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塌樓,終於找到“倖存者”?民衆:避重就輕!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文丨徐劍梅瞭望智庫駐華盛頓研究員

截至當地時間7月10日,美國佛州邁阿密大樓倒塌事故已經造成86人死亡,目前仍有43人下落不明,開展搜救的17天裏未發現任何倖存者。

7月9日,邁阿密-戴德縣縣長丹尼拉·萊文·卡瓦(Daniella Levine Cava)宣佈了一個“好消息”:搜救人員在大樓廢墟附近找到了一隻住戶的寵物貓,小貓目前已經和家人團聚。

卡瓦認爲,這一結果讓自己感到“欣慰”,不僅是一個“小小的奇蹟”,還在“這場可怕的悲劇中給整個社區帶來了光明”。

不過,這番說法引發了不少美國民衆的憤怒:把找到寵物貓說得這麼重要,是對數以百計的遇難者及其家人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種避重就輕。

6月24日凌晨究竟發生了什麼?

爲何坍塌事故發生兩週以來,僅找到36具遇難者遺體?

發生如此重大事故,最重要的救援工作爲何幾次中斷?

一棟樓齡僅40年的公寓樓,爲什麼會突然坍塌?

1

再未聽到人聲

6月24日凌晨,美東時間1時30分左右,美國佛羅里達瑟夫塞德小鎮,阿德里亞娜·薩米恩託和羅伯託·卡斯蒂列羅夫婦在一家酒店大門口外錄製視頻,忽然聽到一聲巨響,隨即看到酒店旁邊的住宅樓尚普蘭塔的南樓有居民衝到陽臺,查看巨響的來源。他們錄下的視頻裏,可以看到尚普蘭塔地下車庫入口處,有噴湧的水流和混凝土瓦礫。

“灰塵(落下來),然後是玻璃、石塊,然後我開始逃命,”卡斯蒂列羅說。

這對夫婦跑回酒店,原先站着的地方落下一大堆碎石。卡斯蒂列羅抬頭看,問妻子:“陽臺上的人在哪裏?”

卡斯蒂列羅說:“我沒有意識到陽臺已經不在了……過了幾分鐘我才明白髮生了什麼。”

尚普蘭塔,這座臨海而建的12層住宅樓的南樓,在深夜突然垮塌。

從6月24日凌晨發生坍塌數小時後,再沒有找到任何倖存者。在事發當天上午,搜救人員一度聽見廢墟里有女子的聲音,但隨後歸於沉寂,再未聽到人聲。

電視畫面上,這棟住宅樓變成兩三層樓高的瓦礫,上面亂七八糟,有橫倒的空調、扭曲的鋼筋和斷裂的混凝土柱,重型設備在現場轟鳴,自卸卡車不斷拖走瓦礫。

7月4日,整棟建築已經以定點有限爆破的方式拆除,使救援人員得以進入廢墟低層搜尋。7月8日,當地官員終於承認,事故中仍然失蹤的人很可能已經死亡,大規模搜救工作從“救援”轉向“災後恢復”。

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非人爲蓄意攻擊導致的建築物垮塌事故之一。

2

爲何搜救這麼難?

客觀上,這次搜救規模不可謂不大,調動了聯邦、州、縣和地方各級資源,動用了搜救犬、地下聲吶、攝像裝置及各種重型機械,數百名救援人員分成兩班輪換,每班連續工作12小時,這種工作強度在美國並不常見。

7月6日,邁阿密-戴德縣縣長卡瓦說,已從廢墟現場運走約2267噸混凝土。但總體上,救援進展一直顯得緩慢,並且困難重重。

實際上,搜救工作多次暫停:

先是因爲在搜救過程中,廢墟多處闇火燃燒,隨後又有結構柱發生挪位,產生垮塌隱患;

繼而因颶風“艾爾莎”(Elsa)來襲,市政當局緊急決定拆除整棟大樓,拆除工作雖在36小時之內完成,但導致搜救被迫停頓大約兩天時間;

5日夜間,搜救因閃電頻頻而多次暫停;

6日下午,也因閃電和大風暫停了約兩個小時。

救援遭遇的最主要困難,按美國建築專家的分析,在於這棟住宅樓發生的是“漸進坍塌”,又被形容爲“大餅式垮塌”,即坍塌從建築物底部開始,底層承重結構受損後不再起到支撐作用,其上樓層便自上而下垂直垮塌,一層壓一層。

這種坍塌與地震造成的垮塌不同,給受害者留下的生存空間極爲有限,加上事故發生在凌晨1時30分左右,多數住戶正在睡夢中,更難及時逃生。

這種坍塌也使得救援格外困難,大塊混疑土在挪動時容易碎裂,清理瓦礫需處處小心避免引發新的坍塌,危及救援人員及下層可能的倖存者。美媒還報道說,由於這種坍塌方式,部分遇難者遺體可能無法找到。

5日卡瓦曾說,在拆除大樓前,救援人員使用配備熱成像技術的無人機等設備對大樓進行了3次全面搜查,尋找可能倖存的寵物。整棟住宅樓拆除後,救援人員得以開闢新的通道,接近之前因擔心瓦礫墜落和建築不穩而不能抵達之處,特別是住宅樓垮塌部分的低層區域。

瑟夫塞德鎮長查爾斯·伯克特(Charles Burkett)曾表示,搜救工作仍將晝夜不停地進行,“直到找到所有遇難者遺體”。但據美媒報道,對當地政府來說,還要花多長時間搜尋倖存者,這個痛苦的決定可能迫在眉睫。

