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業行家

“有史以來業績最差”,來自第三方立場的點評

自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輔導以來沉寂多時的華寶證券,忽然出現在行家的時間線裏,原因居然自媒體“投行最前線”這篇題爲《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業績最差券商申報上市》的投稿爆料(以下稱爲“原文”)。

出於公允的立場,行家逐段查看了原文中涉及的“料”,卻發現了諸多經不起推敲的疑點。

業績是否史上最差?

原文指出,華寶證券“40億註冊資本每年僅能產生一個多億的利潤”,“遠遠低於同等規模券商”,“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申報上市券商中業績最差的券商”。

餘生也晚,未能親眼目睹現有的41家A股上市券商的招股書。但協會2020年度券商業績排名數據顯示,華寶證券的市場地位,恐怕還稱不上“最差”。

以淨資產論,華寶證券爲47.18億元,排名第78位。與淨資產最低的上市券商華林證券相比,華寶證券落後8位。緊挨着華寶證券的券商,還有新三板掛牌的粵開證券,位列第77;而同樣啓動IPO的華金證券,位列第80。

以營業收入論,華寶證券爲7.76億元,排名第79位。與營收最低的上市券商太平洋證券相比,華寶證券落後12位。粵開證券和華金證券的營收分別排名第70、78位;此前官宣擬上市的萬和證券,排名第86位。

以淨利潤論,華寶證券爲1.37億元,排名第71位。這一數值不僅明顯超過中原證券(第77位)和太平洋證券(第102位)兩家已上市券商;也超過擬上市的德邦證券(第80位)和萬和證券(第81位)。

人員是否流失嚴重?

原文第一段指出,華寶證券管理混亂,論據之一是人員流失嚴重。

由於公開信息缺乏,行家對華寶證券內部管理的情況,無從置喙。但華寶證券歷年的人員變動,卻有明確的數據可查。

華寶證券年報顯示,自2018年到2020年期間,在職員工數量略減2.72%;其中自營業務、投行業務和研究業務分別增員71.43%、18.83%和12.00%;信息技術減員43.90%,資管業務、投行業務和機構業務分別減員27.87%、18.60%和15.38%。

從在職員工人數來看,至少自營業務、投行業務和研究業務條線,不僅沒有大量減員,反而有所增加。

協會從業人員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華寶證券從業人員略增0.86%,投資主辦人下降1/3,分析師減少9.52%,投顧增加4.35%,經紀人減少4.47%,保薦代表人則是從無到有。

從從業人員數據來看,近半年內華寶證券的投顧和投行業務人員仍有明顯增長。

員工犯罪是否“連坐”?

原文對華寶證券管理混亂,列出的論據之二是“劉永盛非法集資案”,並歸結於總裁“管理不善”。

行家翻查了與前述案件相關的判例,多位投資者曾因前述案件向法院起訴華寶證券。而來自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浦刑初字第5356號】刑事判決等文書,提到了這一案件的細節。

被告人劉永盛系華寶證券機構業務二部總經理,夥同該部門員工李傑、民生銀行黃浦支行營銷部經理張偉等人,於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間,以高額年息回報爲誘,利用券商、銀行工作人員身份,招攬不特定社會公衆233人簽訂有限合夥認購協議,爲周劍雲、成清波、應泓、甘永德等個人及企業非法募集本金5.77億元。……

上海證監局認定華寶證券對機構業務部的運作缺乏有效管控,未對該部門的業務進行內控審覈和盡職調查,以致該部門發生擅自推銷違規產品的情況。華寶證券機構業務部在引進人員和團隊時未審慎開展調查工作;對機構業務部的日常工作缺乏有效管控,對其開展的項目缺乏實質審覈、風險論證和持續合規監控;機構業務部的合規風控流於形式,未有效發揮合規監測和合規審查的作用。

從判決結果來看,多數情況下法院援引“表見代理”等原則,同時考慮到投資者自身過錯,判決華寶證券承擔部分責任。

但這歸根結底是員工個人的犯罪行爲,而非受到華寶證券及高管指使。而且華寶證券也是被波及的受損方,難道身爲一把手,就理所應該的“連坐”?

更爲關鍵的是,前述犯罪行爲發生的日期是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間。而華寶證券2013年年報披露,總經理和法人代表均爲陳林。劉家海則是在2014年4月起出任總經理,並在2017年接替陳林,兼任法人代表。

就算要追究一把手的責任,也找錯人了吧?

究竟有哪些法律風險?

原文還以“法律風險巨大”爲論據。提到華寶證券涉及的法律風險數量遠超行業巨頭中信證券,以及註冊地同爲上海本地的上海證券。

據企查查統計,華寶證券共有裁判文書記錄154條,案件總金額爲14,835.21萬元;華寶證券作爲被告佔比54.48%,涉案案由主要是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另有行政處罰記錄1條,罰款總金額爲30萬元。

中信證券共有裁判文書記錄337條,案件總金額爲198,379.72萬元;中信證券作爲被告佔比30.00%,涉案案由主要是證券糾紛執行。

上海證券共有裁判文書記錄44條,案件總金額爲10,215.73萬元;上海證券作爲被告佔比64.86%,涉案案由主要爲物業服務合同糾紛。

行家注意到,華寶證券的相關判決,主要來自前述“劉永盛非法集資案”。由於各家券商“涉訴”情節不盡相同,行家覺得不能直接拿來比較。

股東相同是否資源相同?

