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營銷戰後迎來擴科潮,啓蒙教育的下半場在哪裏?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黃燕華 編輯/馮羽

來源:子彈財經(ID:wwwhygc)

萬萬沒想到,今年1月才獲騰訊和摯信資本近億美元投資的嘰裏呱啦,竟被捲進了欠款風波。

近日,知名在線啓蒙教育品牌嘰裏呱啦被曝拖欠供應商尾款170萬元。

隨後,「子彈財經」就該消息向嘰裏呱啦方面求證,對方回應稱,“這是一個供應商和我們有合同糾紛,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早在5月份就已經受理了此案,具體法律程序正在進行中。”

按理說,這類小金額拖欠事件不應該發生在嘰裏呱啦身上。那麼,嘰裏呱啦欠款風波背後究竟藏着怎樣不爲人知的故事?監管層面重拳整治之下,在線啓蒙教育企業們未來將何去何從?本文試圖找出以上問題的答案。

欠款風波背後

早在2020年4月,嘰裏呱啦APP(簽約公司爲承承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邀請錫兵傳媒試拍7條課件Demo樣片,正式驗收後嘰裏呱啦陸續和錫兵傳媒簽訂了3份框架合同,以及數份補充協議。

錫兵傳媒方面表示,在其爲嘰裏呱啦拍攝了課程體系“呱呱英語素質啓蒙課”下的T1、T2、K3、K4、K6後,嘰裏呱啦以“腳本不行”爲由暫停了後續合作。經測算,嘰裏呱啦拖欠錫兵傳媒尾款共計170萬元。

凡事皆有因,嘰裏呱啦陷欠款風波絕非偶然。

嘰裏呱啦前員工肖博(化名)向「子彈財經」透露,去年,嘰裏呱啦空降了很多擁有優秀履歷的高管。“有清華大學畢業的,也有海歸人士,兩位老闆尤其偏好海歸背景,因爲他們都在美國接受過教育。”

團隊規模也從年初的300人擴充到年末的1500人,翻了5倍之多。不過問題也很快接踵而來。嘰裏呱啦內部逐漸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人事鬥爭比較激烈。“整個2020年,嘰裏呱啦內部的人事變動非常大。”肖博坦陳道。

他還提到,一些學歷或留學背景不那麼光鮮的創始老員工,在公司壯大的過程中,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離職。“僅我知道的就至少有兩三個來自於教研部和美術部的創始老員工被邊緣化。”

近日,另有嘰裏呱啦創始老員工在其朋友圈感慨,“作爲前員工,我想說不管對外對內也極度有問題,從公司才2、30人加入,工資也沒多少,因爲跟老闆創始人以前是同事覺得會一起好好奮鬥......盡心盡力一起把公司建設到1000多人,結果還被逼辭職。”

而錫兵傳媒創始人鈄騰霄也對「子彈財經」表示,去年4月便跟她對接的嘰裏呱啦製片部員工已於今年3月離職,原因則是“該員工被公司懷疑可能存在一些貪腐情況”。

不過,鈄騰霄坦言,自己公司跟對接的嘰裏呱啦員工並無利益往來。

在錫兵傳媒看來,因爲嘰裏呱啦給出的報價本身偏低,有真人拍攝又有動畫的幾分鐘視頻纔不到2萬元一集。如果是單集合作,像錫兵傳媒這樣的團隊是不會接的,也就是看在它量大,最終才接下這個活。“說實話,我們還嫌你給的錢少,你還指望我們給回扣,這不可能。”鈄騰霄說。

而讓鈄騰霄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嘰裏呱啦的“不作爲”。

據鈄騰霄回憶,今年2月,雖說嘰裏呱啦採購部總監胡明東加了自己微信,但對方只是稱在整理供應商信息庫。此後她再向該採購部總監詢問尾款問題時,對方給出的答案竟是“不管”。

