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三亞學院

5月31日,三亞學院迎來了2021年畢業典禮。作爲三亞學院的名譽校長,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爲5000餘名畢業生奉上了最後一堂“人生寄語”。

“希望同學們通過‘認知、選擇、決策、執行’這四步曲的往復循環不斷形成智慧,不斷適應與提升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李書福表示,大國之間最後的競爭還是教育的競爭,“而重大的科學領域能夠有重大的發現,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靠我們的老師們,也靠我們的各位同學能夠爭氣。”

以下爲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三亞學院名譽校長李書福在三亞學院畢業典禮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科技自由探索,學術自由引領是全球大學文化的主旋律,對於大學生而言,練就獨立人格,崇尚獨立思考,是同學們的精神家園。今天,我爲大家祝賀,祝賀同學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祝願同學們前程似錦,心想事成。同學們,你們已經畢業了,你們可以選擇升學深造,也可以選擇工作創業,我希望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精神家園繼續頑強奮鬥。人生的路離不開四步曲的往復循環,通過這四步曲的往復循環不斷形成智慧,不斷適應與提升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哪四步曲呢?

一、認知。什麼叫認知?同學們爲什麼要上學?上學就是認知的捷徑,人對世界的認識有許多種途徑,教科書是專業人士編寫出來的對人類過去經驗教訓、歷史的科學總結,通過對教科書的學習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最好方法。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種途徑認識世界,不同的教科書、不同的老師,不同的認知途徑留給人們的記憶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國家、地區留給人們的記憶也是不一樣的。但無論如何,認知是人類進步的起源,因此,我認爲認知是人生進步的起點。學生學生,就是爲學而生、生而爲學,不同的人有不同長處優點,因此我認爲,人人是學生、人人是老師。三人之行必有我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選擇。什麼叫選擇?有了一定的認知後,人們就開始有了選擇的能力,這種選擇是方向性能力的體現,是一種直覺。比如同學們參加高考就要填寫志願,這種志願通常是方向性的選擇,是商科還是理工科,是醫學還是地球力學,這些方向性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可能是人生的幸運,但什麼叫正確?只是相對而言,變化要素太多了。

三、決策。什麼叫決策?有了方向以後還要在這個方向上尋找適合自己的相對位置,便於取得更好發展。比如,同學們選擇了專業方向,還要思考具體的學校,包括學校的綜合排名、性質、地理位置、師資、實訓、學科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人們的決策能力。

四、執行。什麼叫執行?執行就是行動,就是拿出結果。經過認知訓練、方向選擇、細分決策三個階段後,應該展開具體行動了,如果搞企業,那就是要落實商業計劃;如果當公務員,那就是要進入角色,喫苦在先,享受在後,心中時刻裝着人民;如果考研讀博,那就是要制定學習計劃等等。

通過認知、選擇、決策、執行這四步曲的循環往復,自然就會形成智慧,有了智慧就能適應環境,就能生存發展。如何實現往復循環呢?方法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標準格式,但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積極主動,時刻爭取機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付出,不怕別人笑話,不怕失敗,只求機會,不懼挑戰。這個基本規律可以給同學們更多的認知機會,更多的選擇、決策機會,更多的執行操作機會。有了這些機會,就有了認知、選擇、決策、執行的循環往復、經驗總結,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智慧。只說不練很難成爲專家,沒有機會練,永遠成不了專家,爭取練的機會十分重要。實踐出真知,理論來源於實踐,爭取實踐機會非常重要。

不同的人生經歷有不同的智慧結晶。不同的認知水平,不同的方向選擇,不同的細分決策,不同的執行操作,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結局。通過在學校學習可以認知世界,通過自學也可以認知世界,通過實踐探索結合理論學習更能認識世界。

