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孝感6月16日電 (任思雨 武一力 李季)易地搬遷,如何能“搬”出新生活?近日,記者跟隨“在這裏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見證革命老區的新變化。

大悟縣宣化店鎮鎮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張暢 攝

大悟縣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中原軍區部隊在鄂、豫邊界戰鬥期間,宣化店曾是中原軍區司令部駐地,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公然挑起全面內戰後,中原軍區部隊在此奮起展開中原突圍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序幕。

整齊的樓房、乾淨整潔的小區、樓上刷寫的“自食其力、勤勞致富”幾個大字,是如今走進宣化店鎮鎮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第一印象。而住在這裏的住戶,都曾是宣化店鎮各村莊易地搬遷來的貧困戶。

宣化店鎮地處鄂豫兩省交界,位於孝感市大悟縣東北部,據瞭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建成於2018年10月,共安置貧困戶333戶共1121人。

大悟縣宣化店鎮鎮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張暢 攝

“我們有文娛廣場、停車場、休閒亭,還有專門管理的辦公室、視頻監控、菜園……”大悟縣宣化店鎮武裝部長朱定榜向記者介紹着小區的種種公共服務設施,“我們當時對這個地方的標準就是‘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爲了解決羣衆“喫菜難”的問題,照顧住戶的生活習慣,小區還在安置點周邊流轉開墾菜地30畝,讓住戶在家門口就能擁有自己的小菜園,實現日常生活小菜的自給自足。

易地搬遷能改變羣衆的生活條件,但僅靠一搬了之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近年來,宣化店鎮以集中安置點爲中心,同步規劃配套增收致富產業,打造“公司企業+特色產業”、“就業培訓+公益崗位”、“扶貧車間+就近就業”等發展模式,多措並舉保障羣衆的收益。

剛走出小區沒幾步,便能看到大悟縣宣化店鎮的就業扶貧車間,車間內,多臺加工服裝的機器正在忙碌着。

大悟縣宣化店鎮的就業扶貧車間。 張暢 攝

“我們家裏兩個老人,以前都是種田,現在住上了樓房、在車間做事,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塊錢。”63歲的何傳餘正是宣化店鎮易地搬遷的居民之一,這個小區裏的扶貧車間,讓他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大悟縣澳弘達針織製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術猛介紹,在這裏上班的工人每個月最少能拿到2200元工資,車間還對就業的貧困戶給予一定的專項補貼,“讓他們有好一點的待遇。”

據瞭解,宣化店鎮在鎮區易遷點推行“企業+車間+易遷戶”模式,就近建設扶貧車間,引進湖北澳宏達針織廠等企業入駐,提供就業崗位320餘個,人均年增收2.5萬元。截至目前,宣化店鎮扶貧車間認定12個,帶動就業729人。

大悟縣宣化店鎮的就業驛站。張暢 攝

除了幫助羣衆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宣化店鎮還在小區內設置了就業驛站,關聯33個村級就業服務站,常態化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送培訓”活動,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如今,已對接1700餘名貧困戶外出就業,145名貧困羣衆實現鎮區就業。

同時,宣化店鎮黨委政府還利用鄉情資源,主動聯絡宣化店在外名人和企業老闆,推薦羣衆在武漢、深圳、孝感、漢川等地就業,實現戶平均增收3萬元以上。

大悟縣宣化店鎮鎮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中新網任思雨 攝

讓居民在家門口當起上班族、通過就業驛站簽約外地企業、利用技術培訓成爲技術人才、在公益性崗位實現穩定增收……宣化店鎮精準掌握羣衆的就業需求,用“點對點”的服務,爲越來越多的易遷戶鋪就了致富之路。(完)【編輯:朱延靜】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