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球深觀察丨“所有東西都在漲價”背後的美國現實 來源:央視

生活在紐約的卡梅拉·沙登最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緊,最讓她發愁的是喫喝問題:她和兒子每週的伙食費從年初的175美元增加到現在的200到250美元;她以前花28至32美元就能買到的一盒牛排現在漲到了45美元。

像沙登這樣的美國普通消費者不在少數,他們手頭拮据的原因很簡單——所有東西都在漲價。

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比4月份上漲0.6%,比去年同期上漲5%,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12個月通脹幅度。

4月核心通脹率(不包括波動較大的能源和食品價格)漲幅爲0.9%,較去年同期上漲3.8%,是自1992年以來核心通脹率12個月最大漲幅,也遠遠高於美聯儲2%的年度物價上漲目標。

通脹不僅坑了百姓,也阻礙了經濟復甦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開始將原材料和工資成本的上漲轉嫁給消費者。

通用磨坊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夫·哈蒙德在最近的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說:“我們看到的通脹壓力是顯著的,這可能比我們過去十年看到的還要高。”

美國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約48%的小企業表示他們在5月份提高了平均銷售價格,這是1981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通脹壓力不僅在壓榨消費者,也給美國經濟從大蕭條中復甦帶來了風險。

有經濟學家指出,其中一個風險是,美聯儲最終將通過“過快”提高利率來應對日益加劇的通脹,從而破壞經濟復甦。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多次表示,通脹只是“暫時的”,隨着供應瓶頸得以消除,零部件和商品會恢復正常流動。

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分析稱,因爲疫情對供應鏈的破壞非常嚴重,所以物價飆升的幅度可能更大、時間也更長。

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如果物價上漲過快,在高位停留的時間過長,對物價持續上漲的預期將根深蒂固。反過來,這可能會加劇人們對加薪的要求,就有可能引發上世紀70年代困擾美國經濟的那種情況:工資——物價螺旋上升。

與此同時,美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一些滑稽的情況:5月新增55.9萬個就業崗位,但仍比疫情前少760萬個。一方面是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很多迫切需要招聘的企業,即便提高工資以吸引工人,還是無法找到足夠的人手填補創紀錄數量的職位空缺。

對於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選擇不工作?經濟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之一就是慷慨的失業福利。

許多企業認爲,聯邦政府每週額外向失業工人提供300美元的援助,會打消他們找工作的積極性;有些人從失業救濟金中獲得的收入比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還要多。

西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指出,如果新勞動力不能很快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勞動力短缺可能會加劇,從而加劇整個經濟領域的工資和通脹壓力。而如果工資持續上漲,企業就會忍不住以漲價的方式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轉嫁給消費者,這可能會導致比預期更久的高通脹,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黨派極化:政府想幹什麼都難

就業問題又讓民主黨的政治對手抓住了把柄。

連續兩個月的就業報告都遜於經濟師預期,共和黨抨擊拜登政府包括聯邦失業救濟金在內的龐大支出令失業者沒有重返工作崗位的動力。

在這種前所未有的經濟形勢下,預測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趨勢的專家們也存在分歧。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共和黨人及一些溫和的民主黨人最近加倍強調,拜登政府的大額支出可能導致通脹螺旋式上升。

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上月底表示,通貨膨脹率升高“不是病”,政府應繼續投資基礎設施。

然而,即便想做到耶倫希望的那樣毫無顧忌地加大財政支出,也不是容易的事。

爲了應對疫情和刺激經濟,拜登政府上臺後不惜代價地列出一張又一張“燒錢”的財政支出賬單,包括最近的兩項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的基建和就業計劃以及家庭保障計劃,其中基建和就業計劃原計劃耗資2.3萬億美元,但遭到共和黨全員反對。

當地時間10日下午,一個由兩黨各5名參議員組成的跨黨派小組宣佈就拜登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達成一項“折衷框架協議”,該協議包括5790億美元的新支出,用於未來8年總計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融資。

在兩黨存在嚴重分歧的情況下,這份初步協議是否能夠讓足夠多的議員滿意仍然是未知數。

在目前美國的政治環境下,民主黨在參議院並未佔多數,任何新的公共工程支出計劃都必須在所有民主黨參議員都支持的情況下,吸引至少10名共和黨參議員的贊成票才能推進,這肯定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滕建羣指出,美國政治對立和黨派極化的現實決定了政府決策的舉步維艱,而到頭來受到傷害的永遠是美國的經濟和百姓。

滕建羣: “美國的政治這種對立,特別是黨爭,已經使美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了極大的阻力。任何一個政策不管好壞,只要是對方黨派提出來的計劃,那麼本黨肯定會做出一致的反對,沒有是非曲直之分。所以在這樣一個極端對立的狀況下,不管是民主黨的領導人還是共和黨的,都很難把自己的理念和計劃付諸實施,這就是美國現在的現實政治,從而左右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左右了美國社會的穩定。”

策劃丨王堅

撰稿丨單立娟

編輯丨林維

籤審丨張哲

監製丨關娟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