有了認知水平才能形成選擇能力,選擇能力是對認知水平的具體檢驗。比如同學們在參加考試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選擇題,這種題從表面上看都比較簡單,但仔細研究,這種題往往是模棱兩可,讓人很難選擇,但是同學們往往喜歡選擇題,無論對錯都要做出選擇,爲什麼呢?因爲每一個人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都認爲自己是最幸運的、最聰明的,這是一個好現象,這也是人性的表現。當然也有一些人不願意做出選擇,搞不清對錯就留空不填,那是很可惜的,只要做出選擇,就有成功的可能,也許會得分,但如果不做出選擇,那肯定沒有分數。人生也一樣,不能留下空白,每當遇到十字路口的時候,就要做出選擇,無論對錯都要做出選擇,這種選擇是方向性的選擇,這種方向性的選擇需要認知水平的支持,不同的認知水平就會出現不同的選擇方向。選擇方向後就會遇到決策的難題,既然選擇了自己的方向,就要大膽地朝前走,人生的過程從本質上講就是學習與決策的過程,我們每天面臨的問題都是決策的問題。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決策能力是考驗一個人能力的關鍵要素。世界在變,人們如何應變?競爭無處不在,人們如何取得成功?當友誼與利益發生衝突時,如何把握平衡,如何決策?當喝酒還是喝茶遇到矛盾時,如何決策?當家庭與事業遇到對立的時候,如何協調等等。選擇與決策是兩個不同維度的能力要素,是人們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同的決策有不同的結果,決策以後就要執行操作,執行操作效果的好壞直接體現在人生的方方面面。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去執行,效果就會不一樣,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總而言之,希望同學們明白走進校園是爲了更好地走向社會,走向社會後希望同學們明白繼續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提高認知水平,不斷提升選擇與決策能力,不斷加強執行與操作訓練,不斷以此往復循環,不斷形成智慧結晶。只有這樣,同學們才能從容面對人生,才能從容面對世界,才能理解包容成敗、是非、黑白、大小、快慢、生死、貧富、學業、好壞、愛恨……

以上所有這一切都是相對的,就像宇宙行星一樣,你變我也變,你走我也走,但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獨立人格主體思維很重要,只要保持獨立人格心態,就不會走極端,就會自信滿滿、快樂無窮。世事無常,變化是常態,變化是活力,我們應該用平常心面對各種異常現象,同樣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理解。

什麼叫“成功”?什麼叫“失敗”?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理解,今天的“成功”可能就是明天的“失敗”,今天的“失敗”可能就是明天的“成功”。

什麼叫“是”?什麼叫“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什麼位置,從什麼角度,看什麼問題,結論都是不一樣的,我並不是說“是非”不分,而是說“是非”也是相對而言的。

什麼叫“黑”?什麼叫“白”?“黑白”之間還有“灰”,孫萬鵬灰學理論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不是說黑白不分,而是黑白之間有太複雜的變化,黑白也是相對而言的。

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從哪個角度看“大小”?宇宙大不大?有多大?不知道。地球大不大?有多大?反正沒有宇宙大。對於今天的人類來講,地球就是人類的全部,但是,對於未來的人類來講,也許不存在地球了,可能以其他形式存在於宇宙之中。恐龍大不大?現在已經滅絕了。細菌小不小?但生生不息。你說誰大誰小?

什麼叫快?什麼叫慢?有時候快還不如慢,欲速則不達。

什麼叫貧窮?什麼叫富裕?從長遠來講,人類沒有貧富之分。就眼前而言,精神的力量可以平衡物質財富,精神與物質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人類處於不同的階段對貧富的認知是不一樣的,今天的世界幾乎是推廣全球市場經濟,有物質交換,有貨幣結算,但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人類一定會實現共產主義。當前中國也已經開始研究公平,如何實現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轉變,這是很大的學問。物質財富從本質上講是公共資源,應該大家共享,有時候物質財富還會影響人們的情緒,但是,如何創造更多、更好、更人性化的物質財富,這當然是一個問題,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研究。

“好”與“壞”,“愛”與“恨”等等辯證問題都不是絕對的,我們都應該用理性、客觀的思想好好認知,獨立思考。在同學們畢業的時刻,我爲大家講這些道理,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同學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發展自己。希望同學們十分務實地展開各項工作,不要鑽牛角尖,不要爲了一些小事爭得臉紅耳赤,辯個是非高低,而是應該胸懷大志,有自己心中的理想,不被浮雲遮望眼,放眼看穿全世界,始終保持清醒,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始終保持好奇心。只有這樣,你們的前途必將一片光明。

同學們,你們馬上就要離開這所美麗的校園,我相信你們對三亞學院的老師、學妹學弟們戀戀不捨;我相信你們在這裏留下了許多美好時光;我更相信同學們帶着心中的理想走向社會開創光輝燦爛的明天。由衷祝願同學們心想事成,一切皆美好。每當芒果成熟時,歡迎同學們回學校看看!

