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全力打造氫城,打造長三角氫走廊核心點

近期,上海市聯動蘇州、南通、嘉興、淄博、鄂爾多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六城市共同啓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羣合作項目,並計劃通過4年的示範應用,推廣5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發展氫能產業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上海在城市氫能發展規劃中先行一步,打造氫能產業綠色生態,助力氫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並充分發揮龍頭作用、紐帶作用,推動長三角地區的氫能共同發展。

在上海市氫能佈局中,嘉定等新城正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作爲重點方向,全力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氫能港”,領跑“新動能”。

上海氫城建設蓄勢待發

在6月9日舉辦的第六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上海市與長三角區域城市蘇州、南通、嘉興及淄博、鄂爾多斯、寧東共同啓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羣合作項目。會上,產業鏈龍頭企業也發佈了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羣行動倡議。

其目標是通過4年的示範應用,推廣5000輛燃料電池汽車。爲了推動氫燃料汽車示範應用,以上海爲中心的城市羣將聚焦九大應用場景,圍繞成品鋼材的運輸示範、整車物流、海港空港、煤炭運輸、物流園區運營的示範、乘用車的示範、公共交通領域、機場及建築垃圾運輸開展示範運行。

“發展氫能是能源轉型和產業調整的重大戰略方向,也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建明在大會上強調,要聚焦創新引領,爲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突破一批覈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要聚焦示範應用,聚焦港口、物流、公交、機場、園區等應用場景,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突破發展;要聚焦開放合作,共同構建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依託各區域優勢拉長板,共同打造長三角氫走廊。

在此之前,上海市已率先進行了氫能發展佈局。去年年底,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等6部門共同發佈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氫能規劃重點。

《計劃》表示,到2023年,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並建成運行超過30座,加氫網絡全國最大,形成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發展規模全國前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應用規模全國領先。

此外,還要加強長三角區域燃料電池汽車協同發展,區域聯動加快推廣應用,共同建設長三角氫走廊;以上海爲龍頭打造氫走廊的核心點,聯合長三角主要城市啓動建設城際快速G15(瀋海高速)、G42(滬蓉高速)、G50(滬渝高速)、G60(滬昆高速)4條氫高速示範線路,加快完善沿線氫氣補給設施,打通燃料電池汽車互通路徑,重點推進燃料電池客運包車和城際物流的示範應用,力爭打造長三角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區。

嘉定領跑“新動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在上海五個新城的“十四五”規劃中,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匯新城均將氫能列入了發展規劃。

比如,南匯新城將打造全產業鏈模式,建設好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發揮臨港新片區氫產業園優勢,補強國內氫能自主研發能力,建立跨界融合的燃料電池產業生態。打造氫能源汽車產業鏈,重點推動氫能燃料汽車應用示範,探索氫能電池整車製造。

青浦新城則計劃“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園能吸引新項目總投資20億元。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系統及零部件、加氫站等氫能主體產業,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推廣氫能技術應用,逐步構建從加氫站建設、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到氫能整車的氫能汽車全產業鏈,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氫能經濟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十四五”新城產業發展專項方案》在“新城產業發展重點”中明確提出,嘉定以嘉定氫能港、嘉定新能港、汽車創新港、上海智能汽車軟件園“三港一園”等爲重點推進汽車“新四化”協同區建設,促進汽車產業集聚發展。

據《嘉定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嘉定新城正以打造“國際汽車智慧城”和長三角新能源智能汽車“硅谷”爲契機,主動承接國家戰略、上海方案,全力打造汽車“新四化”。嘉定將積極引入汽車“新四化”領域頭部企業,聚焦氫燃料電池、新型車載智能終端、車路協同等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測試、應用力度,推動傳統汽車企業向“新四化”方向轉型,引領全市汽車產業發展。

新能源產業發展背景下,嘉定率先佈局燃料電池相關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羣,覆蓋了從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到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全產業鏈,同時整車企業、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各環節已形成生態系統,具有了先發優勢。

6月3日,嘉定還舉辦了“比學趕超新四化 勇攀高峯鑄氫城”爲主題的2021氫能源產業高峯論壇暨嘉定區安亭鎮新僑驛站揭牌儀式。活動中,新僑驛站成立,通過發現和培育新僑人才,共謀氫能源產業發展。同時,安亭鎮在產業環境介紹中表示,安亭將邀請氫能源企業落戶安亭,推進氫能源產業發展,共同建設從產業到社會全方位發展的深度融合示範區域。

(作者:卜羽勤,實習生毛欣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