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紡企維持高開工率,棉花供需呈緊平衡

來源:期貨日報

6月17—18日,由中國棉花協會、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主辦、鄭州商品交易所協辦的2021中國國際棉花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來自行業組織、生產企業、貿易企業及紡織企業、金融機構的嘉賓圍繞當前國內外棉花市場形勢、期貨服務實體企業模式及路徑、推進棉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國內外企業代表近800人蔘會。

期貨日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伴隨着國內外經濟復甦與消費回暖,棉紡織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體現了行業的巨大韌性和內生動力。

“從去年八月開始,棉紡企業訂單和生產運營情況逐步向好,尤其是利潤方面得到了明顯提升。1—4月,紡企整體形勢較好,尤其是純棉紗企業形勢樂觀,是近十年以來最好的一個階段。今年純棉紗尤其是上半年的良好運行,給我們棉紡行業帶來巨大提升。”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總工程師葉戩春在會上說。

中國中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鳴洪在會上表示,儘管全球疫情仍在持續,部分國家和地區趨於緊張,但棉紡產業鏈目前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況,內外棉價重新回到歷史中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棉花金融屬性增強,內外聯動、期現結合的價格體系已基本形成。”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與棉麻局副局長、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王建紅說。

據王建紅介紹,從價格來看,國內棉價走勢相對平穩,國際棉價振盪上漲。“雖然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供需關係也在逐步改善,但全球其他國家疫情還在蔓延,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國內經濟恢復基礎還不是特別牢固,結構性矛盾依然長期存在。”王建紅說。

今年4月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明顯,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也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其中,受全球棉花供需偏緊、國內下游需求持續回暖等因素影響,棉花價格同樣呈現出小幅上漲走勢。對此,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何錫玉表示,棉紡織產業鏈中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漲幅與下游終端消費品的價格漲幅是相匹配的,整個產業鏈的價格傳導機制是通暢的。

事實上,棉花產業鏈價格傳導機制的通暢與棉花期貨功能有效發揮密切聯繫。記者瞭解到,自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實施以來,棉花期貨高效發揮了價格發現功能,期現價格相關性達到0.9以上,在市場供需失衡及產業政策發生變化時,精準、快速做出反應,爲市場主體科學研判棉花市場形勢提供強而有力依據。此外,棉花期貨價格精準反映市場供需變化,已成爲現貨貿易定價基礎。

“2011—2014年由於上游價格混亂,成本無法順利傳導,中國紡織規模曾經出現了一定的萎縮。因此,棉紡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和價格的順利傳導息息相關。而棉花期貨讓這種價格傳導機制變得更加順暢。”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隨着基差貿易的推行,行業內棉花采購銷售看期貨,棉紗採購銷售看期貨,期貨價格成了大家交易的錨,效率更高,價格傳導更順暢。同時,棉花產業鏈藉助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及時調整生產和需求,產業鏈發展更爲健康。比如棉紗和棉花的價格一但給出客觀的加工利潤,這說明要增加棉紗產能來平衡產業供需。此外,期貨套期保值功能,給企業搭建了對沖風險的平臺,在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幫助棉花產業渡過難關,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過去的“一口價”到現在廣泛開展的點價交易、基差貿易,實體企業參與期貨不斷深入,利用期貨工具穩定原料成本、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從而提升企業經營效益。棉花期貨更好、更廣泛地服務棉花實體企業,市場定價更加公平有效,利潤在全產業鏈的分配更加透明合理,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在助力企業穩健經營、擴大規模方面,期貨市場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何錫玉坦言,中棉集團的年貿易量從過去50萬噸發展到如今的75萬噸,未來仍將繼續擴大,這得益於棉花期貨和棉花期權讓企業風險得以規避。“正因爲規避了風險,中棉集團現在也實施了資源的歸集,利用平臺進行購銷,採取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點價,讓紡織企業能夠真正享受到市場紅利,同時我們也利用基差交易規避風險,進而能夠讓企業穩定經營。”他說。

“2020年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帶來內外價差的變化對紡織企業影響極爲明顯。對於紡織企業來講,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棉價的波動,他們真正的訴求是求穩而不是下跌。尤其是6月以後,紡織企業明顯感覺到訂單呈下行趨勢,企業非常擔心棉花價格會因此有所波動。”葉戩春說。

作爲棉紡製造企業代表,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夏馳在會上介紹了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經驗。“近幾年,天虹紡織在棉花采購中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和降低成本的做法有四種,一是套保,主要是內外聯合套保;二是將固定價格的合同變成on-call的合同;三是合理利用期權工具,日常可以通過買入看跌虛值期權進行避險,在有遠期訂單時,則可以採取結構性期權產品,買到比期貨價格更低的棉花;四是利用期貨進行跨合約套利以降低成本。”陳夏馳表示,任何一種策略都有利有弊,企業需根據自身不同的狀況和不同的市場情況來選擇使用。

據瞭解,目前棉紡織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參與期貨市場還存在一些不均衡的情況,下游紡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明顯弱於中上游原料型企業。對此,何錫玉表示,後期可以通過探索利用鄭商所場外平臺更好地服務於紡織企業。

“傳統線下基差貿易痛點在於,買賣雙方就標的、交收地、點價合約、基差達成一致後,需要傳真來往確認,增加談判成本。不僅如此,交易過程中生成的基差貿易合同、點價確認書、交收確認書等紙質合同需要往返郵寄;在點價過程中,點價方通過電話、微信、QQ等通訊手段告知應價方要求後,應價方再人工下單平倉,溝通、下單的時間成本常常導致點價方錯過合意的價格,點價方分批多次點價,無形中加大了應價方的工作量及人力成本,而信息不對稱也可能造成買賣雙方對平倉結果產生爭議。”鄭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鄭商所推出的場外平臺將有效解決以上問題。

“首先,利用場外平臺的交易雙方在網上籤訂基差貿易合同省時高效,且有法律保障;其次,買方點價時,只需在平臺客戶端輸入價格、數量等要求,掛牌交易中平臺凍結保證金,賣方平臺客戶端就會立即響應;最後平臺依據期貨交易軟件反饋的成交結果,形成交收結算價格,被點價方可以自主設定場內期貨賬戶和平倉比例。”上述負責人表示,場外平臺具有高效、準確、靈活和便捷等優點,有效實現了場內場外的聯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