畢業典禮期間,李書福在5000餘名同學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重要時刻,還與師生們進行了一場發人深省的對話,談及教育初心、辦學心得、大國競爭、大學生求職瓶頸和選擇等話題。以下爲李書福參加三亞學院2021年畢業典禮“Are you ready”交流中的講話:

陸丹(三亞學院校長,主持):非常感謝董事長剛纔給我們上了一堂大課,從認知能力、選擇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循環往復給我們講了一個思維方式,講了非二元相對的關係,他人生的經歷囑咐我們同學要以恰當的思維方式和積極的行爲態度能夠更好地走向社會。剛纔工作人員告訴我,我們有一些同學有一些問題給您,希望您給他們解答。我們拿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現在年輕人都喜歡金融、互聯網的專業,這些專業很火,它們對實業發展造成影響嗎?

李書福:現在年輕人都喜歡金融,說明都喜歡錢(現場觀衆大笑),金融跟錢最近。喜歡互聯網,互聯網來錢快(現場持續笑聲),所以大家喜歡互聯網。年輕人喜歡金融和互聯網是情有可原的,我是同意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世界在變,認知還需要提升。金融和互聯網這兩個專業,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確實存在着非常多的機會。但是從長久來講,這兩個領域,所需求的人才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金融這個領域,需求的人才總量在減少的,金融是對人才素養能力要求很高。搞金融是非常難的行業和領域。我不知道同學們寫的金融指什麼?如果真正的金融這個行業來說是各個行業最高水平的人才,各種精英聚集在一起。搞金融的人通常是理工科的學生去搞金融。不是簡單的像銀行的交易員或者是簡單的從事金融業務的,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我的理解是金融是非常難,國家培養金融方面的人才,在全球來講,中國這方面的人才水平和歐美這些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互聯網我也不知道這個同學提的是指什麼互聯網,互聯網光講電子商務,現在這種互聯網當然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因爲中國過去實體店的租金太貴了,國家對互聯網商務政策傾斜很大,從事互聯網交易,有稅收相對優惠,那對實體店監管能力比較強,工商局和稅務局知道怎麼管實體店,對互聯網監管水平還沒有上來,不知道怎麼監管,中國電子商務互聯網機會很大,實體店很難。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國家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要遵紀守法,都要一視同仁,線上不能賣假的東西必須要賣真的東西,也要交稅。所以以後類似電子商務的互聯網不知道有多少機會。

我不知道這個提問具體指哪方面,如果你們這裏提的這個互聯網如果指基礎技術這方面的互聯網,而不是商業互聯網,而是工業互聯網,那就不一樣了。工業互聯網那需要的人才很多,工業互聯網是真正創造價值的,提升產品的研發速度,提升產品質量保證能力,能夠降低產品製造的成本,減少相互協同的摩擦,提升協同的效率。所以互聯網是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但是不管怎麼說,金融和互聯網的發展,對實體經濟沒有什麼負面影響,對實體經濟是正面的、協同幫助的,一個經濟體要想構成有效競爭力,一定是各行各業都能夠取得長足的發展,得能夠形成競爭力,無論是金融、互聯網、工業、實體經濟還是第三產業,一二三產業各行各業都應該要協調發展,都能夠走到世界前沿去,整個中國的經濟體才更有好處,這是不矛盾的。

陸丹:好的。董事長,謝謝你的回答。今天到現場的除了畢業生的代表還有其他的代表。他們問到的問題是:初始的薪資更重要還是發展平臺更重要?

