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 生活在長江邊上的武漢人,少有不曾聽說過江豚的。長江江豚以“活潑的性情和可愛的微笑臉龐”著稱,被稱爲“江中精靈”和“微笑天使”。

近年來江豚頻繁在武漢出沒,不僅說明了武漢生態環境問題正在改善,更激發越來越多武漢人的愛豚之心、護豚之行。

6月20日,“全民愛豚月”系列活動第二場於武漢舉行,下午15:00-16:30,“聽說江裏有頭豬”主題沙龍分享在武漢綠地繽紛城5樓幾何書店開展。

保護長江江豚,專家們這樣說

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常委副祕書長張潔:“喜歡江豚,我能爲它做什麼”是所有愛豚人士的想法。“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風向標和指示物種”,江豚的生存問題是事關生態系統的國家乃至人類大事。

廣西科學院博士陳默:我很早就開始關注白鱀豚和江豚,他談到了自己作爲鯨類科學工作者的責任,“要科學,更要科普”。

長江網高級記者高寶燕:我們堅守一個多月拍到江豚重現武漢的高清視頻,讀者觀看量高達1800多萬人次,這透出大衆對江豚濃濃的關懷。長江日報和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目前在全國建立了9所守護江豚示範學校,未來是屬於孩子們的,我們要提高孩子們保護江豚的意識,讓孩子們成爲未來的江豚保護者。

武漢生態環境局志願服務隊金憲琦:生態環境保護,沒有誰是旁觀者。武漢市政府2020年10月發佈了《推進長江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十大舉措”,其中第九條和第十條都是和普通市民息息相關的。

現場圖片。葛雨萱 攝

知乎化學科普優質答主ChemX是一名90後武漢小夥,他分享了自己一家三代人與江豚的故事,從30後到70後再到95後,江豚越來越難見到了,“我身爲武漢人卻沒見到過江豚,非常遺憾”。他還談到了在知乎科普江豚起名的經歷,表示自己作爲一名科普作者,非常樂意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江豚重返武漢。

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錢正義博士:我們爲江豚們找自己的“全職保鏢”、開展“漁民驛站”等活動。除此以外,基金會還在企業和社會公衆力量的支持下積極出資,推動江豚保護工作的順利實施。

讓江豚重返武漢,未來這樣做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高級項目經理張新橋在沙龍最後話題分享了對江豚重返武漢的未來展望。

在政策定位上,需要把“江豚重返武漢”納入城市發展定位的考量中,建設“溼地城市”、“綠色城市”離不開對江豚的保護。

現場圖片。葛雨萱攝

在公衆參與上,需要建立公衆參與江豚保護的通道,培養公民保護意識,提高公民參與保護的行動力。諸如科普活動、書籍開發等都是很好的公衆參與形式。

武漢曾是長江江豚活動的一個重要地方,讓江豚重返武漢,不僅僅需要將武漢生態環境改善作爲關注點,更應該關注整個長江生態段,爭取在助力江豚重返武漢的活動中建立城市示範標杆,帶動長江江豚恢復。

越瞭解它,就越想要保護它

現場一位觀衆表示,自己是70年代在上海坐船時第一次見到江豚的,那時候江豚還很多,現在卻不知道爲什麼越來越少了。看了長江網的報道,江豚又一次出現在了武漢,她表示,“雖然白鰭豚沒有了,但江豚還在我們身邊,很開心。”

“江豚被稱爲‘江豬’ ,那麼江豚是不是像豬一樣長得有毛呢?”

“哺乳動物都有很多求偶行爲,那麼江豚是如何求偶的呢?它們是靠什麼來認定彼此呢?”

問答互動活動環節,觀衆們和嘉賓踊躍的討論起關於江豚的專業問題。

“江豚一出生的時候是有‘胎毛’的,但是爲了更好的適應水中的生活,那一兩根毛也會漸漸脫落。”

“江豚擇偶是‘以胖爲美的。因爲越胖就更健壯佔有的資源就越多,繁育的後代成活率就越高。”

現場的觀衆紛紛說,自己越瞭解江豚就越喜歡江豚,越想要保護它。(實習生何芷苓 胡江榮 葛雨萱)

【編輯:朱曦東】

來源:長江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