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研究:超級中學壟斷程度越高,本省高中教育質量下降越顯著

近些年來,超級中學現象受到社會關注。不管是河北的衡水中學,還是安徽的毛坦廠中學,都常常成爲社會輿論的焦點。超級中學誕生後帶來了哪些利弊?超級中學對其所在省份的高中教育質量產生了何種影響?

澎湃新聞注意到,近期發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一篇學術論文《超級中學:提高抑或降低各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對“超級中學及其導致的教育壟斷對其所在省份高中教育整體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究。文章在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部分指出,隨着超級中學教育壟斷程度的提高,本省高中教育質量將會顯著下降。

超級中學教育壟斷指數與理科一本線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反。圖片來源論文配圖

隨着超級中學壟斷程度的提高,本省高中教育質量將顯著下降

據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公衆號介紹,這篇論文的三位作者分別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大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叢斌、北大教育學院博士後徐柱柱和北大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張首登。

該論文研究中,根據國內公認的頂尖高校A大學2007-2017級的新生數據,將所佔A大學錄取比例超過省內平均水平兩個標準差的高中定義爲超級中學,通過構建超級中學的教育壟斷指數,測量各省超級中學的壟斷程度,並以理科一本錄取分數線以及北大、中科大理科分數線,作爲衡量各省高中教育質量的測度指標,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分析我國超級中學教育壟斷的現狀及其變化趨勢,在此基礎上探討其對各省高中教育質量的影響。

該論文結論部分稱,本文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超級中學造成的教育壟斷現象較爲嚴重;內地有26個省份都屬於中度壟斷型及以上,其中在西部省份長期爲一所高中單頭壟斷,在大部分中部和東部省份則爲兩所超級中學瓜分,超過三所超級中學的主要是教育與經濟較發達或人口衆多的省份;各省教育壟斷指數名次與理科一本線名次大體上呈現相反的變化趨勢,隨着超級中學教育壟斷程度的提高,本省高中教育質量將會顯著下降,且超級中學的教育壟斷對北大和中科大等大學理科錄取分數線的負面影響要明顯大於對各省理科一本線的影響。

“事實上,決定一個省高中教育質量的絕對不是少數幾所超級中學,而是佔一個省絕大多數的縣級高中及普通地市級高中等非超級中學。超級中學光輝形象的背後,是以犧牲本省縣級中學的發展空間、縣級中學的教育質量,拉低全省總體教育質量爲代價的。而這些縣級高中教育質量的整體下降最終會引起本省高中教育質量的全面下滑。”論文稱。

增加各類專項計劃招生名額,並避免招生指標被少數學校壟斷

論文還指出,要想提高高中教育質量,必須限制超級中學對省內優質生源和師資的壟斷和集中、打破“唯分是舉”的一元化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和家長理性選擇教育資源、增加各類專項計劃招生名額等,讓各類高中在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下開展有序競爭。

該論文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生與家長以及高校可從以下幾方面共同努力:第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真正做到杜絕“校中校”,嚴令禁止公辦學校以民辦學校名義進行跨市、縣招生。第二,綜合評價高中教育質量,推動高中多樣化發展。第三,做好弱勢高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讓好老師留得住、新老師招得來。第四,引導學生與家長理性擇校,鼓勵家長爲孩子選擇最合適的教育。同時,進一步增加各類專項計劃招生名額,提高政策精準性與有效性。

澎湃新聞注意到,不久前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版中明確,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教學活動,不得僅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辦學。另外,5月17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下一步教育部還將出臺細化文件,全面規範“名校辦民校”。

該論文還提到,另有研究發現,2017年,僅佔全國高中總數的0.7%的108所高中,佔據了當年全國高校專項計劃35%的錄取名額。這一結果與政策制定初衷相違背,嚴重損害了大部分弱勢家庭子女的利益。因此,在繼續推行各專項計劃的同時,還需考慮政策的精準性與有效性,避免各類專項計劃招生指標向少數學校聚集,被少數學校壟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