截至美東時間7月7日晚,即事故發生第14天,54人確認死亡,仍有86人下落不明。終於到了這一天,有關部門認爲已無可能找到倖存者,宣佈從7日午夜起停止搜尋,撤走搜救犬和聲吶裝置,但會繼續尋找遇難者遺體。

3

突然倒塌之謎

截至目前,有關調查仍處於初步階段,預計將至少歷時數月,因而對事故原因和過程,並無“權威說法”。調查人員也尚未查明這棟建築最初從哪個部位開始坍塌。

7月5日,卡瓦曾說,調查人員正在坍塌現場收集證據,對瓦礫等進行分類,把可識別物品放入特定垃圾箱並貼上標籤,標明它們的確切位置。

從美國媒體調查分析來看,事故原因集中指向這樣幾個問題:

——建築設計可能存在嚴重缺陷。

這棟住宅樓建於1981年。佛羅里達州規定建築物每40年須重新進行認證,因此在2018年時,管理住宅樓的共管公寓董事會就聘請了一家結構工程公司進行安全評估。

這家公司當年10月提交的報告說,這棟住宅樓底層泳池區域和車庫入口處下面的防水層被設計成水平的,沒有排水的傾斜坡度,導致積水只能靠蒸發排走,“防水失敗對這些區域下面的混凝土結構板造成重大的結構性破壞”。

7月3日的《紐約時報》還援引建築工程師說法,從坍塌現場圖像看,住宅樓底部附近關鍵部位使用的鋼筋數量,似乎比最初設計圖紙規定的要少。這意味着施工質量可能存在問題。承建這座住宅樓的建築公司已倒閉20年,公司老闆也於2014年去世。

從目擊者敘述、監控視頻及美媒調查情況看,事故可能最初正是從住宅樓的地下車庫或與其非常接近的位置開始發生,由此逐步引發結構性坍塌。

——忽視多重危險預警。

2018年的安全評估報告已經發出警示,指出這棟住宅樓地下車庫的“混凝土柱子、橫樑和牆面有大量裂縫和剝落”,並且此前的修繕都不成功。報告提出,由於防水層設計的失敗,泳池、地下車庫和花園的防水材料超過使用壽命,“必須全部拆除和更換”,並警告說:“在不久的將來,如果不能更換防水材料,(這些區域)混凝土的劣化程度將呈指數級增長。”

2020年,這家結構工程公司再度提交了一份9頁紙的評估報告摘要,指出住宅樓需要“大規模的必要維修”,但已無法對泳池支撐梁和泳池泵房牆壁進行全面修復,這一區域混凝土的劣化在加速,存在重大裂縫和斷裂,且“變質的混凝土區域似乎已擴及牆體和支撐梁結構”,如劇烈挖掘可能影響鄰近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

美媒還報道說,早在2014年,這棟住宅樓一戶與泳池區域相鄰的住戶就因牆壁滲水提起訴訟,但在獲得賠償後達成和解。

不久前,這棟住宅樓多名住戶投訴稱,在鄰近一棟高檔公寓施工過程中感到大樓搖晃和牆壁震動,一些建築碎片不時掉落在泳池裏。

就在悲劇發生兩天前,一名泳池承包商爲投標維修項目參觀這棟住宅樓,發現大樓地下車庫“到處都是積水”,泳池底下的鋼筋混凝土板有大量裂縫,裸露的鋼筋遭到嚴重腐蝕。

儘管存在多重危險信號,但據管理住宅樓的共管公寓董事會律師說,事發前,沒有哪家公司的評估報告或專家明確指出建築有隨時坍塌的危險。

由於整體維修費用根據評估高達數百萬美元,業主和住戶就維修成本問題爭論不休。最終,直到大樓坍塌時,泳池和車庫修繕尚未開始。

——監管可能存在疏漏。

據美媒報道,2020年的評估報告不僅提交給了住宅樓的共管公寓董事會,還呈交給小鎮主管建設的部門,但後者似乎並未跟進。目前,當事官員已被停職。

此外,出事住宅樓曾繞過地方法規加建頂層海景房“增高”。

上世紀80年代,因海景房搶手,佛羅里達南部沿海房地產開發商經常“尋求變通辦法”應對限制建築高度的地方法規,增建頂層公寓以提高利潤。坍塌建築的開發商當年就獲得小鎮當局“特別豁免”,加建一層海景房,使整個建築“增高”約2.74米。

不過, 一些專家指出,目前不能確定“增高”是否是導致建築坍塌的可能因素。

——還有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

一是地面下沉。

和邁阿密西部沿海許多建築一樣, 這棟住宅樓也建造在填海溼地上。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教授Shimon Wdowinski2020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在20世紀90年代,邁阿密海灘經歷了每年1-3毫米的下沉,從1993年到1999年,出事建築的地面下沉速度約爲每年2毫米。

不過,有專家指出,這種下沉速度並不算快,地面下沉本身不太會是導致建築物倒塌的主因。

美媒列舉的其他可能因素還包括海風侵蝕、氣候變化等。

這棟建築曾在1992年經歷過颶風襲擊。

目前,小鎮正在排查所有樓齡超過30年、高度超過3層的建築。鎮上已有一棟建於1972年的住宅樓因“建築結構和電力方面都不安全”,近日疏散了全部住戶。

一系列小錯誤,可能累積釀成大禍;而有些災難的發生,還可能僅僅因爲沒有人意識到它們會發生。

生命的悲劇,一旦發生便無可挽回。從美媒目前披露的情況看,設計、施工、維修、監管,一系列建築安全環節都有存在疏漏和缺失的可能。事故原因調查之後,如何問責拭目以待。

來源:瞭望智庫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