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青亭網”(ID:qingtinwang),編輯:hi188,36氪經授權發佈。

時間過得飛快,從2016年國內VR市場從泡沫中破滅開始,到現在由Oculus、索尼、HTC、Valve等引領的VR市場終於有了起色。和多年前相比,如今的VR硬件已經更爲務實,產品也能被更多人接受,在遊戲娛樂和垂直行業得到不同的應用和探索。

2020年,Oculus Quest 2、《半衰期VR》在國內外獲得大量好評,由此也促進了世界範圍VR生態的活躍。隨着VR勢頭升起以及一衆的遊戲和社交巨頭的推動,一個新的詞“元宇宙”“Metaverse”正在席捲2021年,熱度高漲,“元宇宙概念股”成爲上半年熱門關注話題。

那麼,當我們談元宇宙、Metaverse時到底在說什麼?

抱着疑問,我看了不少宣稱是元宇宙、Metaverse的產品(或者是概念ppt)和報道,然後我更茫然了。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英文原詞“Metaverse”,出自尼爾·斯蒂芬森1992 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在這部小說中講述了大量有關虛擬化身、賽博朋克等場景。

而Metaverse一詞則是由Meta+Verse組成而成,Meta指超前,Verse由Universe演化而來,泛指宇宙、世界。至於中文詞義“元宇宙“,也由此直譯而來。甚至,我們還會看到很多公司產品名都在採用Meta、Verse這些詞根,不乏MagicVerse、Cyberverse、Ominiverse、MetaHuman Creator等等。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空間合集,是結合虛擬和現實世界的持久性的、開放共享的3D虛擬世界。這個概念和當時我們解釋Magicverse時基本一致,然而時過境遷,曾一心想要擴展消費級AR市場的Magic Leap,早已轉型to B領域。

電影《頭號玩家》

更形象地說,元宇宙就像是電影《頭號玩家》中描繪的基於互聯網,永久在線的數字空間,在上面可以完成各種活動,不僅僅是遊戲,甚至還可能虛擬和現實結合聯動,甚至還有有太遊戲中必不可少的貨幣系統等。

爲什麼“元宇宙”這個詞在今年就火了?很簡單,市場熱度+炒作。Roblox上市先掀起元宇宙概念;Epic Games獲得10億美元融資發展Metaverse,致力擴展遊戲的元宇宙;Oculus Quest近兩年帶動VR市場活躍度,傳聞蘋果即將入局AR/VR眼鏡,也讓更多人認爲虛擬融合時代即將來臨,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這一概念。

“元宇宙”是個超前概念

首先我們需要認清,元宇宙就是一個概念性的名詞,是一個當前技術還不能實現的超前“概念”。

今天有越多越多的公司在把VR社交、虛擬化身、3D虛擬空間形容爲元宇宙,比較常見的是一個現象是,很多AR/VR、社交、遊戲、科技企業喜歡用一些聽起來很炫酷的名詞來包裝自己的技術,包括不限於:元宇宙、數字孿生、數字永生、全真互聯網等等,似乎加上這些詞就能拔高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水平。

大的公司相對來說更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作爲VR行業的龍頭,我從來沒見過Facebook經常把元宇宙掛在嘴邊,畢竟Facebook作爲互聯網社交巨頭,卻VR社交上栽過跟頭--最開始的VR社交平臺Spaces早已關停,直到現在新的VR社交平臺Horizon還未正式上線。雖然Horzion目標也是元宇宙,但目前Facebook官網僅使用社交概念來宣傳和闡釋。扎克伯格在近期採訪中少見的提到Metaverse一詞,“Oculus的目標是讓更多玩家通過VR進入到元宇宙”,而這句話也是基於虛擬社交的大背景之下。

前不久上市的Roblox把元宇宙概念寫入招股書,並給出了元宇宙的8個特徵;獲得10億美元融資的Epic Games,雖然官方在新聞稿標題中提到Metaverse,但文中提到的卻是“在XX遊戲中構建社交、互聯生態”,也表明它是以遊戲爲基礎。騰訊去年底也提出了全真互聯網概念,至今沒有明確的解釋。

NVIDIA Omniverse數字工廠

NVIDIA則是用元宇宙的概念去做了一個虛擬3D工作流平臺Omniverse,可以更好的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甚至可以幫助寶馬汽車一個工廠建立了完整的數字化版本,這不比那些宣稱元宇宙的概念產品酷百倍?

VR會議平臺《Engage》

很多初創企業在宣傳上就比較直接了,VR會議平臺《Engage》爲例,近期又公佈了一個元宇宙的新平臺:Engage Oasis。很難想象,目前的VR社交平臺基本上單一最大房間容納也就幾十人(Engage 1.2版最大支持50人,此後更新日誌中從未提及同時在線數量),卻說要建立元宇宙,何以令人信服?曾採用Engage進行線上會議的HTC VEC大會官方直播信號還有掉線情況,商務場景中誰又能接受掉線呢?

