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有言,“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清代乾隆皇帝有“畫圖歲久或堙滅,重器千秋難敗毀”的詩句,來讚美玉之珍貴,古人常用玉比喻君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常用玉來比喻男女之情,“有玉微涼,是爲櫻琅”。中國的玉文化要追溯到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古至今有關於玉的故事貫穿着中國發展的整個歷史,而玉石雕刻,這種中國人獨有的雕刻技藝也伴隨着朝代的更迭淵遠流長,時至今日,我們的雕刻技藝傳承人在古法雕刻技藝的基礎上輔以現代科技把這項寶貴的雕刻技藝發揚光大。

玉石的形成需要上億年的時間,並且每一塊玉料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玉石是不可再生資源,每一塊玉料都彌足珍貴,古語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塊好的玉料不僅要肯被人挖掘,更需要遇到一個懂得賞識他的人,幫助它傳達思想與感情,這樣方能“才美外現”,而肖暢大師就是玉石的“伯樂”。

肖暢,1983年出生於工藝美術之鄉“福建莆田”。玉雕師、工藝美術大師、一級雕刻設計師,現任廣州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平洲珠寶玉器協會會員。他自幼在藝術氛圍濃厚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就非常有繪畫天賦,1999年來到廣州學習玉雕藝術,從此踏上了玉石雕刻的道路,2001年學成出師。天資聰穎的他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很快便掌握了雕刻基礎技法與創作技巧。在這三年的學習期間,成爲他人生最難忘的時間,讓他懂得了堅持的意義,同時爲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爲日後他傑出作品的創作源泉。

2001年學有所成的肖暢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他選擇在廣州創辦了自己的雕刻工廠。2009年到2014年曾赴中國石雕之鄉惠安與當地雕刻藝術大師探討交流,以此來繼續增加自己的眼界和閱歷。2014年到2017年遠赴內蒙古與雲南瑞麗各一載半,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技藝。2018年曾赴玉雕之鄉廣東肇慶四會市,並在2018年先後創作完成了作品《深山訪友》榮獲第十四屆廣州市工藝美術“工美金工獎"金獎;作品《歸》榮獲第七屆中國金藝獎作品評比大賽活動金獎。之後的2019年創作完成了作品《隱》榮獲首屆廣東玉石雕刻藝術創作大賽金獎。

肖暢從事玉雕行業二十餘載,其作品創作題材豐富新穎,突出創新思想,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創作風格及特點,擅長人物,山水,掛件等中高端擺件。多年來創作出衆多優秀作品,新鮮生動、特點獨特,深受業內人士以藏家愛好者好評。

古語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肖暢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山水風格俏麗,掛件精緻脫俗。玉石雕刻創作講究因料施藝,化瑕爲瑜,肖暢在繼承了傳統古法雕刻技藝的精髓,融入現代科學技術,將玉石雕刻技術發揚光大,勇於創新,擅長精細雕工,能巧妙運用玉石之自然美,同時又能運用精湛的雕工反映出刻畫之意境。

一件玉器從選料打磨到雕刻成型,要經歷選料、剝皮、設計、粗雕、細雕、修整和拋光等工序。一切的工作只要有一點失誤便前功盡棄,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玉雕真正的參與者才能體會。中國歷史上先有“卞和泣玉”的故事,後有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和氏璧的“價值連城”早已震鑠古今,但誰又知道這其中有多少工匠爲此付出巨大的艱辛和汗水,纔有了後來藺相如“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可歌可泣。

玉石雕刻這項古老的傳承技藝,歷經萬年的歲月變遷,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精神體現,歷經多年的積累,肖暢大師厚積薄發,創作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讓我們跟隨肖暢大師的腳步,讀懂他更多優秀的作品所傳達出的思想,探索他作品體現出的意境,更好的利用玉雕來傳播中國文化,他積極參加藝術文化各項活動,集衆家之所長,精益求精,將中國的玉雕技藝發揚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