李書福:你覺得年輕人找工作薪資重要還是發展平臺更重要?你如果聽取我的建議的話,剛纔第一個問題是錢很重要,但不同的同學情況不一樣,如果你確實要急於用錢,薪資高一點和平臺大一點的發生矛盾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薪資稍微高一點的,如果不是急要用錢的話,我想也高不到哪裏去,最多高一兩千元一個月,這樣下來一年是一兩萬元,我認爲這個錢不多,當然也有可能同學們覺得這個錢很多,這個面對的情況不同,感受會不一樣。我覺得平臺更加重要。因爲有了一個發展的平臺,雖然拿的錢少一點,但是學的東西多,認知能力會得到提升,選擇決策能力會得到提升,執行會得到提升,智慧會得到提升。但是具體情況還要進一步分析,比方說平臺很好,但是不給你機會?平臺給到什麼樣的崗位?給你什麼樣的發展通道這也很重要,這個都不一樣,還得要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作出方向性的選擇然後再做決策,定下來以後就得好好幹,不能三心二意了。

陸丹:有一些同學說三亞學院辦了16年,其中這個過程肯定是很艱辛,還聽說您做決策把政府配給您的500畝的房地產用地變成了教育用地,這個問題您給我們解釋一下,順便說說辦大學的初衷。

李書福:吉利辦大學本意是爲了發展吉利的汽車產業。因爲二十幾年前中國大學生分配比較簡單,那個時候招大學生比較難,還有浙江台州沒有大學汽車專業,也沒有汽車方面的技師、技工和汽車方面的工程師、專家,這些都比較少。所以就下決心要辦一所自己的大學,這一所大學主要是爲了給吉利汽車工業培養汽車技工和汽車方面的工程師,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就發展成了北京吉利大學,後來到了這個地方有了三亞學院,這都不是吉利規劃出來的,而是各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這麼一個格局。到了這個地方以後,我就感覺到這個地方要搞大學很難很難,老師沒有,這裏是一個文化沙漠,十幾年前老師很難找的,老師來這裏也是旅遊,很少有人願意留下來當老師,16、17年前招生也是很難的,所以我想,要想在三亞把大學辦好,一定要大規模的投入,大規模地發展,一定要形成規模優勢,包括在校生的規模和師資的規模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實訓和辦學條件都要形成規模。這個過程當中確實非常艱辛,這個大學當初是省委書記讓我搞的,這裏當初要開拖拉機進來,要開一兩個小時才能進來,塵土飛揚,沒有現在這種路,我說這裏交通太不方便,不能搞大學。後來我就提出一個要求,能不能弄一條路進來,如果有路以後相對比較近了(才能辦大學)。至於剛纔講的500畝地,爲什麼把房地產開發的500畝地變成教育用地,就是剛纔我說的原因,就是把規模要搞大,規模要搞大地不夠了,這500畝地是吉利在這個地方的房地產開發用地,是很珍貴的。在三亞這個地方500畝地搞房地產那是不得了,但是爲了學校擴大規模,我就去找三亞市委書記,書記說你要把房地產用地變成教育用地嗎?是這個意思嗎?人家都是要把教育用地變成房地產開發用地。他不相信,覺得自己的耳朵聽錯了,我說沒有聽錯,你要相信,原因就是我們要把三亞學院發展得更好,讓三亞學院能夠長期的生存和發展起來,它需要一定的規模。三亞這個地方招老師很難,學生報名也不踊躍,可是省裏面省委書記要求我把三亞學院搞起來,我說我聽黨話,跟黨走,書記這麼說了,我接了任務,我就要把三亞學院搞好。還有老師的用房,老師從內地過來沒有房子也不安心,我們學校擴大規模還要土地,可是三亞沒有那麼多土地,因此我說,我就把政府已經批准的房地產開發用地要變成教育用地,你能不能同意?能不能支持一下?(掌聲)

書記說,人們都說要教育用地變成房地產開發用地,你要把房地產開發用地變成教育用地,行,就同意,然後這件事很快就辦下來了。所以三亞學院有這麼大規模是不容易的,當然這個學校本身是一個非營利的,最終學校也是屬於地方的,屬於三亞的。中午跟三亞市委書記見面,我說最終政府要承擔責任,這個學校還是政府的,現在我們儘量把學校搞好,現在作爲吉利來說,還有一些經濟實力,會有一些利潤,我們儘量支持這個學校發展起來,但是長遠來講,學校的發展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這個由來就是這樣。

陸丹:董事長,剛纔您提到辦好汽車來支持學校,吉利的主業是造汽車,那麼通過主業來支持辦教育,民辦教育有很多,咱們辦的民辦學校跟其他的民辦學校有什麼區別?