各類VR會議平臺基本都是類似,VR會議應用《MeetinVR》最多可支持35人進行會議;AR/VR協作應用《Spatial》免費版最大支持40人同時在線;VR社交平臺《vTime XR》則面向更小衆羣體,單一房間最多僅4人;《VRChat》《Rec Room》單個虛擬空間最大聯機數量也都在幾十人左右。

新晉的VR、AR硬件公司同樣如此,常常把5G、數字孿生、元宇宙這些概念放進PPT,我建議先把基本的AR、VR技術和產品體驗做好。

據我們瞭解,國內無論是AR、VR硬件、還是軟件生態,和國際差距仍然很大。如果這樣下去,似乎差距只會更大。甚至我也在懷疑,這些口口聲聲宣稱元宇宙概念的公司,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的員工知不知道自己在其中負責什麼業務?相信很多人都經歷2016年VR泡沫,我們不希望那些概念性的產品在VR、AR相關行業用各種概念包裝,繼續混淆視聽。

元宇宙產品的細分化

元宇宙產品包括幾大特徵:虛實融合的3D空間,連接人和人、人和物,永久在線、數字貨幣體系,不同的公司個體有不同的說法。顯然,遊戲和社交是目前最符合上述特點的兩大產品線,因此我們目前看到的最多的案例就是遊戲和社交領域的參與者。

從產品角度看,未來的確存在元宇宙式的產品。拋開各種研究報告的生搬硬套,我們理解的元宇宙就是基於遊戲和社交生態的延續,未來的“元宇宙”概念一定是也將是劃分領域的。元宇宙可以看作是3D時代的虛擬空間,當我們先拿掉它時,在2D時代:如果你是一名QQ用戶,我可以認爲QQ秀就是元宇宙;如果你是一個電影謎,我可以認爲《黑客帝國》、《頭號玩家》就是元宇宙;如果你是一個動漫迷,我可以認爲《刀劍神域》就是元宇宙;如果你是一個遊戲玩家,我可以認爲《動物之森》、《Dreams》就是元宇宙;…

上述舉例意味着“元宇宙一直存在於互聯網世界”,上市場景基本上滿足對應時間段人們對於“虛擬空間”概念的需求。只不過,隨着技術推進,人們對此需求不斷提高。

進入3D時代,可能和AR/VR目前發展現狀十分相似。以VR爲例,目前主流消費級VR應用以遊戲、娛樂爲主,數量相對龐大;同時VR在垂直行業還有面向教育、培訓、醫療、文旅等不同領域的探索和案例,這些共同推動了VR技術的發展和落地。

由此我猜測,不同的應用場景會創造出不同的“元宇宙”,大而全的元宇宙依然各個公司用來描繪美好未來場景的噱頭。未來的元宇宙將按照不同領域來劃分,不同行業甚至還會形成平行賽道。至少目前NVIDIA的Omniverse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它專注工作流,沒有想要搶奪任何遊戲娛樂的空間,而其它領域的玩家想要與它競爭也將更爲困難。

也因爲元宇宙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未來的產品勢必和今天所想象的有所不同。騰訊研究院在《Metaverse: 互聯網的未來是虛擬時空?》一文中提到:不同於科幻小說,我們只能在現有事物上,對元宇宙的可能性展開略顯保守的想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帶來的體驗是今天的遊戲和社交網絡無法比擬的,並非對現有的互聯網體驗做簡單加法。

從技術底層角度看,元宇宙還能進一步細分。虛實融合的3D空間是一個關鍵,這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AI技術、AR/VR、虛擬仿真,數字人(虛擬偶像),雲渲染等等。所以說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例如前面提到的掉線問題和最大聯機數量,假如未來直接雲端運行應用,那麼有可能體驗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借鑑2015、2016年的VR歷史,過度吹捧起來的市場熱度是虛無的。這一點跟鼓吹5G+VR是一個道理,並非有了5G技術、你的VR產品和項目體驗就更好。基本的產品形態有沒有做好,產品體驗有沒有Oculus好?軟件體驗有沒有Rec Room好?這些都是關鍵。

Facebook《Horizon》

因此,任何僅僅宣稱元宇宙的公司都值得警惕,這時我們需要看看它是否擁有基礎建設,一個強大的遊戲生態,一個互通互聯的社交體系等。回過頭再看看Facebook。我認爲,Facebook自從收購Oculus後目標一直都是建立“元宇宙”,但是它根本不會去把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說給他的消費者,而是通過不斷強大社交平臺,發展VR、AR、手勢操作、腦機接口、肌電信號控制等技術,不斷進行技術儲備,一旦技術Ready,玩家自然就會陷進去。那時候,更讓人擔心的可能是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綜上所述,當你再看到“我們離元宇宙越來越近”的描述時,基本就能知道這是扯淡,因爲它聽上去和幾年前經常聽到的“我們距離VR爆發已經很接近了” 別無二致。

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taverse

https://www.oculus.com/facebook-horizon/

https://www.cnet.com/features/mark-zuckerberg-on-facebook-vr-future-new-sensors-on-quest-pro-fitness-and-a-metaverse-for-work/

https://new.qq.com/omn/20210607/20210607A06CJV00.html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429A0AYSS00

來源:36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