她還提到,今年3月,自己加了嘰裏呱啦教研部總監牛玉春的微信,在詢問中止合作補償款以及尾款事宜跟誰對接的問題時,對方稱,“我們採購的同事,大概最近1-2周他們會和你們聯繫哈。”但時至今日,嘰裏呱啦採購部人員都未曾聯繫過她。

不僅如此,嘰裏呱啦方面還將鈄騰霄移出了此前所有的雙方工作對接羣。今年2月至今,鈄騰霄曾多次給嘰裏呱啦方面發催款郵件,都沒有得到回覆。“全然一副躺倒任錘的狀態。”她說。

鈄騰霄坦言,自己從未想過鬧大事態。“我們只想要回自己的辛苦錢,沒有其他任何過分想法。”

據鈄騰霄透露,她在微信公衆號和知乎上發佈《臺灣藝人林熙蕾投資的嘰裏呱啦APP,拖欠供應商尾款170萬,灣灣的霸道總裁惹不起!》一文後,很快便遭到嘰裏呱啦方面投訴,知乎方面以“涉嫌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爲由刪除了此文。

不過,事件發酵至今,嘰裏呱啦方面始終都沒有聯繫她。

據悉,被嘰裏呱啦欠債的不止鈄騰霄公司,還有其他供應商。

據鈄騰霄介紹,在她發完維權文章後,有巧虎員工告訴她,巧虎也有供應商被嘰裏呱啦欠債,雖說金額不算大,但時間或許更久。

另值得注意,有其他服務提供商也正在向嘰裏呱啦發起維權。

鈄騰霄稱,起因是在嘰裏呱啦發展初期,該服務提供商——ATM啓蒙英語教育研究院充當嘰裏呱啦的顧問角色,雙方約定一半以股權方式換取專業服務,但當該服務提供商今年嘗試行權時,卻遭遇嘰裏呱啦各種“扯皮”。

據瞭解,嘰裏呱啦不止拖欠供應商的尾款,也拖欠家長的學費。

「子彈財經」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嘰裏呱啦的投訴合計高達516條。而網友們對該機構的控訴焦點主要爲虛假宣傳和退費難等。

資深教育投資人徐華向「子彈財經」表示,此次欠款事件會讓嘰裏呱啦品牌口碑受損,甚至會給它在人才招聘上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供應商(尾款)也拖欠,員工工資有沒有可能也拖欠?”

而更深層次影響或許在於,未來,嘰裏呱啦、友商們在跟它們的供應商開展合作時,後者會更謹慎並對前者提出更嚴苛的要求。“比如,首次付款金額比例更高,支付時間更短,拖欠尾款被罰更重等。”徐華說。

集體收縮“過冬”

透過嘰裏呱啦欠款風波,我們不難發現,在線啓蒙教育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一方面,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紛紛爲品牌更名。3月25日,好未來旗下“小猴AI課”更名爲“小猴啓蒙”;4月12日,猿輔導旗下“斑馬AI課”更名爲“斑馬”;4月26日,火花思維旗下“小火花AI課”更名爲“小火花啓蒙”;5月2日,作業幫旗下“鴨鴨AI課”更名爲“鴨鴨啓蒙”......

另一方面,不少在線啓蒙教育品牌定位由學科向素質教育方向靠攏。比如,嘰裏呱啦品牌定位已由原來的“專注於英語啓蒙教育”變爲“專注於兒童素質啓蒙教育”。

而無論是品牌更名還是定位轉變,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的目的都是降低被界定爲“學科培訓”的風險。

當然,最明顯的變化是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都在收縮。“收縮已經變成一種新常態。”長期從事在線啓蒙教育行業的李峯(化名)對「子彈財經」坦言。

先看人員收縮。最典型的裁員案例是,5月底,高途創始人陳向東召開了內部員工會,宣佈集團旗下3至8歲啓蒙業務“小早啓蒙”被“砍掉”,近1000名員工被迫轉崗或離職。

不過,在李峯看來,小早啓蒙這類大面積裁員的玩家更多是“做給別人看的”。“畢竟,它們一直都不曾做出過什麼亮眼成績,正好藉此將其優化甚至砍掉。”