李書福:其他的民辦學校我也沒有好好研究,但是我覺得作爲吉利支持三亞學院發展得更好是發自內心的。我們是竭盡全力的,沒有私心的來支持推動三亞學院,三亞學院要上層次擴大規模,比如說三亞學院要把它變成三亞大學,要辦研究生院以及持續擴大辦學規模,這一點您應該有感覺,吉利是竭盡全力的。

陸丹:是的是的,感同身受。

李書福:那吉利的學校跟其他學校有什麼不一樣?我沒有做對比的分析。還有一點,作爲吉利非營利辦學這個是實實在在是發自內心,從組織架構上就是這麼安排的,吉利沒有什麼人在這個學校裏面,也沒有什麼干擾你們各種的預決算,只要把學校搞好,吉利能夠支持的儘量支持,就把它當作一個社會的資源幫助學校更好地發展。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吉利搞高等教育是非常純粹的,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只要學校好,我們心裏就高興。

陸丹:這一點作爲校長我還是有一點同感,在同行當中,現在有700、800所民辦學校,大家還是羨慕我們。

我們一直在純粹地辦大學,找專業的人做認知、選擇、決策、執行,作爲16年的校長我來說我感覺很榮幸,按照專業的規則和方法我們是很幸福的。

下一個問題:現在的網絡熱詞很高,不知道您是否關注“躺平”這個詞?您能否給我們發表您的高見?

李書福:我只能簡單地回答,“躺平”這個詞這兩天說得比較多,我認爲這是一種現象。這個現象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羣體在社會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作出的不同的反應,而這種反應和描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躺平還是站立,我覺得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想法有話要說,總比沒有想法有話不說要好。所以,說出來“躺平”這兩個字,也就反映了一些人的內心境界和內心世界的一種聲音,所以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我想得不多。你突然問我這個問題,我也只能這樣回答。謝謝大家。

陸丹:我從這個回答裏面得到一點啓發,其實我也關心,反映了一批人一羣人對於環境的一種思考,是內心世界的反應,是這個角度去分析挺有意思的。還有一個問題,在場的有B站音樂區UP主,與三亞學院芒果樂隊有合作的,他問您自己也寫了不少的歌曲,比如說《笑容依然燦爛》,希望有機會將來跟您合作。我們這一位同學提問,說如果您做up主的話,汽車、音樂、教育三個方向,您會怎麼選擇?

李書福:疫情期間在家裏閒着寫了《笑容依然燦爛》。我覺得汽車、音樂、教育這三個東西對於我來說都是非常喜愛的,你說我不喜歡汽車嗎?肯定非常喜歡汽車,從小喜歡汽車,幹汽車這麼多年,我對汽車充滿了情感,不能放棄。音樂也是一樣的,我對音樂非常喜愛,人不能沒有音樂,人離開了音樂,生命就失去了意義,所以音樂不能放棄。教育,我們雖然說,無心插柳柳成蔭,不是我們一開始規劃出來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客觀上現在已經形成了吉利教育這樣一個事業的羣,我肯定非常喜愛這個教育,我們從事教育20年了,這20年來我對教育這個領域所投放的資源、心血、資本、投入都非常多的,我肯定不會放棄教育。這三個東西讓我選,我一個都不能放棄,我都得選。

陸丹:有同學說吉利有很多的黑科技,比方說地軌衛星,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能不能給我們快節奏的梳理一下?

李書福:看來我回答問題語速太慢,我努力了。吉利佈局很多領域,有這些黑科技,我們青年學生也很好奇,能不能暢想一下吉利可以讓未來社會發生哪些變化?我們有夢想,吉利的管理層是非常有夢想的,我們希望爲科技自由探索,我們的創新,心中的理想能夠爲社會帶來進步,爲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現在產業是跨界融合,科技自由探索,一定要通過跨界融合和自由探索產生新的產品,給用戶帶來新體驗。比如說未來飛行汽車以及高空衛星組網,衛星組網今年已經開始了,汽車之間跟衛星的通訊以及汽車和地面之間的配套基礎設施的聯動,還有汽車和人之間的交流人機交互,所有的一切,把汽車從傳統的載人、運貨的功能,變成移動終端,智能終端,移動空間,智能空間,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未來的汽車與過去的汽車是完全不一樣的。最起碼在人機交互、人工智能、OTA的無線連接、地面的充電的智能實施的連接等等這些都將呈現革命性的變化,這方面吉利有非常巨大的投入和非常科學合理的佈局。包括跟奔馳公司的技術協同,和沃爾沃的協同,在研發方面的基礎模塊的開發,基礎架構的開發,基礎理論的研究以及在供應鏈上的協同,人才培養和培訓方面的協同,還有這些重點領域的研究,都有廣泛領域的投入,時間關係,不能展開。方向性、概念性地講,吉利和沃爾沃、奔馳、路特斯以及其他公司都在做一些實實在在地推進工作,都在做,幾萬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發工作。

