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有14億人,而我還是單身

人口普查的結果早前已經公佈但關於人口數據的餘熱仍在繼續

數據新聞編輯 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 許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前人口總量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

此前國家統計局在人口普查數據公佈之前就曾透露過我國人口是繼續增加的,所欲對於這個數據,並沒有過多的討論,但與人口結構、養老、區域人口流動、出生率等話題瞬間成爲熱點。

衆多數據中,有一組數據格外顯眼,那就是性別差。

畢竟對於一個單身人士而言(筆者),對於男女性別比的關注度還是要高於其他數據的。

普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男性人口72334萬人,佔51.24%,女性人口爲68844萬人,佔48.76%,男性比女性多了3490萬人,相當於2019年摩洛哥一個國家的人口。

而且這個數據相比上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92萬。

唉……又有多少人要單着了。(友情提示,本文中“單身”概念指統計局人口婚姻狀況中未婚、離異及喪偶三個狀態的人口總和。)

從歷次普查結果來看,男女性別差出現最高的時候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男性比女性多4127萬人,性別比達到106.74。這次普查的總人口性別比爲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相對而言,人口性別結構有所改善。

雖然性別結構整體有所改善,但該次普查出生人口性別比爲111.3(普查期內每100名出生女嬰對應的男嬰數量比)。也就是說,出生人口對於整體性別的調節並沒有做出貢獻,甚至拉大了整體人口性別比。

那性別結構比是被哪個年齡段的人羣優化的?

鑑於此次人口普查暫時沒有發佈具體的各年齡段不同性別的人口比,所以這裏採用2019年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來分析。

可以看出,從一出生開始,男性數量就多於女性,且在0-19歲之間這個性別差一直在擴大。直到65歲及以上年齡,男性的比例才逐漸低於女性。

也就是說,年齡越小,男性數量就越多於女性,直到65歲以後,女性的數量才逐漸多於男性。當下性別比優化,有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老年羣體。

男青年單身比例顯著高於女青年

在2018年時,民政部公佈了一組數據,“截止到目前,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已高達2.4億,其中7700萬成年人爲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年底,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我國現階段人口大概14億,以第六次普查18歲以上人羣大約78.7% 比例測算,18歲以上人羣大概11億,那麼2.4億單身人口就佔到其中的21%左右。也就是說,目前國內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單身。

所以在此次人口普查數據公佈之後,纔會有網友感嘆道:“國家都14億人了,我還是單身。”

爲了弄清楚這2.4億人羣的具體分佈,我們分析了2000年和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資料。通過分析兩次普查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單身比例發現,青年單身比例正在增加,而且男青年單身比例顯著高於女青年。

2000年和2010年,各年齡組男青年單身比例都比女青年單身比例高,直到步入中老年,男性單身比例纔會低於女性。這個結論在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也得到了驗證,5月17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從20歲到40歲這一主要婚育年齡段來看,男性比女性多出1700多萬人。

2000年,20—24歲男青年單身比例比女青年單身比例高出 21.1%,2010年時這差值降至14.8%,這表明,20—24歲女青年單身比例增加更爲突出。

而從兩次普查的比例看,青年階段的單身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25—29 歲男女青年單身比例增加最多,2000年到2010年,25—29歲男女青年單身比例增加最多,分別達到了 11.7%和 13.1%。這個年齡段是青年結婚高峯年齡區間,該年齡段單身比例增加最多是青年人口整體初婚年齡推遲的典型表現。

北京市委黨校學者潘建雷對媒體表示:“結婚年齡在不斷上升,結婚意願在不斷下降,包括生育意願。”

據媒體調查,年輕人認爲,除了可以享受單身生活外,缺少意中人、生活成本高和無力支撐家庭都是他們選擇暫時不結婚的理由。民政局數據顯示,2010-2020年我國結婚登記人數總體上呈現減少的趨勢。

2010年,結婚登記人數爲1241萬對,2011-2018年均維持在1000萬大關,但2019年開始下滑至927.3萬,而2020結婚登記人數僅爲813萬對。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後,再次跌破900萬大關。

鄉村男青年單身比例高

城市女青年單身比例高

因爲不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所以在單身比例方面也存在不同。

從普查數據來看,20-29歲城鎮男性單身比例最高,在30歲及以上男性單身比例中,農村地區是最高的。20—29歲城市單身男青年比例最多、鎮次之、鄉村最少,30—44歲鄉村單身男青年比例最多、城市次之、鎮最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單身未婚:“剩女”和“剩男”問題分析報告》顯示,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農村女性大量流入城市,在某些第三產業非常發達的市,甚至於女性農民工人口數量還超過了男性農民工人口的數量。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女性會選擇城市或鎮裏的男性結婚,而偏遠山區或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沒有對象的男性將會成爲“結婚難”的羣體,單身比例也就更高一些。

與男性不同的是,在20—49歲,城市女性的單身比例要明顯高於鎮和鄉村。據婚戀網站發佈的《單身人羣現狀系列報告》顯示,隨着物質經濟發展,女性對男方的經濟要求也水漲船高。

也有專家表示,大城市的單身女性比例是比較高的,許多大城市裏很多優秀的單身女性,大部分爲白領人羣,有很好的工作,在生活上可以完全獨立,這就直接導致了她們對另一半的要求也更高,從而“脫單”更難。

這一點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佈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情況類似,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分佈在各個年齡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鎮地區。

是否能“脫單”

跟受教育程度也有關係

除了城鄉因素,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單身也有密切關係。

從數據來看,20—29歲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羣體中,不論男女,單身比例都很高。這是因爲該數據統計的單身是由未婚、離婚和喪偶三個人羣總數相加而來,而這個年齡且在讀本科及研究生的人羣很少有已結婚或離異、喪偶的,所以單身比例較高,

雖然在各自的羣體裏單身比例高,但總體來看,越高學歷的男女單身比例差越小,而男女單身比例差,是判斷該年齡段不同性別男女比例是否失衡的一個重要標準。

以本科生和未上過學的兩個羣體對比:本科生在25—29歲、30—34歲、35—39歲以及40—44歲中男女單身比例差(該年齡段男性單身比例-女性單身比例)是1.8%、13.4%、3%、-1.7%、-3.4%,而未上過學的在這幾個年齡段的男女比例普遍較高,分別爲39.6%、41.9%、40.7%、39.5%、36.3%。

而且隨着年齡的不斷增加,本科生的差值不斷縮小,女性單身比例甚至高過男性;但未上過學的人羣裏,男性的單身比例實現了全年齡段高漲,與女性單身比例的差值在25-29歲結婚高峯區間時出現最大峯值,達到41.9%。

也就是說,當大家都讀到了本科或者研究生階段,男女在各個年齡段的單身比例相當接近。但未上過學就不一樣了,到三四十歲,男性單身率仍舊高達40%以上。

所以如果現在還是單身的話,也可以多讀點書,提高自己受教育程度,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吧。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