路人紛紛駐足拍照。車身上印有“新的生活從‘東方紅’開始”字樣的霧炮車,從他們身旁悄然駛過。“東方紅”不僅只有拖拉機,它的產品早已駛入百姓的尋常生活,而停泊在洛陽澗西東方紅農耕博物館中的一臺臺農機,就像時光隧道中閃爍的星辰,將遊客的思緒帶向過去。

1958年7月20日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第一臺拖拉機——東方紅54型履帶拖拉機下線。1955年10月1日中國一拖開工建設,那時洛陽的城市人口不足10萬人,一拖破土動工典禮有7萬人參加。當時,洛陽最繁華的地方位於老城十字街,西行1500米出了周公廟就是大片的農田和池塘。隨着一根根鋼樁打下的,不僅僅是一座座廠房,更是廣大人民對拖拉機、對農業豐收的期盼。東方紅54型履帶拖拉機下線後,西北雪山下、東北黑土地上、中原大地、秦川沃土、海南椰林,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那個曾經缺少糧食的時代,“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全國機耕地60%以上的耕作。

隨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以“東方紅”54型履帶拖拉機爲代表的機型輝煌不再。以“小四輪”爲代表的“小輪拖”靈活輕便,馳騁在被承包後的土地上。農忙時它可以下地幹活,農閒時被用於跑運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它造就了一批批農村的“萬元戶”。

影音>>

最能“用影音記錄歷史”的電影博物館:來周口欣賞一場別樣的“臺前幕後”時代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膠片,再到彩色電影、數字電影、3D4D電影……位於周口鄲城縣文化產業園的電影博物館14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濃縮了電影發展歷史的精華。電影博物館雖然坐落在鄲城,但卻可以輻射周邊縣市,是目前豫東南規模最大的電影文化博物館。在博物館裏,觀衆可以走進綠棚(拍攝棚)親身體驗電影拍攝過程,還可以走進後期製作的擬音室,感受電影畫面裏風雪交加、千軍萬馬等宏大場景配音的誕生。

編輯:魏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