關於華寶證券經營不善,原文稱,與華寶基金、華寶信託在業內頭部水平相比,華寶證券在寶武集團金融板塊中“處於墊底位置”。

行家對“華寶系”的另外兩家瞭解不多,未及查證。但據常理推測,股東背景相同,在不同領域的資源恐怕也不是“一碗水端平”的事情。

而且,單看證券行業,同一家股東旗下的券商也不是個例。如匯金系旗下多家上市券商,業績也分高下。以此來指責,行家覺得說服力不強。

經紀業務賽道錯誤?

在經紀業務方面,原文稱華寶證券“大力投資電商業務,花巨資燒錢買軟件、買設備”,“站在了錯誤的賽道上”。

長期關注券商經紀業務轉型,行家不忝自誇,也有一定的瞭解。但行家讀了兩遍,並沒有確定華寶證券的“錯誤”究竟在哪,難道“量化”就是原罪?

據華寶證券2020年報,其量化業務特色優勢明顯,期權經紀業務累計成交排名行業第四。金融科技賦能創新,客戶開戶數快速增長,全年新增24萬戶,信用業務融資融券餘額18億元,同比增長明顯,並獲批創業板轉融券約定借入資格。

此外,爲數衆多的中小券商,恐怕也想知道在市場中“如何分得一杯羹”。如果有這樣的“武林祕籍”,是否能公之於衆呢?

資管業務是否墊底?

在資管業務方面,原文稱華寶證券自2012年取得資管牌照以來,“資管業務仍然墊底”。

Choice數據顯示,以“受託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計,華寶證券資管業務攬收6476.19萬元,在94家券商中排名第55位。同比增長43.80%,這一增速並不低——排名中位數以上的券商,僅次於華安證券、川財證券、首創證券、信達證券、廣發證券、紅塔證券和中金公司。

資管業務排名在華寶證券之後的上市券商,就有華林證券、南京證券、中原證券、天風證券財達證券、西南證券和西部證券。

如果這是業績墊底,前述六家上市券商是否有話要說?

投行業務是否有起色?

原文稱,華寶證券債券業務“錯過2014年至2018年的債券牛市”,保薦業務“錯過2010年創業板和2019年註冊制的紅利期”,從而質疑其投行業務能否有起色。

此前行家曾報道過,華寶證券在2020年12月獲批保薦業務資格。由於其保薦業務剛剛起步,短期內判定成效,似乎爲之過早。

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度,華寶證券債券主承銷佣金收入僅爲19萬元。出於公允立場,行家同樣認可華寶證券債券業務表現“墊底”。

研究業務是否“獨樹一幟”

原文提到,華寶證券缺乏行業研究報告,“和主流券商研究所的業務方向完全不同”。

然而,華寶證券2020年報明確披露,公司在行業金融產品研究保持領先地位,全年提供研報720篇,覆蓋投資、研究、產品、渠道、銷售的全流程,並推出了“鋼鐵生態圈行業研究年度報告”系列藍皮書,爲多個重點產融結合項目提供研究支持。

這麼說來,華寶證券依託母公司寶武集團的成果,是被“開除”了行業研報的範疇嗎?

據協會從業人員數據,華寶證券現有分析師19名,其2020年年報中列出的研究人員爲28名。

在華寶證券官網,爲投資者提供了部分研報,內容主要涉及基金理財,ETP研究,量化金融,固收研究和期權領域。單從數量來看,華寶證券的研報保持了高頻更新,甚至達到日更。

對不甚瞭解的領域,行家暫時保持中立。這是格格不入,還是獨樹一幟,或許也是沒有定論。

網紅導流是否“罪不容誅”?

原文最後一部分,提出了三點質疑。

其一是質疑華寶證券“花巨資給網紅大V,推薦其粉絲開戶,金額極其巨大”。

就行家所知,通過網紅模式引流,是業內比較常見的方式。行家曾有過深究的頭部券商如華泰證券,互聯網券商如東財證券,無不如此。

如果要說這一模式不當,是不是要將證券行業的創新一棒子打死?

IT投入是否反差巨大?

原文的第二點質疑是,華寶證券的“軟件非常不穩定,口碑非常差”,與對IT類的投入反差巨大。

從不炒股的行家,對券商APP的軟件認知度不高。但行家覺得,軟件穩定性等屬於用戶體驗的範疇,其中可能有較多主觀的因素。

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度,華寶證券信息技術投入2.16億元,排名第27位。但其信息技術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則是行業中位數以下。

國資流失是否“扣帽”?

原文最後一項質疑是,華寶證券“從股東寶武處獲得大量收入,佔比最高接近30%”。

關於這部分資料,行家遺憾的表示,未能查到確切的信息。

由於原文直指“個人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等尖銳的問題,行家覺得有“扣帽”的嫌疑。

對於央企背景的華寶證券,如果以上“指控”有真憑實據,是否應該向紀委部門檢舉呢?

夜深人靜,來個總結:原文的主觀表述更多些,理性量化的數據缺乏,實在說服力不夠。

作爲同行,行家還是要呼籲,自媒體平臺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輕易定性,謹防自毀長城。

畢竟,行家的宗旨就是倆字:靠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