陸丹:前幾天我們去參加產教融合大會,那個研究院是1.5萬人,讓我們的人都震撼了,理工學院的同學有很多人在那裏實習,而且有很多人願意留下來,那是科技城的概念,我相信我們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科技發展的平臺當中去。

下一個問題是:“大家都關心國家的大事,大國之間的競爭最後還是教育的競爭,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您認爲中國民辦教育的未來希望在哪裏?”

李書福: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確實大國之間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原來西方國家是歡迎中國留學生去學習、升造,但是現在這個局面已經不一樣了,我可以說現在中美和中西方之間的學術交流幾乎停滯了,學術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發射器,學術上如果不能及時交流,很多科學發現就會陷入被動。作爲中國來講,如何來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很多學術領域,在很多重大的科學發現上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學術上如果沒有成就,學術上如果不能引領這個世界,技術就是落後,一切的創造性技術,都是源自學術的形成、科學的發現,現在我們在做的很多東西都是一種技術創新,不是科學發現。現在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和美國以及和西方一些國家在學術交流這個領域,基本上已經中止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的大學如何能夠崛起?如何形成自己的學術氛圍、學術能力、科學發現、學術拓撲,重大的科學領域能夠有重大的發現,這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靠我們的老師們,也靠我們的各位同學能夠爭氣,能夠有這方面的理想。作爲企業來講,我們在科學發現這個問題上,要想跟高校來比拼的話,還是有差距的,企業只是把重大科學發現如何通過企業的能力讓它變成重大的產品,把學術和論文通過企業的努力把它變成產品。所以這一位同學提的這個問題是非常深刻的一個問題。大國之間最後的競爭還是教育的競爭,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並不是剛纔大家提的不實實在在,但是這個是一個命根子,教育是一個命根子。

陸丹:也是我們的同感。從事教育現在任務越來越艱鉅,使命越來越光榮。這裏有一位同學提問:“吉利學院從北京遷到了成都,北京大學跟吉利學院在成都有了研究生的合作,我們三亞的兩所學校有沒有這樣的機會?”

李書福:我覺得完全有這個機會。因爲我跟北京大學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合同,合同裏面有這個約定,三亞學院跟北京大學建立校企關係,北京大學要幫助三亞學院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支持三亞學院更好地發展,我們是有合同的。

陸丹: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聽說您取了一個英文名叫Eric,有什麼考慮?(對現場同學補充解釋了一下:我們體系內部都叫他一個英文名,我自己也起了一個英文名字叫Devin,體系內叫我校長是“犯規”的。)

李書福:這個事情的話確實我是經過了思考。因爲原來我在各方面的交往過程當中大家都叫董事長,或者叫書福李,在外國是沒有這種稱呼的,都是直呼其名,因爲外國人到中國人都起了中國名,我們要平等交流,現在通過這樣就更加平等、順暢和相互尊重,起這個英文名是其中一個目的。第二個,現在由於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中國和西方之間的價值取向的一些挑戰,中國的改革開放這個門越開越大,這樣的一個戰略也面臨一些考驗,在這種情況下,作爲吉利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在全球有十幾萬員工,分佈在世界各國,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有吉利的業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要體現出一種新發展格局的安排,要改一下名字體現一下吉利,以後這個門越開越大,也會越來越融入這個世界,通過我們的行動和中央的號召,要一起起來,和世界各國的朋友們和企業們,讓大家感受到吉利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尋求大家的這種協同、合作、國際化,所以就取了一個英文名。

陸丹:這也解決了我心中的一個疑惑。謝謝大家!非常感謝我們董事長爲我們分享他的人生寶貴經驗。教我們大學生應該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大國之間的競爭最後是教育的競爭。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Eric,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