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波瀾壯闊,征程風雲激盪。從1925年順義第一位共產黨員李昆掀起農民反蛋捐運動,到1948年底全境解放;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在不同歷史時期,順義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始終挺立潮頭,書寫了彪炳千秋的輝煌篇章。爲喜迎建黨百年,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學習瞭解順義黨史,區委組織部、區黨史地方誌辦公室、區檔案館聯合策劃開設【建黨百年·順義黨史】專欄,在“順義組工”專題推送,今天給大家介紹《農業生產再創輝煌》。

農業生產再創輝煌

爲了改變傳統分散種植模式,加快順義農業生產社會化、商品化進程,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1986年7月28日,縣委制定印發了《關於土地適當集中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決議》。

1987年8月,在縣委統一領導下,通過因勢利導,積極、慎重、全面地在全縣推進了專業化分工的適度規模經營,使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開始走上了專業化道路,實現了農業的二次飛躍。1989年、1990年,順義縣先後被國務院評爲“全國售糧先進縣”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被譽爲“京郊糧倉”。

三高農業

建設京郊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在絕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同時,在市委提出的“服務首都、富裕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指引下,順義縣委、縣政府打破單一抓糧食生產的傳統做法,加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從首都市場的需要出發,充分發揮平原優勢,因地制宜,建起了生豬、鮮蛋、肉雞、北京鴨、肉牛、淡水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1991年,順義糧食產量和肉類產量雙雙跨入全國百強大縣行列。順義已成爲北京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首都重要的副食品生產供應基地。

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順義糧食生產過程也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過程,從1978年開始,順義在發展大型農機具的基礎上,先後引進、研發、推廣了機動水稻插秧機、土壤旋耕機、小麥斷根深施肥機、玉米帶豆套播機等中小型機具。這些機具爲當時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1980年,全縣引進了22臺中型小麥聯合收割機,標誌着順義縣小麥機收由小型“豐收—185”割曬時代進入高一級的聯合收割時代。順義縣於1992年率先在京郊和全國基本實現了小麥從種到收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成爲農機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性標誌。在全面推進小麥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的同時,玉米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工程隨後啓動。到1995年,全縣玉米生產基本實現了全過程機械化,標誌着全縣農機化水平跨入了全國先進行列。

小麥喜獲豐收

大力普及農田節水灌溉化。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從解放初開始,順義農田灌溉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經歷了土井、渠道、機井、噴灌等發展階段。灌溉方式不斷改進,灌溉水平不斷提高,灌溉面積不斷擴大,保證了糧食生產的發展。每年秋播後,順義縣都要利用冬閒時間組織農民疏挖主幹排水溝、建設農田排水系統,做到了五溝相通,實現了24小時200毫米降雨不澇的目標。

花卉大棚

加速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順義十分重視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爲糧食生產提高提供了科技保障。首先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健全,有農科所、植保站、種子公司、鄉鎮科技站、科技員,形成人才羣體和推廣網絡。其次是農業科技廣泛普及和提高,如良種培育和推廣、病蟲害防治、化學除草及種植方式等。1984年後,爲適應農業機械和噴灌的需要,小麥種植開始由分散方式向集約化轉變,大力推廣兩茬平播方式,農業生產再創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