再看投放收縮。去年,從手機朋友圈、抖音和愛優騰等應用,到電視上的綜藝、晚會和電視劇,再到公衆場合的地鐵、公交和電梯間,但凡人們的目光所及之處,幾乎都有在線啓蒙教育廣告的身影。

然而,今年3月以來,人們在電梯、戶外等場合中發現,原先“鋪天蓋地”的在線啓蒙教育機構的廣告大幅減少了。與此同時,斑馬、瓜瓜龍等頭部機構紛紛減少了信息流廣告投放(通常指在抖音快手上的信息流、微信廣點通和朋友圈投放廣告)。

除此之外,相比去年,今年的一大變化體現在有玩家開始衝刺IPO,比如火花思維選擇這個當口赴美上市。究其背後原因,李峯分析道,對企業來說,當前或許是最好的上市窗口期,一旦錯過,後續想上市就比較難。

政策嚴管下的分叉路口

而上述變化的產生,與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面臨的集體性難題不無關係。

首先,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面臨獲客難題。李峯表示,信息流廣告投放是近幾年最直接且能帶量的獲客方式,其他渠道要想“搞量”則需要醞釀和時間。“信息流廣告投放是‘最傻瓜’的渠道,只要砸錢一般就能很快來量,其他渠道都需要精心去鋪墊的。”

但問題是,受政策監管,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的信息流廣告投放被叫停。“如果你執意投放,監管層盯你就會盯得很死。”李峯說。

更重要的是,信息流廣告投放收緊,卻不一定能降低獲客成本。“你不能投的地方,別人也不能投,別人不能投的地方,你也不能投,一旦你開始投,別人也會投,因爲市場是流動的,信息是公開的。”李峯認爲,這種情況下,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就很難找到自己的獲客優勢。

其次,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普遍會遭遇融資難題。據「子彈財經」瞭解,鑑於嬰幼兒學科教育疑似被叫停,目前幾乎沒有投資人會看在線啓蒙教育項目,他們都已將目光轉向了教育其他賽道。

當然,在線啓蒙教育玩家們面臨的最大難題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幾乎所有的在線啓蒙教育玩家都無法明確知道目標在哪裏,自己究竟要做什麼。“大家都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希望是啥,各自內心其實都是極度焦慮甚至絕望的。”李峯如是說。

而未來的不確定性則來自於在線啓蒙教育行業相關政策的不確定性。

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有“兩道紅線”政策出臺:3月底,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始施行,其中規定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但啓蒙教育相關的政策並沒有完全落地。“我們也都只是猜測而已。”目前,或許只有一個點被明確下來了,那就是所有以幼小銜接爲目的的課程,都被禁止研發、銷售以及讓孩子學習。

而所謂的超綱超前教育,在未來未必能從概念上完全界定出來。“除了素質類,其他教育產品其實都有政策風險。”李峯說。

李峯分析稱,從就業市場來看,5、6月份出去找工作的教育從業者已經大幅激增。但更大的失業潮或許還未開始。“比如,有的公司已經裁了的員工沒到最後一天,還沒走。”7月過後,整個教育行業的失業人數會十分明顯。“到那時候,每家公司至少裁員40%。”

當然,有公司仍抱着僥倖心理認爲自己可以繞過政策,但這種想法顯然不太現實。“絕大多數創始人已經做好了計劃,只是有的企業動手快,已經執行,有的企業還在磨嘰,尚未執行,可能覺得自己手裏的餘糧還夠用。”他說。

結語

不可否認,嘰裏呱啦曾依託產品、用戶以及模式等方面的優勢獲得了一衆擁躉,進而躋身行業頭部陣容。

但如今其跟供應商、家長等關係陸續出現裂痕,這也意味着公司管理上出現了漏洞和缺陷。在獲客愈發艱難的大環境下,未知的行業強監管洶湧而來,對於嘰裏呱啦而言,如何重整團隊,加速業務轉型,無疑變得更爲迫切和必需。

*文中題圖及未署名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