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了孩子之後,家裏似乎就成了“戰場”,隨處可見的玩具,隨手亂扔的書籍,父母看到後都感覺到頭疼,但又不得不耐着性子一塊一塊地打掃。而這樣的場景讓家長每天都要崩潰一次,甚至是多次。

作爲父母,自然是會給孩子立下很多的規矩:“自己玩過的玩具必須要整理好”、“在家裏面不能夠隨手亂扔東西”。這些規矩也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天都在強調,但是最終卻沒有任何的改善,依舊是一片狼藉。

很多已經快要崩潰的父母所幸任由他們亂扔,但是眼看這些隨處可見的玩具和物件,在家裏散落的到處都是又非常的糟心。爲什麼反覆的說教他們卻又屢教不改呢?

其實孩子亂扔東西,不愛整理早在古代就曾有過先例:東漢時期的陳藩,就是出了名的不愛整理自己的房間。在少年時期他就曾說過:“大丈夫就應該要掃除天下之污垢,又怎能將眼光侷限在一屋?”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就曾這樣說道:在孩子的世界裏,父母僅僅只是在袖手旁觀,卻未曾參與到他們的成長中。和孩子一起遊戲的過程中,父母其實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並且和他們心靈相通。當孩子們在擺弄家中的各種玩具時,這也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索,又或者是發現了某一個新鮮的技能。

家裏太亂?這是孩子在探索

當孩子成長到兩歲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有了足夠的好奇心,看見身邊的各種新奇的東西,自然是想要去嘗試,所以就會有各種翻箱倒櫃的動作。

作爲父母的我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發現,孩子成長中總是會把家裏的各種書本撕得亂七八糟,或者是在牆壁上亂塗亂畫。殊不知這是孩子們在自己的世界裏創造了一個驚喜,當孩子們把做好的一件手工品送給你的時候,是不是又會覺得每一個孩子真的都有天然的創造力。

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家裏太亂,總是認爲孩子在故意搗蛋或者是他們的破壞力實在是太強了,但是這僅僅只是孩子們在通過自己的想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其實,哈佛大學研究所就曾做過一項深入的研究,他們發現家裏其實有些地方亂並不是一件壞事,而這也恰恰說明了娃的大腦比較發達,尤其是以下3個地方,越亂的情況下孩子越聰明,家長們可別瞎勤快。

1、客廳

這算是每個孩子在家中一個真正能夠活動的地方,他們大多數的時間都會在客廳看電視或者是玩遊戲,甚至是會把房間裏面的各種玩具拿到客廳擺弄。有了孩子之後,客廳肯定是第一“戰場”。

每次回到家之後,看到客廳無從下腳,父母自然是開始着急地收拾,但是收拾完之後是不是還會發現孩子們的情緒上有很大的波動,有的甚至會立刻制止你的這一行爲。

但是一定要允許在客廳裏隨意的擺放,甚至是胡亂地將玩具散落各地,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擺弄玩具,然後再留出時間去收拾,這也是父母在鼓勵孩子們去創造。因爲這個過程,能夠更加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2、臥室

雖然臥室收拾起來的確會是一個比較累人的勞動,但臥室的確是孩子創造的最佳場所,因爲他們在這裏有足夠多的安全感,更利於他們去想象和創造。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這樣寫過:作爲成年人的我們,並不知道如何能夠真正地喚起兒童的好奇心,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地放手,讓孩子們去多一些活動,多給他們一些創造的機會。

當下一次看到臥室在凌亂不堪的時候,多給他們一次創造的機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將會是不小的幫助。

3、桌面

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桌面似乎始終凌亂不堪,就沒有整潔過一次。但是孩子們總是能夠在非常凌亂的桌面中,很快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循規蹈矩的生活是無法給孩子們提供更多創造力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會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

專家建議適當的容忍屋子的雜亂

國外的很多育兒專家就都曾建議過,一定要適當的去容忍屋子裏面有一定程度的雜亂,這指的是它可以有一定限度的亂,但絕非髒,他也不是像垃圾堆那樣,所有的物品都隨意的擺放。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塊區域,在這塊區域裏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其他的地方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整潔。

這樣就不用擔心定下的規矩太過死板,孩子們無法準確地完成,同時又不至於去破壞掉了他們的創造力。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長期侷限在某一個環境當中,他們才能夠在自己的生活裏變得自由自在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