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媒文章:中共百年成功實現人民願望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日發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成功解決了中國龐大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共產黨已經100歲了。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經受住時間考驗的政黨之一。

總體而言,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也做得很好。從1952年到2020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從679億元人民幣增至101.6萬億元。同一時期,實際人均GDP從119元增至約72000元。

共產黨帶來了中國人民想要的東西嗎?顯然,它成功解決了中國龐大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而它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也表現出色。幾千年來,中國人非常看重教育。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2020年文盲率已經下降到2.67%。

1989年,高考入學率約24%,2016年升至82.15%。

現在,大部分想上大學的人都能上。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964年僅爲0.4%,到2020年升至15.47%,預計還將隨着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增加。

同樣,中國在公共衛生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1949年,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1981年爲67.8歲,2019年增至77.3歲。

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最成功。按當年價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1978年末中國農村貧困發生率高達97.5%。到2019年,貧困發生率降至0.6%。到2020年,這個數字降至零。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20年間增長率有高有低,但1949年至2020年整個期間實際GDP和實際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爲約8.5%和約7%,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取得了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我們可以將這一成功歸因於中國決策者的長遠眼光以及一心一意關注經濟增長。在足夠長的規劃眼光下,可以投資可引領發展的基礎設施,即那些需求尚未成爲現實但仍可以由供給創造需求的基礎設施。

隨着家庭收入繼續增加,家庭消費將會提高。

儘管自1979年以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中國的實際人均GDP仍處於可以讓經濟相對較快增長的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